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將伐顓臾》
本文選自《論語·季氏篇》。在文中,孔子除引用古語,運用比喻以增強說服力量外,語言也十分精練生動,其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禍起蕭牆”等都是至今仍富於生命力的成語。細讀此文,不但可以窺視孔子的治國思想,而且也能體會到孔子精湛的教育藝術。糾錯編輯摘要
目錄
1名書簡介2作者小傳
3原文
4注釋
5譯文
6影響與傳播
7專家點評
8相關詞條
9相關資料
10詞條分類
11相關連結
《季氏將伐顓臾》-名書簡介
《季氏將伐顓臾》作者:孔子
類型:語錄體散文
成文時間:戰國時期
《季氏將伐顓臾》 - 作者小傳
孔丘畫像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早年曾經從政,周遊列國,不能推行自己的學說,最後講學而終。相傳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禮”與“仁”,主張恢復西周制度,有保守的一面。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建立了系統的教育理論,總結出不少可貴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他對我國教育的普及、發展及古代文化遺產的保存、整理有巨大貢獻。他的思想主張,經過後世儒者的發揮,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維護封建統治的學說,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
《論語》是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記錄,大約在戰國初年由孔子的弟子後學編纂而成。《論語》二十篇,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教育、禮儀、文化等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及儒家學說的重要文獻。它不僅是儒家崇奉的經典,也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其章節簡短,語言精練、形象,含蓄雋永,富於哲理;還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個性特徵,頗具文學意味。《論語》雖然不是文學著作,但歷來家喻戶曉,對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季氏將伐顓臾》 - 原文
孔子季氏將伐顓臾(1)。冉有、季路見於孔子(2),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3)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4)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為?”
冉有曰:“夫子(5)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6)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7)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8)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9),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10)。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11)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12)。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13)不服,則修文(14)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15)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16)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17)也。”
《季氏將伐顓臾》 - 注釋
孔廟欞星門(1)季氏:即季孫氏,魯國權重勢大的貴族。這裡是指季康子,名肥。顓臾:小國名,是魯國的附庸國家,風姓,相傳為伏羲之後,故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北。(2)冉有、季路:孔子弟子,在當時同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3)無乃:不是。(4)先王:已故的國君,這裡指周之先王。東蒙主:主祭蒙山者。東蒙即蒙山,在蒙陰縣南四十里。主,主持祭祀之事。(5)周任:古代的一位良史。(6)夫子:指季康子。(7)陳:施展。列:職位。(8)相:扶相,攙扶照顧盲者行路的人。(9)兕:獨角犀牛。柙:關猛獸的木籠。龜:占卜用的龜甲。玉:祭祀用的物品。櫝:櫃,匣。(10)費:地名,季孫氏的領地,在今山東省費縣。顓臾距費僅七十里。(11)家:指大夫的采邑。(12)貧:指百姓財用缺乏。寡:指人口因逃亡而稀少。(13)遠人:本國以外的別國人民。(14)文:指禮樂教化。(15)相:輔佐。(16)干戈:武器,這裡比喻戰事。乾:盾;戈:戟。(17)蕭牆之內:指魯國國君。蕭牆,面對國君宮門的小牆,人臣到此,便肅然起敬,故名。《季氏將伐顓臾》 - 譯文
孔子雕像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顓臾。冉有、子路兩人參見孔子,說道:“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說:“冉求!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顓臾,先王曾經任命他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麼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說:“那個季孫要這么乾,我們兩人都不想呢。”
