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背後的天才――J.K羅琳傳》

哈利波特背後的天才――J.K羅琳傳 內容簡介

J. K. 羅琳不只是當代小說最著名和最歡迎的人物哈利波特的創造者,她本人亦極富傳奇顏色。她曾經一貧如洗,飽受挫折,但她奮力抗爭,終於擺脫困境,創造一個罕見的成功故事。最初,這位文靜的女士不是在家中寫作,而是到附近一定咖啡館,靠一杯咖啡和一杯清水,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她的小女兒則在家中的嬰兒車裡安靜。這故事雖然早已家喻戶曉,甚至成為老生長談,但是對千千萬萬讀者來說,依然是一個迷人的勵志故事。
一方面,J. K. 羅琳寫了《哈利波特》系行小說,在九年代轟動全球,並且還繼續在寫;另一方面,喬安.羅琳(J. K. 是她的經紀人建議她用的)是一個愛做夢,有點害羞的女人,同時又充滿令人吃驚的激情,她出色地將夢想寫成書,並改變她的人生。一九九四年一月,她離婚,失業,住在愛丁堡一間租來小集資樓,想要設法撫養小女兒。僅六年後,她的處女作《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已拍成一部好萊塢電影,據報她的身價已逾15億英鎊。
對她的廣大讀者來說,《哈利波特》系行小說不只是幻想故事那么簡單;她的作品具有一種堅韌的精神,一種現實感和一種上下求索的道德威力,絕不是冒險、魔術和善惡鬥爭可以涵括的。本書是第一部詳盡的羅琳傳記,作者辛.史密斯做了大量的數據蒐集和研究,並訪問了眾多認識J. K. 羅琳的人士,追查《哈利波特》系行小說是如何寫成的,以及探討影響這些書和影響作者的各種因素,正是這些影響和諸多磨難,鑄造了她的成功與財富。

