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錦衣鮮華手擎鶻》

《少年行·錦衣鮮華手擎鶻》 是一首晚唐時期的七言古詩,作者貫休,這首詩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一無所成,只會吃喝玩樂的貴族子弟,對這些“公子少年”的形象刻畫得真是入木三分,維妙維肖。

基本信息

【名稱】《少年行·錦衣鮮華手擎鶻
【年代】晚唐 
【作者】貫休
【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少年行
錦衣鮮華手擎鶻,閒行氣貌多輕忽。
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貫休入蜀後的作品。前蜀王王建很賞識貫休的才華,每有雅會,必請貫休出席助興。有一次,王建讓貫休朗誦自己的近作,此時顯宦貴戚們都在場,貫休有意要諷刺一下這幫子酒囊飯袋,便背誦了《少年行》三首。王建聽罷拍案稱絕,而貴戚們卻如坐針氈,對他恨之入骨。
這首詩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一無所成,只會吃喝玩樂的貴族子弟,對這些“公子少年”的形象刻畫得真是入木三分,維妙維肖。詩的前兩句主要描寫“公子少年”們的衣著、行為和神氣。這些人過著極端腐敗的寄生生活,卻心安理得,趾高氣揚,詩的後兩句則從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兩個側面揭露了“公子”哥們的懶惰和愚昧無知。這些“錦繡其外,敗絮其中”的“公子少年”們不學無術已屬可憐,而他們還要依仗家族的勢力招搖過市,盛氣凌人,這就使人感到可惡而又可憎了。詩人嘲笑貴族“公子”的主旨,在於抨擊唐代末年門閥制度的腐朽衰敗。

作者簡介

貫休
(832-912)唐末詩僧、畫家。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縣)人。七歲出家,後雲遊四方,廣事乾謁。公元894年(乾寧初年),謁吳越王錢鏐,獻賀詩,中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錢鏐有稱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易為“四十州 ”,然後方肯接見。他回答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余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遂拂袖而去。天復中(901-904)入蜀,謁前蜀王王建,獻詩道:“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故人稱“得得和尚”,王建禮遇之,賜號禪月大師。工詩,其詩內容較廣泛,有部分詩章頗能反映現實,鞭撻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工畫,所作水墨羅漢像頗著名;兼工草書,時稱“姜體”。有《禪月集》,輯詩二十五卷。《全唐詩》編存其詩十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