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孝婦魏氏詩後》

(14)惟:猶“以”,由於。 (26)篤:深厚,忠實。 (27)修:修養,整治。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書孝婦魏氏詩後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方苞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書孝婦魏氏詩後(1)
古者婦於舅姑服期(2),先王和情以立文(3),所以責其實也(4)。婦之愛舅姑,不若子之愛其父母,天也(5),苟致愛之實(6),婦常得子之半,不失為孝婦。古之時,女教修明(7),歸於舅姑,內誠則存乎其人(8),而無敢顯為悖者(9)。蓋入室而盥饋(10),以明歸順;三月而後反馬(11),示不當於舅姑而遂逐也(12)。終其身榮辱去留,皆視其事舅姑之善否,而夫之宜不宜不與焉(13)。惟大為之防(14),此其所以犯者少也。
近世士大夫百行不作(15),而獨以出妻為醜(16),閭閻化之(17),由是婦行放佚而無所忌(18)。其於舅姑以貌相承而無勃谿之聲者(19),十室無二三焉,況責以誠孝與?婦以類己者多而自證(20),子以習非者眾而相安,百行之衰(21),人道之所以不立(22),皆由於此。
廣昌何某妻魂氏(23),刲肱求療其姑(24),幾死(25)。其事雖人子為之,亦為過禮;而非篤於愛者不能(26)。以天下婦順之不修(27),非絕特之行(28),不足以振之;則魏氏之事,豈可使無傳與?抑吾觀節孝之過中者(29),自漢以降始有之,三代之盛(30),未之前聞也。豈至性反不若後人之篤與(31)?蓋道教明,而人皆知夫義之所止也(32)。後世人道衰薄,天地之性有所壅遏不流(33),其郁而軌於一二人者(34),往往發為絕特之行,而不必軌於中道(35)。然用以矯枉扶衰(36),則固不可得而議也(37)。
魏氏之舅官京師,士大夫多為詩歌以美之,予因發此義,以質後之人(38)。

作品注釋

(1)題目意思是:大家寫了很多讚頌魏氏的詩,我因為這些詩再發點議論。
(2)舅姑:公婆。婦女對丈夫父母的稱謂。服期(jī):照喪禮規定穿戴一定的喪服以哀悼死者稱“服”,服期即指服喪一年。
(3)先王:此指以前制定喪禮的君王。稱情以立文:《禮記·三年間》:“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意謂根據人的感情輕重來制定喪禮條文。
(4)責:要求,督責。實:實際,實踐。
(5)天:天然,出於自然的。
(6)致愛:最親近,極愛。致,盡,極。
(7)女教:即婦教,對婦女進行道德準則、行為規範方面的訓誨、教化。修明:整飭完好、明朗清楚。
(8)存:想念,關心。
(9)悖(bèi):違反,違背道理。
(10)盥饋(guànkuì):盥,洗手,洗臉;饋,進食於人。
(11)反馬:春秋戰國時,大夫以上嫁女,用車馬送新娘到夫家,把馬也留在夫家。三個月後,夫家表示認可這位新娘,才把馬送回女家,叫做反馬。
(12)遂逐:馬上趕走。封建時代丈夫離棄妻子稱“休”、“逐”、“出”。
(13)不與(yù):不在其內,不考慮。
(14)惟:猶“以”,由於。大為:猶言“大行”,正確而重要的行為。防:防患,約束。
(15)百行:猶言“百為”,多種行為。怍(zuò):慚愧。
(16)出妻:離棄妻子。
(17)閭閻:里巷的門,借指里巷、百姓間。化:轉移、影響人心風俗。
(18)放佚:放縱淫蕩。
(19)勃谿(xī)指家庭中的鬥爭、爭吵。
(20)自證:證明自己正確。
(21)百行(xìng):各種優良的品德、善行。蔡邕《陳寔碑》:“兼資九德,總修百行。”又有“士有百行,孝敬為先”的說法。
(22)人道:封建社會的為人準則、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
(23)廣昌:縣名,今屬江西省。
(24)刲肱(kuīgōng):割臂上的肉。刲,割;肱,手臂,胳膊。
(25)幾:幾乎,差一點。
(26)篤:深厚,忠實。
(27)修:修養,整治。
(28)絕特:極度非凡,獨特突出。
(29)抑:連詞,錶轉折,猶“然而”。節孝:節操、孝行。過中:超過了中庸的道德標準。中,不偏不倚,正合度。過中猶言過分。
(30)三代:秦以前夏、商、周三代。
(31)至性:純厚的性情,一般特指孝親之情。
(32)所止:所在。
(33)天地之性:即程朱理學所謂的天理,指仁、義、禮、智等綱常倫理。壅遏:阻塞,障礙。
(34)郁:鬱結。鍾:聚,集。
(35)中道:中庸之道。
(36)矯枉:糾正過失,錯誤。
(37)議:非議。質:就正,請評定。

作品賞析

方苞為文主張“詳者略,實者虛”,此文抓住魏氏刲肱療姑一事,把表彰魏氏與端正世風、宏揚孝道說得極有關係,發大議論,做足文章。

作者簡介

方苞(1688—1749),字鳳九,號靈皋,晚號望溪,安徽桐城人。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進士。1711年(康熙五十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牽連入獄,兩年後免死出獄,以“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受康熙皇帝特旨,入值康熙的秘書機構南書房,成為天子的近身辭臣。乾隆年間(1736—1796)官至禮部侍郎,晚年辭官歸里。
方苞年輕時專治古文,從事經學研究,這對他後來的思想和創作,影響很大。他在思想上崇尚程朱理學,所以他的散文多為經說及書序碑傳之類。論文提倡“義法”,為“桐城派”創始人。散文風格是他散文理論的體現,嚴謹雅潔,不露激情,淳厚質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