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歐元誕生十年來,歐元區金融市場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適逢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歐洲如何在這關鍵時刻進行抉擇和取捨,在世界大範圍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現任歐洲議會記議員、歐洲議會自由黨團主席,曾為比利時前首相的居伊·伏思達對此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書中全面介紹了當今世界所面臨的金融危機情況及其來龍去脈,對危機產生的根源進行了深刻剖析,對歐洲如何走出危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突破性的解決辦法。作者簡介
(比)伏思達 比利時前首相,現任歐洲議會記議員,歐洲議會自由黨團主席,具有豐富的執政經驗,對國際關係、世界經濟、金融事務等方面均有深入了解,並有許多文章和著作發表。曾有著作《走向歐洲合眾國:一個新歐洲的宣言》在中國出版,在中國新聞媒體和學術界均有廣泛影響。目錄
作者自序第一章墜毀
美國不動產市場崩潰
“次貸”的擴散和歐洲的不動產泡沫
信貸危機變成“系統化”
黑9月
歐洲捲入颶風中心
半個地球陷入衰退
衰退還是蕭條
第二章格林斯潘的垮台
“經濟周期”的終結
瑞典和日本的啟示
泡沫為何總是破裂
美國不動產上漲的意識形態背景
美聯儲的失敗
房屋抵押貸款及“次貸”
大規模金融流行病
評級機構的惡劣作用
短期思想的獨裁專政
風險意識的完全消失
美國增長模式的破產
第三章市場與民主的割裂
市場必須有規則
規則制訂和監管的失職
發瘋的利率政策
美國政府的愚蠢行動
監管的國別分割
走向政治上的全球化
第四章政治的無能
計畫的競相出台
過於被動和缺乏力度
保護主義的回潮
歐巴馬計畫
一個世界性的舉措
第五章歐洲的時刻
大西洋秩序的終結
美國的危機
“新興市場”的貢獻
歐洲標準
世界新秩序
第六章新的“新政”
通貨緊縮的威脅
權宜之計還是結構性整頓
進攻性行動
歐洲的整體力量
第七章整頓歐洲銀行業
建立《歐洲金融監督機構》
國際新標準和新規則
與避稅天堂作鬥爭
歐洲銀行業的資本重組
清除不良貸款
更廣闊的貨幣區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變革
第八章歐洲計畫
第三次浪潮的終結
歐洲投資和行動計畫——歐洲計畫
長期效益和受惠
向非化石能源的經濟過渡
治理流動性方面的梗塞
投資老齡化社會
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通訊
團結髮展中國家與世貿組織的作用
第九章歐洲債券市場
歐洲計畫的投資
歐洲預算改革
歐洲證券或歐洲債券
救助中東歐
第十章一項戰略與歐洲經濟社會政府
歐盟經濟社會政府與歐元區
趨同戰略
歐洲養老基金,對主權基金的一種替代
穩定公約的監控
第十一章講真話的時刻
歐洲合眾國
壓力下的歐洲懷疑派
德國引擎
危機,何種危機
新的意識形態分界線
前言
當今世界好像對危機完全失去了控制。訃告哀聞如雪片般紛至沓來。更有甚者,似乎沒有一個人可以確定,我們所面臨的到底是一次長期衰退,還是一次嚴重得多的大蕭條。同樣,人們在克服危機的方法上也有分歧:美國和英國希望由政府向家庭的口袋裡注入更多的錢以增加購買力,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對此做法滿腹狐疑。確切地說,當前的困難局面,是由於美國的個人、企業和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所累積的巨額債務造成的。究竟該以何種方法改變現狀,人們的觀念一片混亂,恐慌情緒悄然泛濫,失敗主義觀點不斷蔓延。本書的目的旨在指出,自棄於失敗主義是不可能改變頹勢的。的確,股市已崩盤狂泄,20萬億歐元的財富灰飛煙滅,停工關門的企業和日漸衰敗的行業數量猛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信心空前低落。形勢逐漸表明,這次危機不會在一朝一夕消失,經濟復甦之前將有一個長期的休養過程。但儘管如此,我們也不應自認束手無策,回天乏術,難以踏上復甦之路。我們在時局好轉之前採取何種態度和執行何種政策,將在經濟復甦天平上舉足輕重。實際上,我們對事態做出準確的分析和有效的診斷至關重要,提出一針見血的建議和進行深刻徹底的改革已屬不可避免。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為後代的嶄新前途和持續繁榮打下基礎。如果我們不強迫自己為此而努力,就是愧對子孫,就是逃避責任。
不過,我們應當認識到,要想勇敢面對未來,就要採取有別於以往的做法。迄今為止,歐洲聯盟的各機構,尤其是歐盟委員會,沒有能力來制訂一套完整可信的應對危機的戰略。在這方面只有寥寥無幾的嘗試性倡議,雖然其用心良苦,但實際上協調各成員國政策的成效甚微。不管是在關於挽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還是在提出經濟重振計畫和制訂金融市場新規則方面,每次都是成員國在占據指揮員的位置,而歐盟只能扮演副駕駛的次要角色。這種處事方式就等於是說,對問題的核心置之不理,對危機的本質視而不見。我們的市場已經全球化了,可是我們的民主機構還沒有全球化。經濟已經全球化了,然而政壇卻還在沿襲兩個世紀前誕生的以民族國家為基礎運行的舊制。這種失衡現在驟然凸現於我們面前。
