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你》

《我遇到你》

一個人,二個欄目,一個時代,三十年中國社會變遷,三十年百姓故事。

版權資訊 書 名:我遇到你 作 者:敬一丹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M:9787535479914 出版時間:2015-04-01 版 次:第一版 開 本:16開 字 數:300000字 包 裝:平裝 頁 數:312頁 定 價:39.8元編輯推薦 一個人,二個欄目,一個時代
30年央視奮鬥,30年中國社會變遷,30年百姓故事
央視著名主持敬一丹回顧央視30年奮鬥經歷,首次袒露心路歷程。
坎坷的求學經歷
中年再造的央視奮鬥
全民關注的新聞熱點
央視節目的反思反省
感人肺腑的記者良知
新聞理想職業道德
百姓故事社會熱點內容推薦 今年4月,60歲的敬一丹從央視退休,寫下回憶性文字,回顧自己在央視“焦點訪談”“感動中國”“一丹話題”等的歷程,這個歷程也是見證中國百姓共同關心的重大事件的歷程。本書還包括敬一丹在全國各地採訪做節目刻骨銘心的經歷,生動敘述了遇到各層面百姓、央視共事的工作夥伴等經歷,故事真實生動,思考和感受刻骨銘心。
①坎坷的求學經歷,中年再造的央視奮鬥,全民關注的新聞熱點,感人肺腑的記者良知,新聞理想,強烈的職業道德感,對央視節目的深刻反思反省,貫穿全書。
②敬一丹精彩的勵志傳奇:連考三年28歲上研究生,從研究生到教師,從教師到央視主持人,38歲創辦一丹話題,40歲到焦點訪談。坎坷的求學經歷、央視的奮鬥歷程精彩紛呈。
③在央視30年的經歷,見證中國社會重大變遷:輿論監督、反腐、扶貧、國企工人下崗等社會轉型熱點,全民關注,弱勢群體的採訪,刻骨銘心。
④本書首次帶作者視頻二維碼,掃一掃可看到敬一丹採訪和主持的影音資料。

作者簡介

敬一丹
1955年生於哈爾濱。
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感動中國》節目主持人。
曾任黑龍江清河林區廣播站播音員、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
1986在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1988年入職中央電視台,擔任記者、編輯、主持人、播音指導。
先後主持《經濟半小時》《一丹話題》《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直播中國》《聲音》《新聞調查》等欄目。主持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等重大事件直播。

目 錄

一、“遲鈍”,也許成全了我
機緣
DNA
遲鈍
二、永遠一歲的女兒
A型血的慢動作
轉型期,人怎么了?
“想上學?還是想要錢?”
人窮得沒了表情
戶口啊,戶口
三、和誰一起,很重要
白岩松的新聞私塾
崔永元蠻拼的
小水已是老水
直播控:何紹偉:
妖精級女編導:鄢蔓
他離開新聞,成為圈內新聞:張潔
接頭暗號,你懂的
四、長長短短20年
輿論監督、每天、黃金時段
半世光陰路上忙
“你缺少剛性”
把“輿論監督”從生詞變成熟詞
朱總理:我看了焦點訪談就想打電話
記者,憑什麼擁有一個節日?
保持痛感
寒風中,那個視窗的等待
你任性嗎?我,韌性
紅燒頭尾
為什麼沒打馬賽克?
那時候,這時候
你還看焦點訪談嗎?
五、聲音,僅僅聽到是不夠的
放大弱者的聲音
傳播智者的聲音
六、每一個動作都是ing
這一刻,我們等了十年
我是A7
比合作更高的境界是默契
七、送別,難說再見
陳虻,你的眼神
羅京,你的聲音
楊台,你的背影
八、通天塔
我們彼此聽不懂,甚至不想聽
矛和盾,能對話嗎?
為了信息公開
你遭遇過記者嗎?
咱們能像聊天那樣說話嗎?
我是“挑毛病專業戶”
我們不是敵人
九、每個生命都有權利發光
孩子,你不白瞎!
如果火炬飄過廢墟
這隻狗狗,讓我流淚
我和你,在一起
十、草樣年華
從藍竹子到綠熊貓
爸媽不在家,還算家嗎?
飄在城市的邊緣
角落裡的孤獨
讓女孩有尊嚴地活著
孩子抹去了我的眼淚
十一、他改變了很多人,他還在那裡
紅花草
麻風村有了王老師
十二、我的綠日子
十七歲,走進片片樹林
月牙泉,你的病好些了嗎
母親河,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梁從誡:梁家三代人都是失敗者
娃兒叫沙沙
十三、每年春天,與好人約會
你的呼吸,這樣觸動我
白方禮們
早春的種子
什麼樣的人能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並沒有創造好人
花開沒有聲音,卻很美
為你寫下傳奇
當《感動中國》遇到微博
回到茫茫人海

