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美國爸爸的獅子教育法--個性化教育成功之路!3-8歲的家庭生活是孩子未來社會生活的模擬,錯過這個階段,孩子就會面臨長大後難以融入社會的問題。本書從一位“壞爸爸”的角度,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重點敘述了他和妻子對兒子夏輝與女兒夏彥從0歲到8歲的培養過程,在這個過程,他和妻子很好地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各自承擔了孩子成長路上不同需要的給予責任。作者的教育方法,結合了中國傳統教育和西式教育的優點,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親子教育方法,簡潔易懂,操作性極強,對家長們特別有借鑑意義。目錄
第一卷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1) 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2) 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3) 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4)
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5) 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6) 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7) 第一節家庭是個小社會(8)
第二節爸爸的自我定位(1) 第二節爸爸的自我定位(2) 第三節“壞爸爸”應該怎么做(1) 第三節“壞爸爸”應該怎么做(2)
第三節“壞爸爸”應該怎么做(3) 第四節爸爸是“麻煩製造者”(1) 第四節爸爸是“麻煩製造者”(2) 第四節爸爸是“麻煩製造者”(3)
第五節媽媽最好的角色(1) 第五節媽媽最好的角色(2) 第五節媽媽最好的角色(3) 第六節媽媽太“好”的副作用(1)
第六節媽媽太“好”的副作用(2)
第二章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是養成好習慣
第一節學前玩好,將來學好(1) 第一節學前玩好,將來學好(2) 第一節學前玩好,將來學好(3) 第一節學前玩好,將來學好(4)
第一節學前玩好,將來學好(5) 第一節學前玩好,將來學好(6) 第二節小細節代表大問題(1) 第二節小細節代表大問題(2)
第二節小細節代表大問題(3) 第三節做事講條理,思考要獨立(1) 第三節做事講條理,思考要獨立(2) 第三節做事講條理,思考要獨立(3)
第三節做事講條理,思考要獨立(4) 第四節經營自己的房間(1) 第四節經營自己的房間(2) 第五節動手強過動口(1)
第五節動手強過動口(2) 第五節動手強過動口(3) 第六節孩子的著裝有講究(1) 第六節孩子的著裝有講究(2)
第七節別讓寶貝帶著枷鎖上網(1) 第七節別讓寶貝帶著枷鎖上網(2) 第八節孩子和電視的關係(1) 第八節孩子和電視的關係(2)
第九節每周感受一次大自然(1) 第九節每周感受一次大自然(2) 第十節用一些高檔品有好處(1) 第十節用一些高檔品有好處(2)
第三章競爭教育,讓孩子掌握現代社會的競爭規則
第一節明白規則,比掌握知識更重要(1) 第一節明白規則,比掌握知識更重要(2) 第二節小時候胖不叫胖 第三節孩子一定不能打嗎(1)
第三節孩子一定不能打嗎(2) 第三節孩子一定不能打嗎(3) 第四節批評的尺度 第五節每天只滿足一個要求(1)
第五節每天只滿足一個要求(2) 第五節每天只滿足一個要求(3) 第六節聽話和不聽話(1) 第六節聽話和不聽話(2)
第七節鼓勵叛逆和“安全邊界”(1) 第七節鼓勵叛逆和“安全邊界”(2) 第八節遊戲中的贏家(1) 第八節遊戲中的贏家(2)
第九節成功的代價 第十節興趣決定未來,保護他的創造力(1) 第十節興趣決定未來,保護他的創造力(2) 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免費看VIP章節攻略
第四章打好孩子的人際基礎
第一節你的孩子有多少玩伴 第二節懂得分享 第三節為什麼會有交友恐懼症(1) 第三節為什麼會有交友恐懼症(2)
第四節如何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
第五章挫折教育,多給孩子製造麻煩
第一節“壞爸爸”的任務:讓孩子多摔幾個跟頭 第二節“好媽媽”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節跌倒了什麼時候扶他一把 第四節孩子,是你自己不小心
第五節少說“你是最棒的”,多說“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第六節幫他找出失敗的原因 第七節挫折教育,保護自信最重要
第六章情感交流,給孩子最好的人格教育
第一節“壞爸爸”承擔人格培養(1) 第一節“壞爸爸”承擔人格培養(2) 第二節“好媽媽”應關注生活細節 第三節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第四節敢於認錯和反思 第五節做勇於承擔責任的孩子 第六節別告訴他“你不行”“你不能”“你不會” 第七節寫下十年內的計畫,與父母共同見證(1)
第七節寫下十年內的計畫,與父母共同見證(2)
試閱
家庭是個小社會(1)引言
1.夏輝眼中的爸爸
兒子總希望爸爸給予一切,但同時又懷著叛逆的心態,排斥爸爸對自己生活的干涉。
我十七歲生日時,爸爸送我一輛腳踏車,讓我自己騎到好萊塢去看頒獎儀式——如果我願意的話。他再次“違約”了,但我沒有一點不開心的感覺,因為他總是這樣,凡他認為我的要求“過分”,必會在他那裡遇到阻擊,以至於我終於理解了爸爸:從小時候開始,他變著無數戲法讓我懂得成長的意義,他希望我真誠地對待生活,並在競爭和平靜之間獲得平衡。
“爸爸,我的車呢?”
