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你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十分暢銷的心理學科普讀物。第一版1987年問世,曾先後多次重印。本書是根據1997年版譯出。本書的最大特點是趣味性與學術性兼而有之。作者採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生動實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以及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全書共分十二章,內容涉及體態語言、個性、情緒、知覺與記憶、學習與思維、社會心理、發展心理、動物心理、心理問題、心理測量和心理學研究方法等。每章之後都列出參考文獻、推薦讀物和非常有趣的練習。
本書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可作為心理學愛好者自學。心理學的入門教材,也可供心理學工作者參考。
心理學與你 本書目錄
引言 開始了解你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與一般常識
心理學家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是自然形成的嗎?
面部
眼睛
頭髮
手勢和姿勢
氣味作為體態語言的一部分
觸碰
說謊
運用體態語言知識幫助人
第二章 你的個性
你的個性
人人都有個性
它取決於你的看法
特質方法
艾森克的理論:三個關鍵性維度
從描述到說明
卡特爾的十六種因
五大因素
“我就是我呢,還是我是情境?”:一致性問題
人與情境:相互作用
預測的危險性:理論的套用
認知觀點: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
個人構念理論
歸因:回答“為什麼,”
第三章 你的性別:是男性還是女性
性還是性別?
生物學的影響
性與性別的同一性
同性戀
從出生到成熟
是軟弱的性別嗎?
性別差異還是性別歧視?
第四章 你和別人
社會角色
我們做的和我們想的
保全面子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與偏見
別人如何影響我們?
從眾
依從與服從
權威的力量
大眾傳媒的影響
社會影響的力量
第五章 你的情緒
愛與依戀
嬰兒愛的本質
成人的愛
成人愛的本質
憤怒與攻擊
激烈的和冷靜的攻擊
憤怒的本質
激怒?
憤怒的特徵
第六章 成長
學習的發展
嬰兒的世界
“揣度心理活動”:察覺別人的情緒
語言的發展
從家庭到學校
學齡兒童的邏輯思維
在校合作學習
青春期及其以後
第七章 心理問題
焦慮及相關問題
恐怖症和焦慮的複雜性質
恐懼和焦慮的根源
恐懼和焦慮的治療
兒童期性虐待
心理學和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 你對世界的看法:知覺和記憶
知覺
視覺系統
注意
記憶
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式
關於記憶和遺忘的有趣事例
第九章 學習和思維
聯結學習
從結果中學習
從期待中學習
向別人學習
思維的性質
思維的個體差異
第十章 測量和你
早期發展
今天的心理測驗
測驗的套用
測驗可能被濫用
心理測驗的不同形式
能力和成績測驗
人格、興趣和態度測驗
智力測量
信度和效度
創造力測量
第十一章 你和其他動物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嗎?
別的動物會思考嗎?
智力
使用工具與文化
感覺靈敏度
覺察與意識
人類比別的動物“好些”嗎?
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利用
動物對你有用處嗎?
人類:獨特的動物
第十二章 心理學研究方法和你
實驗法、相關法和觀察法
調查與測驗
心理學中的個體
心理學的定性研究
心理學家在做什麼
專業辭彙
心理學與你 文章節選
第一章 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是自然形成的嗎?
西部
眼睛
頭髮
手勢和姿勢
氣味作為體態語言的一部分
說謊社交技巧訓練
人們一向把語言交流能力看做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品質,因為用這種方式可以傳達非常複雜而抽象的思想。然而有些情感往往用非語言信號會表達得更加準確。我們的身體就能表示情感的微妙變化,常常比話語更能傳遞我們的感受。的確,心理學家發現當聽話人覺得一個人的言辭和他的體態語言之間存在矛盾時,他會有五倍的可能性去信賴後者。從進化論的角度看,許多體態語言信號例如面部表情、身體姿態、非言辭的聲音、氣味和觸摸等,在口頭語言出現之前早就出現了。
我們有時可能想隱藏體態語言,裝出一副高興的面孔,但是因為在那一刻許多信息是由身體的各部分表現出來的,所以要想完全欺騙一個敏銳的觀察者是不可能的。
體態語言是自然形成的嗎?
