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錄》

《東華錄》

以國史館在東華門內﹐故題為《東華錄》﹐通稱《蔣氏東華錄》。 後潘頤福輯鹹豐朝《東華錄》﹐王氏亦加以增補﹐凡一百卷。 加自輯同治朝《東華錄》一百卷﹐合稱《十一朝東華錄》﹐俗稱《王氏東華錄》。

基本信息

簡介

東華錄東華錄
編年體清代史料長編。有“蔣錄”﹑“王錄”兩種。乾隆三十年(1765)﹐重開國史館﹐蔣良騏(字千之﹐廣西全州人﹐乾隆辛未進士)任纂修﹐就《清實錄》及其它官書文獻摘錄清初六朝五帝史料﹐成書三十二卷。全書內容按年月日順序排次﹐起太祖天命元年(1616)﹐迄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以國史館在東華門內﹐故題為《東華錄》﹐通稱《蔣氏東華錄》。蔣錄失於簡略﹐但保存了傳本所不載的一些重要史料﹐對研究清初歷史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光緒年間﹐王先謙(字益吾﹐湖南長沙人﹐同治乙丑進士)據改修本實錄﹐仿蔣氏抄錄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史料﹐輯為《東華錄續編》﹐凡二百三十卷。對“蔣錄”則重新加以詳編和補充﹐增為一百九十五卷﹐於光緒十年(1884)成書﹐稱《九朝東華錄》。後潘頤福輯鹹豐朝《東華錄》﹐王氏亦加以增補﹐凡一百卷。加自輯同治朝《東華錄》一百卷﹐合稱《十一朝東華錄》﹐俗稱《王氏東華錄》。全書於有清一代二百餘年間大事﹐年經月緯﹐約略可見﹐為研究清史的重要史籍。在《清實錄》未刊行前﹐該書頗為學者所推重。蔣錄和王錄﹐都有刊刻本。1980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校點本的蔣氏《東華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