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特色及評論
中華文明在唐代呈現了空前的燦爛與輝煌。書法藝術是無聲的旋律,無色的丹青;茶文化是有器的意境,有象的禪機。本書將唐詩、名畫、法書、文物完美結合一體,堪稱“四絕”。請超一流名家設計,用超一流材料印裝。書之內容,經典薈萃,價值絕倫,照耀古今;書之品相,開卷有益,賞心悅目,金相玉質。甚稱本世紀圖書的藝術珍藏品。我們謹以十分虔誠的心情,將此書敬饗讀者。
贈送由孫道臨等著名朗誦家朗誦的《唐宋名篇配樂朗誦欣賞》(唐詩欣賞)、(宋詞欣賞)CD光 盤各一張。
世紀珍藏版:千禧年留下圖書世界的輝煌
圖書新概念:一部書展現文化星空的燦爛
唐詩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內容簡介
在浩瀚的中華典籍中,若論澤被天下,深入人心者,無過於《唐詩三百首》。自清代蘅塘退士編成此書,偉人英雄讀之以言志;達官巨賈誦之以怡情;家家戶戶持之以教兒童。凡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有《唐詩三百首》的誦讀聲,而且還將伴著時代的風雨永遠傳誦。“詩中有畫”是詩的最高境界;“畫中有詩”是畫的最高境界;“詩情畫意”是書的最高境界。二十世紀即將過去,越是紅塵滾滾,人們越嚮往昔世的草木英華;越是人事匆匆,人們越渴望永久的藝術珍品。我們歷時數載,以《唐詩三百首》最佳版本(包括原始注釋),配以精選的中國歷代著名畫家詩意畫的神品之作。詩與畫,珠聯壁合。
唐詩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本書前言
唐 詩 縱 覽
程千帆
自公元六一八年唐帝國建立後,最初三十餘年,詩壇上仍舊瀰漫著梁陣餘風。
武則天於公元六五五年立為皇后。在她當政時期,唐詩開始呈現了自己的面貌。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沈全期、宋之問和杜審言、陣子昂等,陸續登壇。這些人,在當時封建秩序以及道德規範、審美觀念逐漸恢復正常的基礎之上,改造了宮體詩,並繼承了南朝詩人對於詩形的研究,完成了五七言律體體(包括律化了的絕句--小律詩),完善了七言古體。經過他們的努力,題材和主題由宮廷的淫靡改變為都市的繁華和正常的男女之愛,由台閣應制擴大到寫江山之美和邊塞之情;風格也由纖柔卑弱轉變為明快清新。
如果承認唐詩是中國詩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進而承認:盛唐詩乃是這座高峰的頂點。
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但在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前後,詩壇的面貌並不一樣。在這次戰亂以前,詩人們在其創作中都發散著強烈的浪漫氣息。或者表現為希企隱逸,愛好自然,詩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隱士;或者表現為追求功名,嚮往邊塞,詩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俠少。前人所謂“盛唐氣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這種富於浪漫氣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維、常建、儲光羲等的許多作品,都極為成功地描繪了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謐的心境。這些人是以寫田園山水詩得名的陶淵明、謝靈運、謝胱的後繼者,氣象的渾穆或有不及,而措語的精深華妙則有過之。其後的韋應物、柳宗元在這方面是他們的追隨者。
集中反映了盛唐時代積極進取精神的,是出自王維、李頎、高適、岑參等人之手的邊塞詩。這類詩篇,塑造了許多邊塞健兒的英雄形象。詩人們歌頌從軍報國、建功立業。在寫勝利的喜悅或失敗的痛苦時,也反映了戰爭對廣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擾和破壞。這些詩交織著英雄氣慨與兒女情長,悲涼慷慨、纏綿宛轉。其源出於鮑照、劉琨。更上一點,還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雖然那時寫邊塞的作品還很缺少愛情成分。
浪漫主義詩歌成就最高的是李白。
李白毫不掩蓋他對功名事業的嚮往,同時又摒棄取得富貴利祿的附加條件。他熱愛現實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對其中不合理的現象毫無顧忌地投以輕蔑。這種不願意接受現實,反過來卻想征服現實的態度,也許就是李白的獨特性。和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和反映國家、人民的命運那種現實主義精神,是相反而又相承的。
李詩大源出於《楚辭》,杜詩大源出於《詩經》和漢樂府,二人又在不同方面受到《文選》很深的影響。“安史之亂”前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和亂後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雙峰對峙,在詩歌創作方面,顯示了盛唐之所以為盛。
“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界標,也是唐代文學發展的一人轉折點。活動一開元、天寶時代的重要詩人,除孟浩然外,大都死於亂後。杜甫,他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即使在大局極端危急的情況之下,也從來沒有失去信心。而其所具有“盡得古今之體勢而歉人人之所獨專”的高妙藝術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將這種高貴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在我國詩壇上,杜詩的認識作用、借覽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這就是後人尊之為詩聖,將其作品尊為詩史的理由。
代宗大曆時期(766-779)的作者,由於生活在一個遭受了極大破壞的社會裡,物質精神生活兩方面都未免貧乏。錢起、郎士元、李端、韋應物、司空曙、盧綸、戴叔倫、李益等的詩都帶有這種烙印。
由德宗到穆宗約計四十餘年,這時,一度中衰的詩壇又逐漸重振旗鼓。其中憲宗元和時期(806-820)最為興盛,所謂“詩到元和體變新”。一派以白居易為首,元稹、張籍、王建、李紳等為羽翼。其源都出於杜甫。
白派詩人對杜甫的繼承側重在他敢於正視現實、抨擊黑暗這一方面,並且進一步努力使自己的語言變得更為通俗流暢,生動感人。與此相反,韓派詩人則繼承了杜甫在藝術上刻意求新,富於創造性的精神,而特别致力於在杜甫筆下還沒有來得及開拓的境界。在韓派中,李賀在意境和語言上的創新顯得比他家更為突出。除了這兩大派之外,柳宗元、劉禹錫也是這一時期有成就的詩人。柳詩峻潔而清腴,模山范水之篇,上承謝靈運。詩詩簡煉而沉著,諷刺時政之作,下啟蘇東坡。
文宗到宣宗(827-859)的三十餘年裡,是杜牧和李商隱活躍訴時代。杜牧出於杜、韓,而在風格上將清新峻撥熔為一爐方面有新的發展,這正適合於表達他詩中較為豐富的政治抱負和激情。李商隱尤長於七律,他以精心的結構、瑰麗的語言、沉鬱的風格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宗國之衰,足以接席杜甫而無愧。
甏宗即位以迄唐亡(860-906),詩人不少,成就不大。其間不少作者,追求直白,以通俗的語言反映社會問題,如杜荀鶴、羅隱、於、聶夷中等;還有一些人則以淒婉輕艷的風格傷悼離亂,如司空圖、吳融、韓、韋莊、皮日休等。
唐代詩歌,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燦爛的頁,雖然她已距今一千多年,而她的旋律、她的詞章仍時時縈繞於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耳畔,並將生生不息,代代相誦。
唐詩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文章節選
摘 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