在體態語言裡,習得的和天生的兩種成分都有。例如,微笑從本質上講是人類對愉快而友好的無侵犯行為的一種表達方式。以自己的著作和介紹動物行為的電視節目而聞名的動物學家兼作家D.莫里(DesmondMorris)說微笑也可以表示讓步,因此它也可能像在緊張的微笑里那樣含有恐懼的成分。嬰兒不需要學習微笑。聾盲嬰兒和非聾盲嬰兒一樣地微笑,所有嬰兒在出生後大約6周的時候,都會以真正的微笑對體外的(而不是胃的)信號作出反應。哭叫同樣是天生的反應,包括聾盲嬰兒在內,所有的嬰兒都會以可立即識別的方式啼哭。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需要學習一些在文化背景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以便在適當時間適當地點表現出這種行為模式。在西方社會裡,允許女孩比男孩哭得多一些。公開使用微笑的範圍不盡相同:日本人在公開場合很少微笑,而阿拉伯人就隨便得多了。
“不由自主”的反應往往是體態語言辭彙的無意泄露。臉色變白,臉紅,手出冷汗,頸後部刺痛(頭髮豎立)以及嘴發乾等都不是故意做出來的,是由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控制的,我們無法對它們施加有意識的控制。它們是人體自動作出的逃逸或戰鬥反應的結果,其中通過腎上腺素的作用血液從體表毛細血管重新流向肌肉。
面部變紅是憤怒、尷尬或性喚醒的信號。為了恢復平衡,自主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要對抗交感神經的作用,使臉色由白變紅。在這個階段我們會感到激動不安,可能會有想去廁所的強烈衝動。很多接受面試的人,以前一種狀態進入面試,以後一種狀態離開,求職的“戰鬥”無論勝或敗,到第二階段都會恢復自身情緒和身體上的平衡。隨意信號是指那些我們在生活中很早就不知不覺地學會表達的信號和我們願意生動展示的信號。第一方面的例子是在社會交往中運用觸覺。第二方面的例子是我們用點頭表示“是”。其中有許多信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有特定含義,如在希臘點頭的意思是“不”。為了完全理解其他文化,我們需要既學習他們的口頭語言,又學習他們的體態語言。
愛德華.霍爾(EdwardHall)比較了解阿拉伯人、日本人和美國人的體態語言。他發現阿拉伯人與美國人相比彼此觸碰多得多,站立的位置離朋友較近。即使讓美國人了解這種差異,他們也覺得難以適應這種交往方式。這類社交“習慣”好像是在早期生活中學會的,而且很難改變。
我們第一次體驗體態語言的文化差異,可能是在初次遇到外國人的時候。(摘自15至17頁)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家嗎?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經常被稱為“心理分析之父”,而不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是維也納的一位醫生,他對無意識心理過程影響人們行為的作用,特別是對人們的心理問題產生了興趣。他去探究人的行為、感覺和思想,可是他的想法都來自於他的臨床工作。他的觀點建立在對引起病人問題的原因的推論上,他是通過觀察並且設法幫助那些有問題的人而逐漸形成了他對人性的看法。他不關心普通人即正常人,只關心一小部分不幸的人。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大部分思想是無意識的,我們的行為是由寓於無意識區域之中的本能所驅使。他暗示說,這些本能是由我們早期的生活經驗形成的。例如一個沒有得到充足母乳餵養或母愛的人,可能以後就會表現出神經質行為,渴望著安慰、食物或愛。
弗洛伊德企圖找到心理問題的原因,在心理分析治療中,他使用多種技巧去洞察一個人的無意識心理過程。其中兩種技巧是自由聯想和夢的分析。在前一種技巧中,病人躺在長椅上,要隨口說出浮現在心頭的任何想法和感覺。在夢的分析中,病人將夢到的事情作為最初刺激,運用自由聯想來探索夢的內在意義。(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