“現在還不可以,”他狡黠地“耍賴”,“因為你這個月賺到的錢只能買一輛腳踏車。”
“好吧。我可不可理解為,你希望我賺很多錢?”
爸爸瞪大眼睛:“你認為賺錢的目的就是為自己買輛漂亮的汽車嗎?”
我笑著說:“當然不是。我只是想證明,我可以不用爸爸的幫忙,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在十七歲生日這天,爸爸向我強調的是物質的邊界。即便我馬上要成人了,馬上要跨進劍橋大學的校門,他仍然希望我明白,人生的最高目標不是建設物質的高度,而是心理的成長。
我還記得在六歲時,爸爸對我說:“你可能要學習一些本領,以便在學校向同學們炫耀。我給你幾個選擇,然後你告訴我結果,好嗎?”
我大聲說:“好!”
但結果是:我什麼都不想學。
在洛杉磯我們的家,當地最著名的哈崗華人社區(HaciendaHeights),許多我的同齡人每周都去各類培訓班,強化英語,學習音樂、繪畫、舞蹈,有的還練習擊劍、跆拳道。那裡的老師多是華人,另有少部分當地的美國人,他們大多是附近中學的教師到這裡來兼職,賺中國父母的錢。在這樣的培訓班裡,我很少看到有美國和歐洲人的小孩。
我也去了,那時我對書法很感興趣,因為覺得毛筆字特別美,儘管我並不認識多少字。我想,如果能寫一手龍飛鳳舞的好字,老師和同學肯定羨慕死了!
在媽媽的陪伴下,我練了一個月,腰酸背疼,感覺手指都快掉了,也沒什麼結果。我寫出的字還是東倒西歪,不成章法。我浪費掉了許多紙張和墨汁,但我發現同學們都比我優秀,我沒有獲得想像中的成就感——我始終追不上比我先開始練字的同學。
面對垂頭喪氣的兒子,爸爸沒有生氣。他再一次問我:“你想試試其他的特長嗎?比如美術、跳舞,或者學一些體育項目——打籃球?”