哈利波特背後的天才――J.K羅琳傳 本書前言

我與《哈利・波特》一度失之交臂。2000年10月,這套關於一位小巫師的童話故事系列讀物在全國上下掀起了熱賣高潮,幾乎在每一家書店,甚至於各家各戶的書架上,你都會發現這套讀物,而這距它出版問世僅有三年之隔。然而我卻一直沒有讀過。
但我曾看到過托馬斯・泰勒為瓊安・羅琳的第一本書的多次展覽所畫的著名插圖。當時我想,他是不是照著小約翰・列農或埃爾維・尤斯特羅畫的呢?從《星期日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看,《哈利・波特》周周都名列榜首。受《哈利・波特》反響的影響,我甚至產生了一個想法,以我自己的貓咪為原型,寫一系列關於一隻會魔法的貓的童話故事。然而,對於J.K.羅琳,我卻知之甚少。我當時猜想作者或許署的是筆名,或許是一位看管薩里郡花園玫瑰花的、和藹的阿姨的名字。
直到有一天早晨,我坐在倫敦西部地區一家咖啡館裡,邊品嘗我的卡普契諾咖啡,邊讀《太陽報》裡面一篇由《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寫的一篇兩千字的文章――“我作為單親家長的生活”時,我才開始對她有所了解。那篇文章占去了《星期日婦女》增刊的第一頁。
我一口氣從頭讀到尾。
文章一開始就宣稱J.K.羅琳是全英國酬金最高的女作家,僅去年一年的所得就超過二千萬英鎊(約等於三千萬美元)。然而就在六年前,她還是一位剛剛離婚的年輕媽媽,生活沒有著落,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濟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屋裡,並冒著失去領取最低生活救助金的危險去找一些零活做,來補貼家用。
在那篇文章里,羅琳描述了她婚姻的崩潰,那迫使她在12月里大雪紛飛的一天,來到愛丁堡社會保障辦公室申請領取救濟金。
她寫道:“我意識到,我要每周僅用七十英鎊來解決我和孩子的吃穿問題並交付其他所有款項。”然而,二十七歲的瓊安還是比其他人幸運一些,她仍可以租到一套臥室、起居室、廚房合一的簡陋的房屋。
“這個地方惟一的優點就是有個屋頂。”她回憶說,“那些藏在地板後面的老鼠鬧得令人不得安寧。”
問題的解決並不能像哈利・波特一念咒語,黃金就會滾滾而來那么簡單。英國有一個政策,房子不能出租給享受住房補助的人,因此,想搬到一個好點兒的地方住是不可能的。更糟糕的是,她每周只能出去工作兩個小時,因為一周要掙超過十五英鎊的工資都會直接從救助金里扣除。看來,政府是不打算讓那些被貧窮所困的人改善他們的生活的。造成這一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正是首相約翰・梅傑,而他還曾嚴厲地指責當今孩子們的無組織無紀委都是單親家庭的過錯。
文章中有兩件事情觸動了我的感情,令我心酸、難過。
當瓊安描述她第一次去郵局領取生活補助時,她說:“我感覺好像有個巨大的霓虹燈直接照射著我的頭部一樣。走到櫃檯前,我才掏出我的補助簿,並且以最快的速度遞過去。我心裡只希望沒人看清那是什麼。”
還有,一位富有的慈善探訪者出於好意,送給她女兒幾件破舊的玩具。其中有一隻是骯髒破爛的玩具熊,瓊安從沒給女兒傑西卡玩過。
“如果說以前我曾蒙受過恥辱的話,那么每當我看到那隻玩具熊,我覺得那些都算不了什麼了。”
瓊安・羅琳是幸運的。她的許多朋友從經濟上幫助她,使她擺脫了因領取救濟所帶來的束縛。她參加了教師培訓學校的培訓並成為一名教師。如果不是她當教師之後創作了《哈 利・波特》的話,她會仍然依靠她的堅強和努力工作,掙扎著擺脫做單親媽媽的各種壓力。
“如果說多數單親媽媽都很不幸,是有些言過其實,可是在英國確實有百分之六十的單親家庭都生活在貧困之國。”她說。
《星期日報》上刊登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提醒並告知廣大民眾,留心當今英國的變化,社會劃分等級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根據出身和家庭背景,而是根據財產的多少來劃分的。在這篇文章中,羅琳也提及了她現在擔任著新成立的全國單親家庭委員會代表。我認為,這是他藉助自己知名度的一個負責任的做法,我很欣賞她的這一做法。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決定要更多地了解她。
