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歷史昭示現實,過去啟迪未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富強和偉大復興,靠的是各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和共同奮鬥。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開闢了各民族團結友愛的新紀元。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追求的共同目標。歷史上的寧夏,是個多民族活動的舞台和聚居的地區,是歷代中央政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實驗區,現今又是全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每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社會內容的擴展,必然在空間上演化為區域性特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歷史的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因寧夏在我國民族史和區域史中的突出地位,有關寧夏民族史的研究也有諸多成果問世,但對自古以來寧夏地區各個民族的歷史作為比較全面的記述還鮮不多見。因此,將寧夏民族發展史作為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進行研究,也就成了作者多年的心愿。
導讀
前言
遠古時期,寧夏就有人類從事勞動生產、繁衍生息,水洞溝、菜園子等文化遺址即印證了寧夏地區人類活動的文明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今人對史前蒙昧時代晚期六盤山地區人類活動的跡象和神話傳說研究,又填補了寧夏作為華夏文明發祥地的空白。從那時起,寧夏地區一直是眾多古代民族交往的舞台,承載著中華民族持續不斷的文明和進步。
清代以前,大約有30個民族先後在寧夏留下了歷史足跡。
夏、商、周三代,寧夏是義渠、烏氏、朐衍等古老戎族牧獵的家園。秦、漢之際,為了開發寧夏,充實邊防,有漢族人口首次遷入定居,也有匈奴、月氏、羌族等少數民族首次內附中央政權。西晉時,“西北諸郡皆為戎居”,匈奴、鮮卑、羯、氐、羌等眾族角逐寧夏,並建立了不同的地方民族政權。北魏統一北方,鮮卑族成了活躍在寧夏地區的主體民族,又多有敕嘞、柔然古族落戶。唐代,突厥、鐵勒、吐蕃、栗特人都在寧夏留有足跡。北宋時,党項族拓跋氏在寧夏建立了西夏割據政權。元代,寧夏境內的民族狀況發生了新的變化,唐以來的一些少數民族及其外來的各種色目人,有相當一部分融進了漢人及回族之中,寧夏境內主要有漢族、蒙古族和回族。明、清以來,由於各民族交往的加強和民族融合的發展,除漢族外,境內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和後來的民族新成員滿族,其中已形成聚居村落的回族,逐漸成為主體民族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回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成份組成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寧夏地區是統一多民族國家最早組成部分,寧夏社會進步與經濟開發是各民族的共同創造。漢族的墾植、匈奴等民族的畜牧及栗特人和回族的善長經商,皆聞名於世。當然,各民族對於寧夏的貢獻與統治政權開朗的民族政策是分不開的。西漢“和親”之策緩解了與匈奴的軍事衝突。唐代汲取歷代民族起事教訓,設定羈縻府州,實行民族自治,尊重各族風俗習慣,這種安邊定邦之策多為後世效法。民族政策開朗,各族安居樂業,即成了寧夏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象徵。
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借鑑歷史經驗,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對發揮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現階段我國的民族問題,比較集中地表現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的發展上。簡而言之,現階段的民族問題就是發展問題。發展的關鍵是要懂得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掌握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熟知民族地區的歷史和現實。寧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承襲、發展與完善,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實踐,對統一的多民族祖國大家庭的鞏固、發展與繁榮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寧夏民族史稿》就是一部關於寧夏民族發展史的社會讀物,筆者希望通過此書,能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寧夏地區民族發展的脈絡;了解各民族在中華文明史的長河中不斷融合、不斷前進,進而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創造出的宏偉歷史畫卷;了解歷史知識,汲取歷史素養,以便更好地建設美麗寧夏。這是我們編寫和致力於公開出版這部書籍的出發點,也是目的。
作者簡介
范宗興,寧夏鹽池縣人,1963年3月出生,1987年7月畢業於寧夏大學歷史系,在鹽池二中從事歷史教學工作。1992年7月調任吳忠市志辦編輯,1999年調入寧夏社會科學院,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現任寧夏社會科學院期刊中心副主任、《寧夏社會科學》副主任。取得史志編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長期從事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地方志書與年鑑編纂工作。善長舊志整理,點校本《鹽池舊志箋證》獲自治區政府三等獎,公開出版明代《弘治寧夏新志簽注》。目前承擔《朔方新志校注》及《寧夏舊志圖解》編研項目。合著出版史志書籍多部。兼任寧夏山區發展促進會、鹽池縣革命老區發展促進會、寧夏康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
范曉儒,寧夏鹽池縣人,1988年12月出生,2012年6月畢業於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大學本科學歷。多年的新聞學專業學習充實了許多新的知識,提高了寫作、編輯、攝影、錄影及影視製作等綜合理論水平。大學期間曾在雲南香格里拉電視台擔任實習新聞記者,為期6個月的基層採訪,鍛鍊了自身的時間能力。2012年以來,先後在寧夏報業集團時政部、寧夏電視台公共頻道《創業路上》欄目組實習。深受父親影響,熱衷對地域歷史文化的學習探索,與他人合作出版第二十二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獻禮圖書《黃河金岸》。參與《寧夏非公有制經濟年鑑》、《麻黃山鄉志》、《寧夏旅遊全攻略》、《走進麻黃山》的編纂工作。參與寧夏康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的籌備工作,併兼任理事。
基本信息
作者:范宗興范曉儒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徐傳洲
封面設計:卜輝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字數:200千字
印張:16.00
版次:201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30.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