《江蘇中醫藥》

《江蘇中醫藥》

《江蘇中醫藥》(原名《江蘇中醫》)於1956年10月創刊,是全國創刊時間最早的中醫期刊之一,發行範圍覆蓋全國各地及世界30多個國家(地區),蜚聲海內外。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江蘇中醫藥》編校質量不斷提高,學術地位日益提升,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其以自身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躋身於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藥核心期刊和科學技術一級期刊行列,成為國內外權威性資料庫和文摘雜誌的固定收錄對象。

基本信息

刊物介紹

《江蘇中醫藥》《江蘇中醫藥》

《江蘇中醫藥》(原名《江蘇中醫》 ),該刊於1956年10月經中共江蘇省委批准而正式創辦,是全國創刊時間最早的中醫期刊之一。由於“文革”的原因,被迫於1966年8月停刊。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指引下,應海內外廣大讀者的要求,經中共江蘇省委同意,於1980年2月正式復刊。伴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江蘇中醫藥》一步步發展壯大,一天天走向成熟,先後由雙月刊改為月刊,由國內發行擴大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由鉛排印刷發展為雷射膠印。自1992年以來,連續兩屆被國家科委、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新聞出版署聯合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連續兩屆被省新聞出版局、省科委和省期刊協會聯合評為“江蘇省雙十佳期刊”,連續兩屆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其以自身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躋身於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藥核心期刊和科學技術一級期刊行列,成為國內外權威性資料庫和文摘雜誌的固定收錄對象,被《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列為全文收錄對象。發行範圍覆蓋全國各地及世界30多個國家(地區),在國內外醫藥界具有一定的影響。

“九五”期間,江蘇中醫編輯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兩個效益顯著增強,雜誌質量全面提高,辦刊條件明顯改善。在雜誌形式上,已由普通16開本改為國際標準大16開本,內芯由60g書寫紙改用70g雙膠紙,並由小膠印改成了大膠印。在管理手段上,從收稿登記、發放回執,到編輯排版、財務管理,已基本實行電腦操作,2000年末已建成編輯部區域網路,加快了辦公自動化進程。固定資產總值由“八五”末期的11.17萬元增至35.09萬元,增幅達214%。全面更新了辦公家具,辦公室均安裝了空調,工作人員均配備了電腦,併購置了複印機、傳真機、數碼攝像機等。2000年底,編輯部共有職工9人,其中衛技人員8人,財會人員1人。技術職稱構成為:高級5人,中級2人,初級2人。

“十五”期間,編輯部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強化質量意識,改善辦公條件,拓展雜誌功能,充分發揮我省中醫藥界的學術優勢,積極吸收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繼續沿著“認認真真抓質量,扎紮實實搞建設”的思路,朝著國際化、規範化和現代化的目標邁進,2001年,雜誌刊名改為《江蘇中醫藥》,2002年《江蘇中醫藥》進入“中國期刊方陣”,2003年雜誌擴版為64頁,2004年雜誌面貌煥然一新,並成立了《江蘇中醫藥》理事會。遠期目標:把編輯部建設發展成為技術力量雄厚、配套設施齊全、管理手段先進、媒體功能多樣的全省中醫藥學術交流中心。

欄目介紹

《江蘇中醫藥》(原名《江蘇中醫》)於1956年10月創刊,是全國創刊時間最早的中醫期刊之一,發行範圍覆蓋全國各地及世界30多個國家(地區),蜚聲海內外。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江蘇中醫藥》編校質量不斷提高,學術地位日益提升,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其以自身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躋身於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藥核心期刊和科學技術一級期刊行列,成為國內外權威性資料庫和文摘雜誌的固定收錄對象。本刊設有“專題筆談”、“特約專稿”、“名醫長廊”、“博士論壇”、“學術探討”、“老中醫經驗”、“臨床報導”、“醫案醫話”、“針灸推拿”、“中醫教學”、“實驗研究”、“綜述”等欄目。

名醫長廊

泰州市名中醫—陳園桃
1956年生,江蘇泰州人,本科學歷,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泰州市中醫藥學會會長。

江蘇省名中醫—趙化南
1942年生,江蘇連雲港人,本科學歷,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曾任連雲港市中醫院院長、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名中醫—胥受天
1926年生,江蘇南京人,主任醫師,南京市秦淮區中醫院名譽院長,第三批、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南京市中醫學會副會長,南京市中醫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南京市秦淮區政協

江蘇省名中醫—徐進康
1961年生,江蘇張家港人,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急症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

江蘇省名中醫—袁士良
1949年生,江蘇江陰人,本科學歷,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無錫市中醫藥學會理事,江陰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蘇州市名中西醫結合醫師——張小龍
1952年生,江蘇常熟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中醫師,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常務委員。

江蘇省名中醫—王業皇
1956年生,江蘇南京人,大專學歷,主任醫師,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醫肛腸專科醫療中心副主任,全國中醫肛腸學會副主任委員。

鎮江市名中醫—史亞祥
1962年生,江蘇溧陽人,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全國第二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對象,鎮江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鎮江市中醫院副院長,鎮江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獲獎情況

1992年以來獲獎情況大盤點:
1992第一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
1995第一屆江蘇省雙十佳期刊;第一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
1996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
1997第二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第二屆江蘇省雙十佳期刊;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2000第二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
2002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2004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
2006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07第三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二等獎;
2008第六屆江蘇省雙十佳期刊;
2009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