本書主張改變航向。我們正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這次危機是非同尋常的,這就要求我們採取非同尋常的解決辦法。要遠離傳統的藥方,因為它們看來並不有效;也要遠離各成員國的計畫,因為它們不僅會分散努力的目標,甚至會使其產生非建設性的結果;同時還要遠離沒有道理的干預。相反,我們應著力進行深思熟慮的、大膽的和深刻的改革,以此來明確釐清未來全球化政壇的疆界,同時為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新經濟開闢道路。我深信,歐洲應該充當這些努力的帶頭人。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目前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美國在未來幾年中只能主要自掃門前雪,糾正為數眾多的濫用無度和失衡現象。歐洲有這方面的能力嗎?我們的王牌和缺陷何在?應當採用什麼樣的戰略?這就是本書所試圖探討的問題。
精彩書摘
第一章墜毀2007年2月7日,作為世界最大金融機構之一的滙豐銀行讓世界金融界大吃一驚:這個名號遍布五大洲的集團宣布,它在美國的房屋抵押貸款業務“遇到了嚴重的金融問題”。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美國有某種東西情況不妙。實際上,一個國際性的大銀行以這種公告方式自曝家醜,至少可以說是異乎尋常的。一般來講,眼行是不會把新聞公報直接投向世界的,特別是當其包含壞訊息的時候。顧客們開始騷動,股東們神經變得緊張,股市出現下滑。當天匯車銀行市值損失了大約2%,摩根大通銀行甚至對其股票掛牌停售。但當時事態也就是僅此而已,整個業界沒有驚惶失措,因為滙豐銀行的負面警告被淹沒在其他企業的正面業績之中。三個星期之後,第一批專門從事高風險不動產貸款的美國銀行宣告破產。
美國不動產市場崩潰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的不正常增長(確切地說是投機性上漲)和隨之而來的急劇崩盤,並非自2007年2月才開始。美國不動產業的快速膨脹發端於世紀之交,動因則是利息低薄,房價上升,房屋抵押貸款需求擴大。2002年到2006年,美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5.4%,而在此期間,不動產界的增長卻幾乎是美國經濟成長率的三倍,即高達15%,房價也以同樣的速度大幅增長。同期美國房價上漲了90%,相當於每年平均上漲11%。在其最高峰時期的2006年,房屋市場被高估達50%之多。我們看到此後的房價暴跌情況足可證實這一判斷。
刺激不動產市場增長的原因之一,是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可以借到低廉的抵押貸款。這些被稱之為“次級貸款”的借款,與汽車貸款相比大體可以說有“三零”優惠,即:不需提前付款(零首付),三年內無須歸還本金(零還本),三年內不交利息(零付息)。近800萬宗“次貸”被借用,在美國幾乎每五宗貸款里就有一宗是房屋抵押貸款。
從2006年春天起,這一制度開始遭遇第一批壞賬:美國中央銀行決定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因而使借貸人面臨還款額越來越高的問題。實際上,大多數貸款在簽約時規定利息是可浮動的。房價出現了多年來第一次下跌。由於房價下跌在開始時是緩慢的,所以這一現象當時幾乎沒人注意到。但後來下跌越來越快,到2006年冬季就有第一批受害者倒下了。還不起抵押貸款的美國家庭被一個個地從房屋中驅趕出去。到六個月以後的2007年夏季,被損及的美國家庭已多達200萬,從而造成了前所未聞的大規模社會悲劇。所有的人們都逐漸看清,美國的房屋市場已經崩潰。賣不出去的房屋數量直線上升:2006年為300萬套,2007年則達400萬套。與此同時,新建房屋的數量一路猛跌,從2006年到2009年年初,新建房屋數量下降了至少77%。同期房價也狂瀉不止:下跌了25%。美國的不動產泡沫破滅了。
那些被趕出房屋的家庭只是第一線的受害者。很快就有另外一些領域不得不出來“買單”:放貸者、銀行、投機基金、保險公司等等,一句話,所有投資於不動產和房屋抵押市場的人都成為了受害者。滙豐銀行在2月最先拉響了警報。隨後是貝爾斯登銀行,它是五家美國投資銀行中最小的一家。這些先期預兆宣布了兩家投機基金的破產,它們在“次貸”市場上介入過深,並把賭注押在不動產將繼續漲價上。一個月之後,在2007年的7月,美國第二大的獨立信貸銀行印地麥克銀行破產。同月,美國第三大房屋抵押貸款集團公司——全國金融公司,也表示自己遇到了嚴重財政問題。該公司於2008年1月被美國銀行收購,當時它的市值已下降了80%。
“次貸”的擴散和歐洲的不動產泡沫
歐洲起初還希望自己能倖免於美國的房屋抵押貸款危機。突然,歐洲最大銀行之一的法國巴黎銀行決定中止它的三種投資基金,總額高達20億歐元。這使歐洲從幻想回到了現實。該銀行做出上述決定時所引用的理由是:“在美國‘次貸’市場上遇到了問題。”這一下,人們不需要高智商也能明白,這場危機絕不局限於美國。又一個月之後,2007年9月,人們的擔心變成了事實。英格蘭銀行被迫向英國最大房屋抵押貸款銀行之一的諾森羅克銀行提供緊急財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