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

《夢回》

《夢回》是宋末愛國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敘寫詩人大夢初醒後的精神狀態和對周圍事物的獨特感受,藉以抒發鬱積心頭的離愁別恨。這首詩雖以“夢”為題,卻不同於一般的紀夢詩。以“夢回”襯托幻境旋滅,極言異鄉漂泊之苦.描寫了夢醒的時間、地點與四周的環境,寫出了詩人因為在荒涼的旅館住宿心中的感受,為後來的景物描寫、感情抒發作鋪墊。“深夜無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最後這兩句在藝術上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靜與蓮葉的響動聲相襯,以寒冷清寂的水面與未休息的歐鳥的騷擾相襯,充分刻畫出當時冷寂淒涼的氣氛。這首詩描寫秋夜景色的孤寂,不直接寫夢,而夢在詩中;不直接寫情,而情溢言表,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

【名稱】《夢回》
【年代】宋末元初
【作者】林景熙
【體裁】七言絕句

原文

夢回
夢回荒館月籠秋,何處砧聲喚客愁。
深夜無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

注釋

⑴夢回:夢醒。
⑵荒館:荒涼的旅館。
⑶砧:搗衣時的墊石。

鑑賞

這首詩雖以“夢”為題,卻不同於一般的紀夢詩。以“夢回”襯托幻境旋滅,極言異鄉漂泊之苦。
“夢回荒館月籠秋”,首句即破題,描寫了夢醒的時間、地點與四周的環境,寫出了詩人因為在荒涼的旅館住宿心中的感受,為後來的景物描寫、感情抒發作鋪墊。次句“何處砧聲喚客愁”中的“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此詩的詩眼。“深夜無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最後這兩句在藝術上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靜與蓮葉的響動聲相襯,以寒冷清寂的水面與未休息的歐鳥的騷擾相襯,充分刻畫出當時冷寂淒涼的氣氛。
這首詩描寫秋夜景色的孤寂,不直接寫夢,而夢在詩中;不直接寫情,而情溢言表,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作者

林景熙像林景熙像
林景熙(1242~1310) 宋末愛國詩人。字德陽,一作德暘,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公元1271年(南宋鹹淳七年),由上捨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不仕,隱居於平陽白石巷。據新編《平陽縣誌·林景熙傳》載:元世祖忽必烈所任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珈,發掘紹興宋陵及大臣墓101所,拋棄其遺骨。時林景熙在紹興王英孫家作客,激於愛國義憤,約鄉人鄭朴翁等喬裝採藥人前往,拾得高宗、孝宗骸骨,共裝六函,葬於蘭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樹作為標誌,又作《冬青花》和《夢中作》四首,以記其事。林景熙這種熱愛祖國,反抗民族壓迫的行動,深受稱讚。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遊江浙,因而名重一時,學者稱“霽山先生”。著作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後人編為《霽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