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戀》

《夢之戀》

《夢之戀》是由劉德英女士所著的散文集,該散文集共分為“文學之戀”、“透視生活”、“時光回眸”、“人生感悟”、“詩情畫意”、“小說習作”、“玫瑰花瓣”七大章節,該作品字裡行間留露出作者的信念、理想和追求,給人潛移默化的力量。該集於2010年10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德英女士說,一個作家,應該“把筆放在別人身上”,不要總是圍繞著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那些無聊的生活瑣事上,這說明她主張寫作要注重社會意義,作品要”催人奮進”而不是促人後退,應該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這是對那些以個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半徑的唯我主義作家的當頭棒喝。
德英女士《趣說語文》,把學到的知識化用在自己設定的場景中,使人感到新奇而又不陌生,為我們提供著有益的借鑑,它是用一定的形象告訴我們,我們的文藝作品要注意創作方法,要學會化用前人的藝術創作經驗而絕不能生吞活剝、依樣葫蘆畫。
《夢之戀》收進的文學作品有300餘篇,從她的這些作品中,不僅感受到了一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赤子之心,而且從她所塑造的群象中,也看到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和期望。

精品導讀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我沐浴著陽光,聽著百鳥清脆的歌聲,千姿百態的鮮花,芬芳沁人心脾,小橋流水,波光粼粼。在這美好的春日裡,我要去訪友。
一走我走到河邊,河水歡流如唱歌,兩岸楊柳隨風擺。河邊有兩個牧羊人,手持羊鞭笑聲揚。我不知他們在說什麼。等走近一聽,原來他們在猜迷語,只聽一人說:“我有一物生得巧,半邊粼角半邊毛,一邊河裡游得歡,一邊河邊吃青草。”
另一人則沉吟片刻說道:“這是一個字,謎底是鮮”。
一個又說道:“年紀不大,鬍子一大把”。
另一人又答道:“此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這羊”。
一個又說道“甜一半,辣一半”。
另一人則答道:“此字是辭”。
一個人又出題:“學上段,會下段”。
另一人沉思良久,終於答出“此字是嘗”。
我因要過河去訪友,無心再聽下去。便說:“請問兩位可知船主在何處”?
兩個同時說:“我們就是船主”。
我高興地說:“那煩請兩位送我過河”。
其中一人說:“送你過河可以,但是,我出一聯,你若對上我免費送你過河”。
我雖為讀書人,但是心裡還是沒有多大把握,但還是誠恐誠慌地答道:“可以,請出上聯”。
那人說:“稻草捆秧父綁子”。
我一時答不出來,便飛快地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來了,答道:“竹籃提筍母抱兒”。
總算過了一關,便說:“這下可以過河了”。
誰知那人說道:“暖——年輕人,先別忙,還有一聯,有好些人都沒有對上來,看你文才如何?”
我說:“那您要來個簡單一點的”。
那人說:“不難,不難,請聽”:“半夜二更半”。
猛地一聽,簡簡單單五個字,但那不是隨便能夠對上來的。我覺得臉肢有些發熱了。反覆推敲那五個字,這對子似乎在哪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那人見我答不上。便說:“今天就算了,送你過河吧。”
我想如果就這樣過河,豈不有辱斯文,便說:“那要不得,讓我想想,說來也怪,突然像有人告訴似的,我脫口而幽,“中秋八月中”。