我搖頭,而且毫不猶豫地走進小房間,關上門,與他們冷戰。
媽媽很生氣,也很難過,她覺得這是一場災難。孩子不努力學習怎么能行呢?鄰居家的小孩個個都有值得驕傲的本領,只有“我們的兒子”沒有,他的前途在哪兒呢?可能不少家長都是這樣想的吧?除了我的爸爸。
第二天早晨,當我打開房門時,發現爸爸竟然很開心。他告訴媽媽:“我成功了,兒子不需要去上培訓班,這下你的計畫落空了吧。不要讓他承受那些重壓了,他只要玩得高興就可以,至於他的將來,我有一個計畫,過幾年我會讓他意識到的,並且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就是我的爸爸:他有時很專制,比如從不讓我晚上在外面待很久,他痛恨“晚上在外面和同學們聚會”的行為,認為這不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孩子的交際不需要通過吃飯來實現;他強令我每周必須讀多少書,還讓我寫出不少於兩千字的讀後感;他從不原諒我的錯誤,每次犯了錯,他總會拿出一些標準來監督我改正。但他有時又很開明,這表現在學業上,他對分數滿不在乎,零分他也毫不在意,並告訴我說,成績只是一組動態的數字,任何東西都說明不了。他只關心我是否具備了某種思想——對於未來,我是如何打算的;對於某些具體的問題,我有什麼看法。
家庭是個小社會(2)
在我十四五歲時,有一次,爸爸和我討論歷史:“兒子,你認為如果趙匡胤或者他的弟弟成功收復了幽雲十六州,控制了長城,後面的歷史將會怎樣發展呢?”
我當時恰好正讀一本歷史教材,爸爸找的機會可真合適。我不在意地說:“爸爸,歷史沒有如果,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了。”
爸爸從來沒有如此嚴肅,他當即給我扣了一頂“帽子”:“這么說,你會是一個習慣性地接受既定事實的人,事情過去了你就不想再理會,除了收穫一個結果,就不想吸取任何教訓,而且你會成為一個不喜歡分析問題的懶人。”
有這么嚴重嗎?只是一種態度而已,當時我想。但是,我決定聽從他的建議,試著討論那樣一個看似無聊的話題。
“那么好吧,爸爸,我們來分析一下。我認為,北宋會憑藉這個關鍵的地區,讓中原實現真正的統一,將來不會出現南宋,而且統一的宋王朝會跟後來的鐵木真有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爸爸搖搖頭,說:“兒子,當系統的一個環節發生變化時,其他的環節怎么可能保持不變呢?我告訴你,將來也許就不會有鐵木真的出現,因為遼國被擠出中原,一定全力經營北方,草原將被真正控制,女真無法崛起;即便女真崛起,蒙古部落也將難以得到機會,在統一的中原政權的強大壓力下,北方很難出現像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即使出現了,也難以對中原形成蒙古帝國那樣的壓力,這就是歷史的蝴蝶效應。如果你不喜歡假設,你將無法分析任何事。只有學會假定各種可能,你才能在歷史中學到真正的智慧,將來避免在關鍵的問題上犯錯誤。”
正是這次談話,讓我喜歡上了人文和歷史,最終成為劍橋大學人文和社會學專業的特招生,儘管我在美國最喜歡的專業是法律。
爸爸在親職教育中,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擁有某些技能,不如讓自己具備真正的智慧。真誠地對待過去,努力地把握現在,以及樂觀地面向將來。
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遇事多多分析和推理的好習慣,這對我後來在法律事務所的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儘管我認為爸爸舉的例子可能並不具有典型意義,但他引導著我的邏輯思維不斷強大,讓我明白了成長的真正意義。
夏輝
2011年3月10日於英國劍橋
2.女兒怎樣喜歡上了音樂
當我們見到夏末老師時,他正準備起程,前往美國加州大學的洛杉磯分校,和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專家瑟琳娜?詹妮女士一起完成一項全美青少年人格教育調查的研究工作。作為畢業於加州大學的心理學領域最優秀的華人專家,他在青少年教育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傑出工作。現在,他是洛杉磯一家兒童教育機構的特聘專家,也是瑟琳娜所負責的研究機構的主要合作學者之一。
談到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夏末提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功利”。他說:“中國家長在潛意識中總有一種理想植入的心理,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想讓孩子去做好,讓孩子替自己完成一些當年沒完成的事。或者是,家長拚命地希望孩子學習入世的技能,掌握更多的本領,讓他們從四五歲就開始進行訓練,好像這樣就有幸福美滿的一生了。”
“美國或歐洲的孩子怎樣呢?”
“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真正的教育,不會企圖讓孩子具備某些特長,而是尊重他們自己的個性成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因為孩子的童年,其實是家長的觀察期,可以去引導,去幫助孩子自己發現,但是任何強制性的植入和引路都是對孩子的傷害,都是不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