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文觀 特色及評論
《我的人文觀》----這個題目反映了當前面臨的一個突出的文化困境以及擺脫這種困境的需要。近30位有影響的學者就此暢談了自己的觀點。他們中有的是著名的科學家,如王選、何祚庥等;有的是著名的社會學家和人文學者,如徐友漁、陳思和、吳國盛等。這實際上也是一次人文與科學的對話,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人文精神大討論的接續。我的人文觀 內容簡介
本書展示的是中國二十八位“求美”者的風采。這二十八位中國思想、文化、學術界的佼佼者給我們帶來的確確實實是吉祥與信心,是美。書中根據文稿的主要內容將二十八篇文稿分成上篇和下篇兩大部分,上篇共有13篇文稿,作者來自不同學界,有科學界、哲學界、史學界、文學界和宗教學界等,他們都從科學和人文關係角度談論了“我的人文觀”。下篇共有15篇文稿,作者主要從文化、文學、宗教與藝術、史學、文物、書法、法學、教育等某一人文知識角度或某一學術專題出發闡述“我的人文觀”。
我的人文觀 本書前言
世界是美好的! 科學是美好的! 人文是美好的!然而,多年來,在不少人眼中,似乎並非完全如此。似乎世界變得醜陋了,科學似乎也變得不那么可愛了,而人文簡直就成了一個疲軟乏力的怪物。
如何還世界本來的美,還科學本來的美,還人文本來的美?人們四處苦苦找尋著。外國人如此,中國人也如此。
這裡我們要展示的正是中國“求美”者的風采,他們就是《我的人文觀》一書的二十八位作者。這二十八位中國思想、文化。學術界的佼佼者給我們帶來的確確實實是吉祥與信心,是美。
一般來講,研究“科學與人文”是一國在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進行的。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的工業化起步很晚,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現代化取得成績就更晚。我們的科學技術與現代化建設如果說真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的話,那都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事。與此對應的是,相對於西方學術界來講,中國學術界的“科學與人文”研究要落後得多。這既是指時間上的滯後,也是指研究質量上的落後。雖然在20世紀國中國學術界曾經發生過一次規模宏大的“科玄論戰”,但嚴格意義上的“科學與人文”研究還是始於改革開放之後,特別是近十幾年。理性而客觀地講,20年來,我們的“科學與人文”研究主要是以大量翻譯國外已開發國家的有關“科學”與“人文”的著作為主的,至於自己的成體系的成系列的研究不能說沒有,但似乎還難以形成規模與氣候,用“起步”和“零散”來形容它似乎並不為過。毫無疑問,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主要精力還是應該放在發展科學技術上,放在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速度上,放在增強綜合國力上。因此,“科學與人文”的研究必然會隨之越來越成為學術熱門,並必將會日益走向繁榮。因為“科學與人文”是否和諧發展,是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科學技術與現代化建設能否朝著更加健康、快速的方向發展的大問題,是一國能否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在中國科學技術日益發達並日益走向現代化的今天,中國學術界當然不能迴避而且理應下大力氣密切關注“科學與人文”的話題。本書作者們未雨綢繆,在“科學與人文”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獨特的有預見性的研究。顯然,這是為中國將來的發展獻計獻策,是以積極的姿態接受市場經濟的挑戰。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與人生境界。這次結集的正是他們近年來或多年來研究和思考的結果,當然是以“我的人文觀”的角度展開的,其學術價格和社會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顯然,二十八個人,二十八篇文稿,他們撰寫的思路和角度不盡相同,有的文章在讚美,有的文章在憂慮,更多的文章在出謀劃策、尋找出路。但總的來講,他們集中向我們展示的是:科學要發展,人文要弘揚,科學與人文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科學才是美好的,人文才是美好的,世界才是美好的。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們將這二十八篇文稿分成了兩大部分,即:上篇和下篇。顯然,面對這些專家、學者的文稿,作任何形式的編排都不會是很合理的。但是,為了避免讓讀者在內容和編目上有雜亂之感,我們還是根據文稿的主要內容大致作了歸類。由於許多文稿並非只談一個問題,而是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內容,為了全面掌握中國思想、文化、學術界關於人文問題的思考現狀,我們建議讀者還是能閱讀全書為好。
上篇共有13篇文稿,作者雖然來自不同學界,有科學界(王選、何柞庥)、哲學界(汝信、吳國盛、孟建偉、林德宏、徐友漁)、史學界(葛劍雄、雷頤)、文學界(陳思和、曾繁仁、胡辛)和宗教學界(李申)等,但他們都是不約而同地從科學與人文關係角度談論了“我的人文觀”。應該說,不了解科學與人文關係,是很難真正體會科學的,也是很難深刻了解人文的。顯然,這部分內容為讀者全面、深刻理解“我的人文觀”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下篇共有15篇文稿,作者主要從文化(章開沅)、文學(王泉根)、宗教與藝術(田青)、史學(王學典)、文物(羅哲文)、書法(鍾明善)、法學(卓澤淵)、教育(張豈之、楊東平)等某一人文知識角度或某一學術專題出發闡述“我的人文觀”,其中值得關注的還有那些直接談論人、人性、人文精神(張楚廷、劉綱紀、許蘇民、李連科、葛榮晉、肖雲儒)的文稿。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這兩個部分基本上構成了“人文”的主要內容,是人文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本書作者均為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所撰文稿都代表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因此不存在誰主誰次,誰先誰後的問題。在編排上,我們按慣例套用了按姓氏筆畫排名的方式。
作為本書的編者,我們還想對“主編”作個說明。商務印書館1996年修訂版《現代漢語詞典》對“主編”有這樣兩種解釋,即:“負編輯工作的主要責任”;“編輯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實際上這是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即:負責主要編輯工作的人。在本書中,我們正是負責編輯工作的人。在整個工作中,我們做的只是策劃選題、選擇並組織作者撰稿、最後進行文字編輯和加工的工作。二十八位作者才是這台“人文”戲的真正主角。所以,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們對關心和支持本書的作者們致以誠摯的謝意!正因為有了他們的長期思考、深入研究,世界才變得越來越美好,科學才變得越來越美好,人文才變得越來越美好。
編者
我的人文觀 本書目錄
上篇關於科學研究的人文思考/王選
科技發展呼喚人文精神/汝信
為科學辯護 為人文正名/李申
科學與人文/吳盛
我的科學觀,我的人文觀/何祚庥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孟建偉
新世紀的人文與科學漫說/陳思和
科學技術應以人為本/林德宏
科技進步與歸真返璞/胡辛
科學價值在中國的命運/徐友漁
我的人文和科學觀/葛劍雄
美育----溝通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橋樑/曾繁仁
中國現代思想史中的科學思潮與人文思潮衝突
----“科玄論戰”透視/雷頤
下篇
歷史是怎樣被敘述的
----論歷史知識的人文主義屬性/王學典
兒童與兒童文學/王泉根
科學・宗教・藝術
----兼談人類認識世界的三種不同方式/田青
人性、人道主義與人文精神/許蘇民
我對 “人文精神”的看法/劉綱紀
世紀末的檢索
----我的人文觀/肖雲儒
人文觀與人學/李連科
關於教育人文觀的思索/張豈之
回到最基本/張楚廷
中國教育:人文價值的流失和重建/楊東平
法與人・法學與人/卓澤淵
人文物保護談科學與文化的交融與發展/羅哲文
中國書法文化根性的超越/鍾明善
文化危機與人性復甦/章開沅
儒家 “為政以德”的人文精神能為現代管理提供什麼/葛榮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