不久,機會就來了。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打開收音機,聽到蘇・勞莉對羅琳的採訪報導。在採訪中,羅琳透露了 她對音樂的喜愛,尤其喜歡由REM樂隊演唱的“傷害”。她還談到了在愛丁堡的第一個聖誕節,當她第一次走進社會保障辦公室時心裡的悽苦。但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她的生活經歷。從她們的談話中,我得知,在她十五歲時,她的母親被診斷為急遽發展多發性硬化症,不久就離開了人世,時年僅四十五歲。談到她的母親,羅琳說:“維持一個家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談到音樂,羅琳對她喜愛的唱片如數家珍:
披頭士樂隊的《走到一起來》。
史密斯演唱的《謠言又起》。
貝多芬的《熱情》鋼琴奏鳴曲。
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REM樂隊的《傷害》。
瑪麗安・費思福的《罪惡》。
吉米・享德里克斯的《沿著瞭望塔》。
莫扎特的D小調追思彌撒輓歌。
其中,她最喜歡莫扎特的音樂。羅琳給人的感覺是謙虛、很有見地、而且平易近人。她說,每當她欣賞《熱情》時,總是想像成她自己身著晚禮服,在舞台上為陶醉的觀眾演奏這一樂曲。
關於羅琳,我通過這兩種渠道對她有了一些了解。她的生活經歷更像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里,年輕的女主人公在經歷了諸多磨難之後,終於在逆境中獲得了最後的成功。接下來,我開始對她進行正式研究了。首先我從網上,無意中讀到了一篇題為《到目前為止,羅琳並不特別吸引人的生活經歷》的文章。
當然,這裡存在一些誤解,如果生活本來就充滿戲劇性的話。
然而,這篇文章也是十分中肯的。羅琳既沒有參加過“一戰”,也沒有研製出什麼治療天花的藥品諸如此類轟轟烈烈的大事。但羅琳的人道主義情感和她想像的力量,足以使她三十五年的生活令人難以超越。
誠然,公眾媒體的報導對羅琳的生活經歷並不能作出公正的評判,但卻讓我對她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出生在契平索德伯雷,在布里斯托生活到九歲,後來又搬到切普斯託附近的一個村莊,在那裡她進入綜合中學學習,後來在埃克塞特大學讀書。母親病故後,她到葡萄牙教授英語,在那裡結婚並生下了女兒傑西卡。後來轉回英國,這時《哈利・波特》問世了。
關於《哈利・波特》這套童話書,我把前四本書一次就買回了家,並一口氣讀完。
當我發現再也沒什麼可讀的時候,感覺到心裡空落落的。在這套書里,有許多成年人喜歡的東西。
其實,多數經典兒童故事書可以讓人一生都看不夠。我現在仍喜歡格雷厄姆的《楊柳風》和理奇摩爾・克朗普頓的書。然而當我七歲讀這些書的時候,並不能真正理解書中那些膾炙人口的諷刺語言。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們從兒童故事中,總能發現新的東西,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長久不衰的原因吧。
讀《哈利・波特》一書,十歲的孩童會被其中古老的英雄斗惡魔的故事情節及精彩的想像所吸引。而我卻認為,哈利是一個受苦的角色,出人意料地被賦予了某種魔力,而改變了他本來應平平淡淡的生活。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追尋著J.K.羅琳的足跡並希望能夠發現,她塑造哈利・波特、赫敏、羅恩海格、斯內普等等這些角色是受了怎樣的啟發。哈利・波特的原型是誰。這注定是一次迷人的旅行。可是我對J.K.羅琳本人的故事比對故事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更感興趣。羅琳曾告訴蘇・勞莉,報紙上關於她的文章其中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則有些誇張。
在2001年名人錄中,對羅琳其人僅僅用了一百一十一個字,就簡單介紹完畢。這是遠遠不夠的。其中只有四十個字介紹其生平,而且也沒有提到她出生在哪裡,在哪裡就學。倒是提到了她1992年結婚,但對以後的離婚卻隻字未提。顯然,還有大量的東西要去探尋補充。
我從她的出生地契平索德伯雷這個地方開始調查,發現問題並不是那么簡單,J.K.羅琳並不是真的出生於契平索德伯雷,而且她從嚴就沒在那裡住過……