孔子說:“冉求!賢人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了,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柵欄里逃了出來,龜殼美玉在匣子裡毀壞了,這應責備誰呢?”冉有說:“顓臾的城牆堅固,而且離季孫的采邑費地很近。現在不把它占領,日後一定會給子孫留下禍害。”
明·孔子訪道圖孔子說:“冉求!君子討厭那種避而不說自己貪心卻一定另找藉口的態度。我聽說過: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安定,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蕭牆裡面。”
《季氏將伐顓臾》 - 影響與傳播
《孔子言行錄》儒學思想的經典《論語》中的論說文都很短,亦少反覆辯證,本篇是選自《論語·季氏篇》,標題為選者所加,本篇是其中較長的。《論語》是語錄體散文,是我國散文最初的一種形態。多以三言兩語為章,言簡意賅,發人深省,許多已成為至理名言。《論語》里許多精彩的語言經過長期的疑難或沿用已成為今天習見習用的成語,如三思而行,過猶不及,擇善而從,見賢思齊,因材施教。當仁不讓,色厲內荏,朝聞夕死,功虧一簣,還有本文中的“禍起蕭牆”,“既來之,則安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等等。語言流暢通達,活潑生動,語氣詞,疊句,排比,對偶適當運用,感情色彩很濃。比如: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充分表現了孔子循循善誘和為人師表的高尚風範。孔子的治國思想,對於孔子的教育藝術,一直為後人所推崇。孔子也被推上“為人師表”的寶座,奠定了孔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崇高地位。孔子的思想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和關注,不少外國學者也紛紛加入中國的孔學會,進行研究孔子、學習孔子。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及其學說不斷在海內外進行廣泛傳播,受到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喜愛和學習,孔子是中國的孔子,又是世界的孔子。孔子思想具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極高的研究價值,也充分顯示了孔子思想在世界上的位置。
《季氏將伐顓臾》 - 專家點評
《論語》孔子生活的時代是動盪、變革的時代,“禮崩樂壞”,諸侯紛爭。對此孔子提出了他的政治理想:修文德,行仁政,使近者悅,遠者來。本篇的論述,也清楚地反映了孔子的這種政治理想。季氏將要對顓臾採取軍事行動,孔子聽到冉有、子路所報告的這個訊息,很是不以為然。他首先責備了冉有和子路,說:“這難道不是你們的過錯嗎?”然後指出季氏不該對顓臾動用武力的原因:顓臾本為魯國的附庸小國,又在魯國境內,周朝的先王分封顓臾,是讓他主持對蒙山的祭祀,為什麼要伐這樣一個國家呢?對孔子的責難,冉有辯解說,這是季氏所想做的,其實我與子路並不情願。
對於子路的迴避,孔子進行了有力的反駁。他通過引用古語指出,你們既然不想這樣做,就應據理力爭,否則就應辭職,而不能一味苟且。如果主人遇到危險或要做蠢事時,輔佐者不設法挽救而任其胡為,那還要輔佐者做什麼。像猛獸出籠為患,貴重之物被損壞,有關管理者難辭其咎一樣,作為季氏的家臣,就應對季氏的行為負一定責任。連用兩個比喻,層層深入,進行了有力的駁斥。
孔子面對孔子的嚴辭斥責,冉有強辭奪理,說顓臾城池堅固離費很近,若不攻取,必成後患。對此孔子引用古語,表示君子最憎恨像子路這樣不說“自己想要如何”,卻另外找一套理由來掩飾的自欺欺人的行為,批評子路推諉的態度,可謂一針見血。接著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治理國家,不怕財富少,而怕財富不均。要推行仁義禮樂的教化,招致並安撫遠方的人。如今仲由和冉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使用武力,指出冉有等人在這件事上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最後指出這種“謀動干戈於邦內”的行為會導致禍起蕭牆。
本篇中,孔子除引用古語,運用比喻以增強說理力量外,語言亦十分精練生動,其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禍起蕭牆”等都是至今仍富有生命力的成語。另外通過二人的對話,可以看到孔子和子路的不同的性格。孔子剛開始只是對季氏將要對顓臾採取軍事行動這一舉動表示不以為然,並對子路的失職提出批評,雖然用的是反問句表示肯定,但語氣還是比較平和的。面對老師的責備,子路採取了推卸責任的做法,想就此矇混過關。孔子很嚴肅地指出子路作為輔佐者對這件事難辭其咎,表現了他對於為政的嚴肅認真的態度。為了說服子路,孔子連用了兩個比喻。對於孔子語重心長的教誨,子路還不虛心認錯,而是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護。這時候孔子對他的態度已經很不滿意了,他說君子憎恨不說“自己想要如何”,卻另外找一套理由來掩飾的自欺欺人的行為;言下之意是自己憎恨子路這樣一味推諉責任的做法,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在場的子路和冉有都能聽出來所指為誰,這個批評已經很嚴厲了。接著話題又回到治國上來,再一次說明子路和冉有的失職,並表達了對於國事的憂慮。由此我們不但可以窺見孔子的治國思想,對於孔子的教育藝術的精湛也能夠體會一二。
《季氏將伐顓臾》 - 相關詞條
孔子;語錄體散文;戰國;《論語》;孟子;儒家《季氏將伐顓臾》 - 相關資料
《論語》;《孔子言行錄》;《孔子評傳》;《中國名人百傳》《季氏將伐顓臾》 - 詞條分類
孔子;語錄體散文;戰國;《論語》;儒家;世界歷史名文;傳世經典文學《季氏將伐顓臾》 - 相關連結
http://www.hongen.com/proedu/zxks/kcfd/dxyw/html/dxy41801.htmhttp://emuch.net/fanwen/273/38236.html
http://www.hengqian.com/html/2007/2-24/r221029934.shtml
http://www.oldq.com.cn/Soft/mokuaisi/200805/20080527084346.html
http://www.lifeall.com/mem/773/mai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