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大乘佛教唯識宗祖師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由唐代著...
正文 -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大乘佛教唯識宗祖師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由唐代著...
成唯識論 集注 內容 註疏 -
唯識論
《唯識論》 書名,有兩種:一為《唯識二十論》之略名。二為《成唯識論》,梵名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śāstra之異名 。
二十論 成論 -
唯識宗
唯識宗又作慈恩宗、瑜伽宗、應理圓實宗、普為乘教宗、唯識中道宗、唯識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創始人為唐代玄奘法師與窺基大師,祖庭為西安大慈恩寺。 廣義而...
簡介 主要思想 傳承 祖庭 唯識學 -
唯識學
唯識學是大乘佛學的三大體系之一,是繼大乘中觀學之後印度佛學的主流與核心。從3到7世紀的500年中,唯識思想一直保持很大的優勢,對其他各種思想與學說產生了...
介紹 原始佛教唯識思想探源 部派佛教唯識思想探源 大乘佛教唯識學的確立、發展與演變 -
唯識三十頌
《唯識三十論頌》亦稱《高建法幢論》,是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論書,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論書之一。世親著,唐玄奘譯,一卷。此外尚有梵、藏本傳世。
內容簡介 論述內容 論頌義貫 成唯識論 論頌原文 -
制惡見論
《制惡見論》,為玄奘三藏於印度所作,以破正量部之惡見。是玄奘在印度遊學期間所撰寫的影響最大的一部論書,為玄奘贏得了聲震五印的極高榮譽,可惜未能流傳下來。
簡介 三論 相關背景 主要內容 -
六經十一論
1。 1。 1。
-
五種唯識
(二)教唯識,就能詮之言教而闡明唯識之義者。 (三)理唯識,經論中成就唯識之道理者。 (四)行唯識,經論中闡明唯識之觀法者。
-
法相宗
。《成唯識論》為其代表作。 史略創始人玄奘曾遊學印度17年,回國後先後譯出瑜伽學系的“一本十支”各論,並糅譯了《成唯識論》,奠定了法相宗...一樣,玄奘由追究唯識論的真諦而涉足到佛法,並在理論和實踐上形成了“法相...
基本信息 經典 史略 判教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