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低碳城市規劃》

《氣候變化與低碳城市規劃》 氣候變化涉及的科學問題已越來越關注人類活動的影響,碳排放成為影響全球氣候增溫的主要因素。國內外研究發現,碳排放與城市化過程相交織,低碳城市遂成為遏制全球增溫的首要選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氣候變化與低碳城市規劃》氣候變化與低碳城市規劃

氣候變化涉及的科學問題已越來越關注人類活動的影響,碳排放成為影響全球氣候增溫的主要因素。國內外研究發現,排放與城市化過程相交織,低碳城市遂成為遏制全球增溫的首要選擇。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低碳城市規劃則是我國低碳城市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本書是國內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首先,主要論述了氣候變化、碳排放與城市化的關係,從理論研究、行動計畫兩方面進行低碳城市規劃研究進展的綜述。

其次,以人為C02排放受社會發展階段影響技術發展可以改變能源結構、城市發展受集聚分散原理支配、低碳城市發展是系統工程、城市規劃作為公共政策等基本假設為前提,構建我國低碳城市規劃研究理論框架,初步提出我國低碳城市規劃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低碳城市規劃理論框架及技術和數據支持系統研究、低碳城市規劃創新研究、低碳城市專項規劃創新研究、低碳城市規劃技術方法和指標體系研究,以及低碳城市規劃制度建設與實施機制研究。第三,運用低碳城市規劃理念和規劃技術方法進行黃河三角洲低碳生態園區規劃試點研究。

作者簡介

顧朝林,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博士。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198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1988—198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89—1993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1993—1994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訪問學者,1994—1998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和城市與人文地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其中1996年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做訪問教授)。1998調入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任教授,1999—2003年任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系主任。2006年10月調入清華大學。長期從事城市與區域規劃和城市地理學研究。現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地名與行政區劃學會常務理事。1989年為中國科學院首屆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1999年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2000年為國家“百千萬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者,2000年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書摘

第二編 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實例——黃河三角洲低碳生態產業園區規劃

2008年在山東省建設廳的領導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編制完成《黃河三角洲城鎮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實行保護與開發並重,保護優先的原則,促進產業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把黃河三角洲建設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城鄉統籌的山東省北翼經濟成長區和用地節約、布局緊湊的城鎮群。到2020年,將黃河三角洲建設成為山東省乃至環渤海地區區域經濟的新增長極,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的新型生態經濟區”的構想。

黃河三角洲低碳經濟園區,位於東營市利津縣刁口鄉,處在黃河三角洲中心位置和黃河故道的人海口,成陸土地年代新,陸地面積為526.5km2,人口為13000人,其中實際在編戶籍人數僅1700人。區域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碳匯資源廣,具有編制低碳生態城的良好條件。該區域歷史上曾經是重要的漁港,近年來受行政區劃的影響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產業以農、牧、為主,碳排放少,具有發展生態與循環經濟和低碳產業的良好條件。

本次規劃以低碳生態鎮規劃理念進行黃河三角洲低碳經濟園區規劃編制,嘗試我國低碳城市規劃理論和實踐與國際已開發國家的接軌,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本項規劃按照國家《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按鎮域規劃、鎮區規劃兩個層次展開,規劃內容涉及區域規劃、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心區城市設計導引和重要項目策劃等多個方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