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柳色啊,且莫是深青的,只需要淺黃。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

《新柳 》
作者朝代:
【宋】楊萬里
原文: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譯文:
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
柳色啊,且莫是深青的,只需要淺黃。
柳條雖長,可他未必能蘸到水。
啊,原來是水中的柳影將他拉長了。
評析:
【析】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就把柳影,也即是把新柳,把整個畫面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衝破江西詩辰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詩人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 開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準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後來賦閒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侂胄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謚美之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