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三哭》

《某公三哭》趙朴初著,寫於1963年11月,是趙朴初參加全國政協第三屆四次會議。會議期間,傳來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被刺殺的訊息。趙朴初想,現在,約翰•甘迺迪死了,赫魯雪夫該傷心了。一首《尼哭尼》曲在他腦海逐漸形成了。1964年5月,印度的尼赫魯死了。對偏袒印度的赫魯雪夫來說,無異於兔死狐悲。趙朴初寫了《尼又哭尼》。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等把赫魯雪夫當替罪羊趕下了台,但他們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對中國問題上,和赫魯雪夫沒有絲毫區別。趙朴初藉此寫了《尼自哭》。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尼哭尼》

1963年11月

經歷經歷

[禿廝兒帶過哭相思]我為你勤傍妝檯,濃施粉黛,討你笑顏開。我為你賠折家財,拋離骨肉,賣掉祖宗牌。可憐我衣裳顛倒把相思害,才盼得一些影兒來,又誰知命蹇事多乖。

真奇怪,明智人,馬能賽,狗能賽,為啥總統不能來個和平賽?你的災壓根是我的災。上帝啊!教我三魂七魄飛天外。真是如喪考妣,昏迷苫塊。我帶頭為你默哀,我下令向你膜拜。血淚兒染不紅你的墳台,黃金兒還不盡我的相思債。我這一片痴情呵!且付與你的後來人,我這裡打疊精神,再把風流賣。

《尼又哭尼》

1964年5月

[哭皇天帶過烏夜啼]掐指兒日子才過半年幾,誰料到西尼哭罷哭東尼?上帝啊!你不知俺攀親花力氣,交友不便宜,狠心腸一雙拖去陰間裡。下本錢萬萬千,沒撈到絲毫利。實指望有一天,有一天你爭一口氣。誰知道你啊你,灰溜溜跟著那個尼去矣。教暗地心驚,想到了自己。

‘人生有情淚沾臆’。難怪我狐悲兔死,痛徹心脾。而今後真無計!收拾我的米格飛機,排練你的喇嘛猴戲,還可以合夥兒做一筆投機生意。你留下的破皮球,我將狠命地打氣。偉大的、真摯的朋友啊!你且安眠地下,看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嗚呼噫嘻

《尼自哭》

1964年10月

[哭途窮]孤好比白帝城裡的劉先帝,哭老二,哭老三,如今輪到哭自己。上帝啊!俺費了多少心機,才爬上這把交椅,忍叫我一筋斗翻進陰溝里。哎喲啊咦!辜負了成百噸的黃金,一錦囊妙計。許多事兒還沒來得及:西柏林的交易,十二月的會議,太太的婦聯主席,姑爺的農業書記。實指望,賣一批,撈一批,算盤兒錯不了千分一。哪料到,光頭兒頂不住羊毫筆,土豆兒墊不滿沙鍋底,夥伴兒演出了逼宮戲。這真是從哪兒啊說起,從哪兒啊說起!

說起也希奇,接二連三出問題。四顧知心餘幾個?誰知同命有三尼?一聲霹靂驚天地,蘑菇雲升起紅戈壁。俺算是休矣啊休矣!眼淚兒望著取下像的宮牆,嘶聲兒喊著新當家的老弟,咱們本是同根,何苦相煎太急?分明是招牌換記,硬說我寡人有疾。貨色兒賣的還不是舊東西?俺這裡尚存一息,心有靈犀。同志們啊!努力加餐,加餐努力。指揮棒兒全靠你、你、你,耍到底,沒有我的我的主義。

創作動機

趙朴初趙朴初

1963年11月17日至12月4日,趙朴初參加全國政協第三屆四次會議。會議期間,傳來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被刺殺的訊息。趙朴初想,現在,約翰•甘迺迪死了,赫魯雪夫該傷心了。一首《尼哭尼》曲在他腦海逐漸形成了。1964年5月,印度的尼赫魯死了。對偏袒印度的赫魯雪夫來說,無異於兔死狐悲。趙朴初寫了《尼又哭尼》。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等把赫魯雪夫當替罪羊趕下了台,但他們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對中國問題上,和赫魯雪夫沒有絲毫區別。趙朴初藉此寫了《尼自哭》。

