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及周邊古人類石器圖集》

作品簡介

《寧夏及周邊古人類石器圖集》《寧夏及周邊古人類石器圖集》
石器的產生與發展是一個漸進過程,它是人類文明初始階段的主要標誌。石器是人類最早發明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古人類利用自然界的石頭、木頭和動物骨骼製作成工具和武器,來獲取更多的食物和用物。
大約距今300萬年前的更新世,經歷了多次的大冰期,每一次冰期都對全世界的氣候造成很大的影響。就是這種大範圍的氣候影響,給人類祖先以巨大的壓力。促使他們不斷的提高適應自然界的能力。尤其是從簡單使用自然界的物體到發明製造工具,使人類文明跨入石器時代。
我國的舊石器文化研究從距今40萬年以前的中國北京人至山頂洞人、丁村人、馬壩人、藍田人以及距今170萬年左右的元謀人都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上世紀80年代在元謀人的故鄉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及石器,經檢測距今250萬年左右,是中國境內,也是亞歐大陸上已知最早的人類化石及其石器。為紀念我們悠久的華夏文化,學術界將其命名為“人屬東方新種”簡稱“東方人”。舊石器時代是人類使用打制石器進行生產勞動的時代。它以人類的產生為起點,結束於新石器時代的開始。根據人類的體質特徵和生產工具的發展狀況又被分為早、中、晚3期,分別相當於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3個階段。科學劃分時間是距今300萬年——20萬年為(早期),20萬年——5萬年為(中期),5萬年——1.2萬年左右為(晚期)。距今2萬多年的舊石器晚期出現了一種細小的打擊石器,以更複雜和嫻熟的技法製作出的細石核,細石葉及其它加工品,製作出更為精緻複雜的石器與骨頭、木頭組合而成的複合工具,並且出現了大量的間接打擊法製作的箭簇等石器。據資料上反映各國早期的弓箭一般也出現於這個時期。細石器文化產生於舊石器晚期,在新石器時期得到廣泛發展。中國的細石器文化分布於東北、內蒙、寧夏、新疆等廣大地區,日本列島也有廣泛的分布。現在有一種劃分時期的方法,把細石器文化劃分為“中石器時期”《介於舊石器與新石器之間》即距今1萬多年前出現的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時期。新石器時期這一名稱是英國人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期在地質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期之後,經過中石器時期的過渡而發展起來的,屬於中石器後期年代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結束時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寧夏境內的中衛、鹽池等地陸陸續續在地表發現了少量的燧石質地的,<瑪瑙、碧玉>細石器,雖然數量較少但是其製作材料與內蒙古的阿拉善盟北部地區所發現的細石器材料一模一樣。寧夏似乎沒有這類的石材資源。這種優質石材的遠距離運輸現象是否與古人類的遷徙,交換有關呢?這可能預示著古人類的活動半徑及其社會網路的存在。
《寧夏及周邊古人類石器圖集》收集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300多件石器的600多幅圖片,並加以文字的研究說明,為人們了解古人類的生存發展以及古人類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愛好奇石收藏的朋友們提供了參考與指導。
該書於2014年11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馬江春一九七一年五月出生,寧夏銀川市人,大專學歷,收藏古錢幣、奇石、石器二十餘年。現就職於銀川市西夏區人民政府。

基本信息

作者:馬江春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90×1194mm1/16
印張:11
版次:201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50.00元

作品導讀

目錄
石器的產生與發展簡述
石器的種類
舊石器
細石器
石核
石片及石片工具
砍砸器
石葉
刮削器
尖狀器
石刀
箭簇
手斧
石器的鑑別
石器的人工痕跡與自然痕跡
舊石器
石核
砍砸器
手斧
尖狀器
刮削器
石刀
圓頭鏟狀石器
人工石片
細石器
石核
異形石器
刮削器
尖狀器
石刀
鋸齒狀石器
盤狀石器
石(玉)斧、錛
刃狀石器
石葉
箭簇
針狀石器
鑽孔器
敲砸器
石球
圓頭鏟狀石器
砍砸器
環刃型石器
鈣化石器
石屑
其它
和石器相似的石片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