總算過得河來,便加快步伐,匆匆趕路。走著走著,忽昕嗩吶鞭炮聲。於是我一路小跑趕到跟前一瞧,原來是有人娶媳婦。此時正要進洞房。可是,新娘卻要考新郎,柔聲嬌氣地說:“叫聲郎哥,你昕我說,我有一聯讓你對,你若對上咱門雙雙人洞房,你若對不上,那我在洞房等著你,幾時對上你幾時進洞房”。新郎底氣十足地答道:“叫聲阿妹你請講,今天若是對不上,我在客廳睡沙發。”只見新娘臉龐緋紅,蔦聲燕語般地說:“東啟明,西長庚,南極北斗,誰是摘星子”。新郎泰然自若,溫柔地擁著新娘,四目相對,含情脈脈。“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我乃護花郎。”接著,新郎一手擁著新娘,一手掀起門帘,夫妻雙雙步人新房。
我不能留戀,這是溫馨的氛圍,因為我要去訪友。
我急步匆匆往前趕,忽然聽得前面好熱鬧。等我走近才知道,原來這裡是一家酒館。有三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要在這裡吃飯。因為這裡炒藕遠近聞名,所以三個人都點了一盤炒藕,然而店老闆說:“本店只有一盤炒藕了。要不這樣,我這裡有一個謎語,你們三位哪位猜對,炒藕就歸哪位吃。”三個年輕人齊聲說:“要得“。
只聽得店老闆說:
“天晴又天陰,落雨滿天星。水冷鍋蓋熱,飯熟米湯生。”
其中一個年輕人搶著說:“此物是荷葉。”,另一個年輕人接著說:“此物應該是蓮蓬”,最後一個年輕人不緊不慢地指著那盤炒藕說:“此物就是那盤子裡的炒藕。”話音未落,只見店老闆高興地一拍桌子說:“對了,你們前二位只猜到了表面,而最後一位才猜到底了,這盤炒藕歸他吃吧。”前兩位眼睜睜地看著店老闆把那盤炒藕端到了那一位面前,嘴裡只咽口水。誰知店老闆一笑說:“剛才跟各位開了一個玩笑,二位莫見怪,生藕有的是,我這就給二位炒去”。
這時,我抬眼看看天,太陽已經偏了西,我得去訪友。由於路上耽誤太多時間,只得與好友匆匆寒宣一陣,便轉身回程。
一路春景我無心觀賞,我急步匆匆,匆匆急步往家裡趕。
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小河邊,見那兩位老人還在河邊放羊,便喊道:“老人家,煩請您老渡過過河。”
老人在對岸應道:“好勒,馬上就來”。
等船靠近岸邊的時候,老人突然說:“年輕人,我這裡還有一謎,你若答得出來,我便送你過河去。”
我說:“您老請出題。”
老人說:“一女牽過獨橋,夕陽落在方井上。”
這時好像有文曲星在暗中助我,使我立即明白是在問我姓名,我便告訴老人我的姓名,然後說“這下可以開船了吧”。
老人卻說:“年輕人,忙什麼,時間還早著呢”,我還有一謎,這是最後一題了,你聽好了。
可能因為我回家心切,所以此時才思如泉湧,脫口便說:“我要回去”。
老人只得輕點竹竿,送我過河。不料沒走多遠,對岸走來一對新婚夫婦,看樣子是回了娘家的。
老人便說:“年輕人,看著這一對新人,老漢我又有一道謎,不過不管猜對與否,我都送你過河。”
我說:“您老請講”。
老人說:“買戴兩朵花,二人回娘家,玩了一個月,騎馬再回家。”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此謎是一個字謎,謎底就是萬馬奔騰的騰字。”
耄漢邊說:“不錯,不錯,不虧是讀書之人。”
上得岸來,我直奔家去。

作者簡介

劉德英,女,筆名柳蔭。湖北省鍾祥市洋梓鎮人。1963年9月出生。
作者自幼愛好語文,十八歲那年開始暗戀和追求文學。系鍾祥市作家協會會員,鍾祥市孔子學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作者在勞作之餘,憑著對文學寫作的愛好,將所見、所聞、所感和所思溢於詩文中。現已在省內外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文學作品百餘篇,數十篇作品獲得上級獎勵。

基本信息

作者:劉德英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徐傳洲羅賢能
封面設計:李祥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50×1168mm1/32
字數:200千字
印張:10.00
版次:2012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28.8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