發表背景

甘迺迪甘迺迪

趙朴老最初給自己的套曲起名《哭三尼》。上世紀60年代,有三尼之說:美國總統甘迺迪,一尼;蘇共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雪夫,一尼;印度總理尼赫魯,一尼。那時的世界格局,意識形態紛爭的激烈,是現今的青年人沒法體會的,正如毛主席《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中雲“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亞、非、拉美反殖民的獨立運動潮流洶湧,蘇、美兩國則以世界兩大陣營主宰自居,試圖以兩國間的交易支配世界。而富有挑戰性格的毛澤東偏偏特立獨行。他認為蘇共領導背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新老殖民主義同流合污,是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更危險的敵人,要同他們“斗一萬年”,這就是《某公三哭》的大背景。

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姚溱到趙朴老家,看了曲子,他說好就拿走了。當時姚溱正在由康生牽頭的中蘇論戰寫作組裡,康生從姚溱處看到曲子,又要去送到毛主席那裡。毛主席一看很喜歡,說:“你別拿走了,這個曲子歸我了。”1965年初,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將要訪華,毛澤東說:柯西金來了,把這組散曲公開發表,給他當見面禮。毛澤東將原來的標題《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分別改為《哭西尼》、《哭東尼》、《哭自己》,又寫了《某公三哭》四個大字作為總標題,讓《人民日報》發表,作為禮物送給柯西金。2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全文朗誦,一個文學作品得如是待遇,還是破天荒頭一遭,一時影響頗大。

散曲欣賞

赫魯雪夫赫魯雪夫

《尼哭尼》中的“馬能賽,狗能賽,為啥總統不能來個和平賽?”揭露的就是美、蘇勾結,充當國際領袖。當時國際輿論認為蘇聯領導人雖有更迭,但其國際國內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尼自哭》曲中有:“貨色兒賣的還不是舊東西”,“指揮棒兒全靠你、你、你,耍到底,沒有我的我的主義。”

細品趙朴老的《某公三哭》後,我才發現,革命的、戰鬥的文學,還可以有另一副姿態;波瀾壯闊的歷史,還可以用另一種筆法來記述。信馬由韁,笑談謔說,便勾勒點染出時代大勢、政治風雲。非高屋建瓴的視點,嫻熟典故的功底,寓莊於諧的幽默,不能為也。

其中內幕

尼赫魯尼赫魯

這事背後還有連趙朴老也不知道的內幕。當年康生將趙朴老的曲子呈送毛澤東,並非出於對作品的推崇,而是要以此為將嚴肅的反修鬥爭庸俗化的例證,好在毛澤東面前表現他政治嗅覺的靈敏。不料毛澤東拍掌稱好,康生這才一改初衷,轉而投毛澤東所好。我想,有著慈悲心腸、自上世紀30年代就熱衷難民救助事業的趙朴老,當初怎么也不會把康生的用心往險惡上推想的,結果一直蒙在鼓裡。所以康生剛去世,其夫人曹軼歐曾把一幅抄著某公三哭套曲的白綾,送給趙朴老,讓他為康生寫點東西。那時趙朴老對康生已無甚好感,但見某公三哭組曲,想到畢竟是康生推薦給毛澤東的,總算個知我曲者吧,還是寫了個曲子,末尾一句言及此事。
朋友的披露,讓我生出良多感慨,依康生的思路,一涉及政治大事、國際紛爭,就必須正襟危坐,一臉肅穆。這大概不是偉人風範,恰恰說明以此格式框囿他人者的庸人化。“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在時局嚴峻、常人動魄的氛圍中,依然從容瀟灑,這才是真人傑。毛澤東是這樣的人傑,面對美、蘇的交易,各方面的壓力,他不是也有輕描淡寫的“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嗎?這同趙朴老散曲中“西柏林的交易,十二月的會議”,“土豆墊不滿沙鍋底”何其相近。這在毛澤東,是政治偉人履險自若的瀟灑;在趙朴老,是三界外凌虛俯瞰的達觀透徹,他們在一個更高的界面靈犀相通,我想這正是毛澤東對趙朴老的散曲大為欣賞的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