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孫廷尉集》

《晉孫廷尉集》是關於晉代孫綽著作的一部集子。

簡介

 孫綽
](三二o至三七七)字興公,中都(今山西平遙)人。楚孫。為廷尉卿,領著作。少以文才稱,溫、王、郄、庾諸君之薨,必須綽為碑文,然後刊石。尤工書法,張懷瓘書估列入第四等。卒年五十八。《晉書本傳、法書要錄》。曾任臨海章安令,在任時寫過著名的《天台山賦》。其善書博學,是參加王羲之蘭亭修禊的詩人和書法家。

孫綽,字興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後遷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是東晉士族中很有影響的名士。孫綽早年博學善文,放曠山水,曾著有《遂初賦》自述其志,並著有《天台山賦》。與高陽許洵為「一時名流」。時人「或愛洵高邁,則鄙於綽;或愛綽才藻,而無取於洵」。沙門支遁曾試問孫綽∶「君何如許?」問他和許洵相比怎麽樣。孫綽答道;「高情遠致,弟子早已服膺;然一詠一吟,許將北面矣。」自稱「情致」不及,文才有餘。(《晉書。孫楚傳附孫綽傳》)綽襲父爵為長樂侯,官拜太學博士(大學教授)、尚書郎(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哀帝時,遷散騎常侍(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統領著作郎(負責撰擬文書的職務)。時執政桓溫上疏請遷都洛陽,並請自「永嘉之亂」南渡者全部北徙河南。當時朝臣懾於桓溫的威勢,不敢提出異議。孫綽上疏力爭,反對遷都。招致桓溫大怒,然因其理由充足又難以壓服,事果不行。(《晉書。孫楚傳附孫綽傳》)
孫綽信奉佛教,與名僧竺道潛、支遁都有交往。他寫了很多佛教方面的文章,如《名德沙門論目》、《道賢論》等。在《道賢論》中,他把兩晉時的七個名僧比作魏晉之間的「竹林七賢」∶以竺法護比山濤(巨源),竺法乘比王戎(浚沖),帛遠比稽康(叔夜),竺道潛比劉伶(伯倫),支遁比向秀(子期),於法蘭比阮籍(嗣宗),於道邃比阮鹹(仲容),認為他們都是高雅通達、超群絕倫的人物。
在他的著述中,影響最大的是《喻道論》。(載《弘明集》卷三)說文以問答的形式對佛和佛道、周孔之教與佛教的關係、出家是否違背孝道等問題進行了論證。是繼《牟子理惑論》之後又一部捍衛佛教立場的論著。關於何謂「佛」與「佛道」,孫綽說∶「夫佛也者,體道者也;道也者,導物者也。」佛是「道」的體現者,這個「道」就是萬物變化發展的規律。他認為佛道是「無為而無不為」的,「無為」所以虛寂自然;「無不為」所以具有化導萬物的神秘莫測的作用。他認為佛道至為高深的,人們往往囿於傳統的儒家學說,看不到還有比它更博大精深的佛教教義。

關於周孔之教與佛教的關係,他提出了「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的觀點,在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次用如此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儒佛一致論。有人設問∶「周孔之教何不去殺?」孫綽回答說,這是誤解了聖人。難道聖人有殺心嗎?聖人並無殺心,殺心實是下民的野心。聖人有見於人們相互爭鬥,甚於豺虎,才轉而求其次(「不去殺」),為的是「去一以存十」,知其輕重,則知聖人之用心也。他認為佛教著重於內心教化(「明其本」),周孔主要是社會治理(「救極弊」),兩家的出發點和目的都是一致的。
關於出家是否違反孝道的問題上,孫綽認為佛教徒出家修行正是走「立身行道,永光厥親」的道路,這正是最大的孝行。另外,《喻道論》中還論證了佛教因果報應等思想。從各個方面向人們說明了佛教的基本教義,同時說明了它們與儒家之教,同時說明了它們與儒家之教是一致的,相互補充的。......

內容

天台山賦
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也。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入則有四明、天台,皆玄聖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壤富,盡人神之壯麗矣。所以不列於五嶽,闕載於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回,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始經魑魅之塗,卒踐無人之境。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絕於常篇,名標於奇紀。

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芝者,焉能輕舉而宅之。非夫遠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遙想而存之。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俛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纓絡,永托茲嶺,不任吟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

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融而為川瀆,結而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實神明之所扶持,蔭牛宿以曜峰,托靈越以正基。結根彌於華岱,直指高於九疑,應配天於唐典,齊峻極於周詩。
邈彼絕域,幽遂窈窕。近智者以守見而不之,之者以路絕而莫曉。曬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理無隱而不彰,啟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已建標,瀑布飛流已界道。睹靈驗而遂徂,忽乎吾之將行。仍羽人于丹丘,尋不死之福庭。茍台嶺之可攀,亦何羨於層城。釋域中之常戀,暢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崢嶸。濟楢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跨穹隆之懸磴,臨萬丈知絕冥。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攬樛木之長蘿,援葛藟之非莖。雖一冒於垂堂,乃永存乎長生。必契誠於幽昧,履重險而逾平。

既克隮於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緩步之從容。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覿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嗈嗈。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盪遺塵於鏇流,發五蓋之游蒙。追羲農之絕軌,躡二老之玄蹤。
錄]
陟降信宿,迄於仙都。雙闕雲竦以夾路,瓊台中天而懸居。珠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彤雲斐疊以翼欞,皦日炯晃於綺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風佇芳於陽林,醴泉涌溜陰渠。建木滅景於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王喬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轡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
於是遊覽既周,體靜心閒。害馬巳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虛,目牛全無。凝思幽岩,朗詠長川。爾乃義和亭午,游氣高褰。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肆覲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華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說,暢以無生之篇。悟遣有之不盡,覺涉無之有間。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
望海賦
五湖同浸,九江叢溉。抱河含濟,吞淮納泗。控浣湘西,引涇渭洲。渚迢遞以疏屬,島嶼綿邈以牢羅。殖嵬崔之碣石,構穹隆之牂牁。玄奧之府,重刃之房。鱗彙萬殊,甲產無方。包隋珠、銜夜光,玳瑁熠爍以泳游,蠀蠵煥爛以映漲。虛貝含素而表紫,蠳螺絡丹而帶緗。青甲芬飈以微扇,玄木杳渺以舒芳。其卉木則綠苔石發,蔓以流綿。紫莖菎綜解已被渚,華組依波而錦披。翠綸扇風而繡舉,長鯨岳力已截浪。虭鰭揚鬐以排流,巨鰲贔屓以冠山。烏鱯呼翕以吞舟,鵬為羽傑鯤稱介豪。翼遮半天,背負重霄。舉翰則宇宙生風抗鱗則四瀆起濤。考萬川以周覽,亮天地之綜緯。彌綸八荒,亘帶九地。昏明注之而不溢,尾閭泄之而不匱。

若乃惟馨陳祈,祝不愧言。或適於東,或歸於西。商客齊暢,潮流往還。各資順勢,雙帆同懸。倏如驌驊背馳,拏如交集輕軒

遂初賦
余少慕老莊之道,仰其風流久矣。卻感於陵賢妻之言,悵然悟之,乃經始東山,建五畝之宅。帶長阜,倚茂林。孰與坐華幕、擊鐘鼓者,同年而語其樂哉。......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