前 言


2013年冬,我去了南極。
在那裡,好像時間和空間的感覺都變了。
遠離日常狀態,就很容易想很久以前的事,也想以後很久的事。在這樣的時空感覺里,發獃,想事兒,似乎也比平時清楚些,超脫些。
再過一輪春夏秋冬,又一個春天到來時,我的生活就要告別一種狀態了。退休,在不遠的前面等著我。這等人生大事,值得在這一片清明的天地間想想。
職業生涯的幾十年,算是最好的年華吧!我的職業留下很多東西讓我回味。忙碌中,總是遇到陌生和新鮮,回頭看,新聞又變成了歷史。一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構成了經歷,寫滿了年輪。
斗轉星移的歲月,熙熙攘攘的世間,會遇到什麼?得有多少恰好,得有多少偶然,才能遇到,這就是緣分。如果,不是那一年,那一天,遇到那樣的人、那樣的事,我也就不會是今天的樣子。
沉澱下來的,都是我所珍視的各種遇到。這既是個人記憶,也帶著時代的印痕,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小結,是對自己的交代,也是向我所遇到的一切致意。

部分章節

記者是什麼?暸望者、發現者、監測儀、記錄者、無處不在的眼睛、孜孜以求的揭露者這樣的職業形象讓人尊敬,比飯碗、生計更能激發起人的激情,在選擇這個職業的時候,多半都伴隨著理想、熱血、崇高、使命這樣的詞。
在社會360行里,行行都有價值,唯有教師、護士擁有節日,如今,記者也有了自己的節日。這讓我捫心自問,記者,何德何能?為什麼擁有這樣的節日?憑什麼接受鮮花掌聲?確定這樣的節日,這是社會對我們職業的尊重,也是精神獎賞,更是鼓舞鞭策。
自從有了記者節,就有了不同的過法。
我和小崔曾經主持記者節特別節目《記錄中國》,一個個優秀記者出現在鏡頭前,平時採訪別人,記者節被採訪,分享同行的精彩。對我們自己來說,記者節是個自我提醒的日子,提醒自己:記住使命了嗎?盡職盡責了嗎?如何愛護職業聲譽的?經常這樣問自己,就會自省自重。一句話:當記者就要有記者的樣兒。
記者生活是熱運轉,也需要冷思考。幸好,有這樣一個思考討論的地方。作為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我每年參加中國記者節大型公益論壇。一入秋,電視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就召集研究員們討論,今年記者節的關注點是什麼?研究員來自四面八方:新華社的陸小華、清華大學的尹鴻、中國青年報的陳小川、社會科學院的時統宇、央視的白岩松、吳克宇、中國傳媒大學的劉昶、北師大的張同道、教育台的張志君??大家集結在這裡,就有了同一個身份:電視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年來,一年一度,論壇探討著怎樣做記者?怎樣做媒體?學界和業界在一起,有差異,有互補,有碰撞,有共識。回首十年聚焦的關鍵字,也能看出認識的脈絡。
2005年數位化、產業化、收視率
2006年媒體面對挑戰
2007年媒體與奧林匹克
2008年重大事件中的媒體
2009年媒體的生存底線夢想
2010年危機轉機生機
2011年自媒體時代的新聞自由、價值導向與媒介責任
2012年率先理性人人都是記者時代的民意表達公民素養與輿論博弈
2013年叩問邊界新聞倫理,媒體責任
2014年重建信任重構尊重
這些話題,記錄了媒體格局之變,記錄了學界業界的關注點,也記錄了記者和學者思考交流的過程。
那些年,論壇上那些眼睛發亮的年輕聽眾,那些為論壇奔走忙碌的學生,有的已經成為我們的記者同行,論壇發出的聲音,經過媒體傳播,被多少人分享?引發了多少思索?
每年記者節,忙忙碌碌中,停下來,想一想,談一談。以這樣的方式過記者節,成了一個盼頭。
11月8日又到了,2014年的記者節是我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個記者節。記者節,這是一個不放假的節日,我的同事、同行都在忙碌中。沒有鮮花掌聲,更多的是思索。2000年設立記者節時,我並沒有料到媒體環境在十幾年裡有如此大的變化,面對世事變幻,身處媒體變局,難免糾結不安。這時,分享論壇的聲音,也會讓我多一分安心和信心:
“有所不為,有所不畏,這就是新聞人。”
“對公信力的敬畏,是記者應具備的態度”
“不管時代怎樣變,世界對記者的需求從未改變”。
換髮記者證的時候,我猶豫了一下,還換嗎?快退休了,將來也用不上了。這個念頭一閃就過去了,我還是想要,沒有記者證,似乎在職業生涯里就失去了一個念想。
將來,我會為自己欣慰,因為,我是記者。

《我遇到你》封面《我遇到你》封面
《我遇到你》封面《我遇到你》封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