哈利波特背後的天才――J.K羅琳傳 本書目錄

致謝/1
序言/1
第一章 打開密室/1
第二章 愛讀書的孩子/12
第三章 叛逆女孩/36
第四章 告別迪恩森林/52
第五章 自由女人/63
第六章 葡萄牙之戀/84
第七章 陷入貧困/99
第八章 出版前後/110
第九章 柳暗花明/121
第十章 搬家/137
第十一章 公眾焦點/143
第十二章 好萊塢/149
第十三章 名譽博士/160
第十四章 甜蜜愛心/171
第十五章 勝者是/176
第十六章 諾克斯堡/181
後記/189

哈利波特背後的天才――J.K羅琳傳 本書後記

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對J.K.羅琳本人要比對她的小說主人公哈利・波特更感興趣。我相信我的感覺。如果你對戰勝惡魔和在飛於掃帚上飛來飛去,比對真正的人生戲劇和人的感情更感興趣的話,你就不會同意我的觀點。在這本書里,我著重強調了那些對瓊安作為一個普通人和一位作家的生活有影響的事件和人物。聲名和金錢淹沒了她,人們幾乎已經忘記了她首先應該是一位非常有天賦的作家。查爾斯王子說:“竟然有人能寫出這么美妙的東西,我感到太驚奇了。”
作家在作品中,更多地寫進了自己的經歷,這一點可能比其他任何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做得都好。要在《哈利・波特》中找到瓊安以前生活的影子,簡直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偵察行動。比如,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海格告訴哈利,“他殺掉了當時一些優秀的男女巫師,比如表金農夫婦,彭斯夫婦,普威特夫婦……”我發現卡奇娜・表金農是瓊安在埃克塞特大學時的同學,而吉爾・普威特是她在葡萄牙時的朋友。但我沒有發現彭斯是誰。瓊安曾說過,《哈利・波特》是寫給自己讀的,我甚至能想像出,在寫某些情節或提到某個人物時,連她自己都忍不住要笑起來。
人們對《哈利・波特》的大肆宣傳使人們已經淡忘了其作家瓊安・羅琳的存在。“身無分文的單親媽媽”的故事也讓人覺得更像是一本小說。我驚奇地發現,人們對瓊安的真實生活了解得太少了,而且各種媒體的報導都或多或少地有訛傳之嫌。這幾乎成了一條定律,一旦一家報紙出現了錯誤,那么就永遠別再想更正過來。有趣的是,在寫這本書時,我自己也經歷了這么一個遭遇,《衛報》上寫道:我和瓊安是校友,在同一所學校念過書,這純粹是沒有的事。更令人可氣的是我到了葡萄牙,葡萄牙報紙上都是這么報導的。我記得,幾年前一位女演員請求我不要把“她曾與安妮公主一起上過學”寫進去,因為那不是事實。我向她保證,我不會讓這個錯誤繼續存在的,然而,周日我打開報紙,竟然看到那句話仍出現在文章中,編輯沒有告訴我,就直接把那句話加了進去。這就難怪那些名人們討厭媒體了。
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名人,瓊安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保護個人隱私。著名的澳大利亞女高音歌唱家Dame Nellie Melta曾說過:“出名最大的不幸就在於你永遠逃脫不了它對你的束縛。”
瓊安・羅琳現在成了名人,一位公眾人物。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她的生活起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渴望了解她,渴望知道她去哪裡度假,買什麼樣的東西,以致於同誰分享一聽可口可樂。她想儘可能地保留住一些個人的東西,尤其是為了女兒,這是可以理解的。可名氣就像一個肥胖的魔仆,一旦把他從瓶子放出來,就別想再把他收回去。
在成名的道路上,人們愉快地接受媒體的報導。然而一旦成名,公眾便很少讓他們有自己的時間。盡管瓊安竭力抵制媒體的追蹤,但情境也並沒有什麼改變。
瓊安在處理名利問題上做得出奇地從容,她仍保持著不驕不躁,一個真實的自我。她利用自己的影響支持各種各樣的慈善事業,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哈利・波特》在全世界的銷售量已達一億冊。我一貫對數字和統計採取冷靜態度,但對於《哈利・波特》的銷售量,我相信這可能還只是保守數字。正如克里斯多福・利特爾所說的:“其實說得具體點,就是英國平均每人擁有兩本《哈利・波特》。”
至於她對兒童文學所做的貢獻則另當別論。有些人認為《哈利・波特》占有了全部兒童故事的市場,其他的書都被冷落到了一旁;還有些人認為,實際上《哈利・波特》為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開拓了市場,鼓勵了作家去寫,更鼓勵小讀者去讀。
林賽・弗雷澤說:“我認為任何吸引孩子的書都是應該給予表揚的。由於孩子們《哈利・波特》的熱愛,兒童文學作品吸引了更多成年人的注意,這是可喜的。我研究兒童文學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孩子們的書很少能受到他們應有的重視。《哈利・波特》不單單是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的工具,而且能吸引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哈利・波特》空前絕後的熱銷,還有其作者受歡迎程度,往往讓人忽略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其他的兒童文學著作及其作者和插圖畫家也是相當出色的。其實,瓊安也是這么認為的,一有機會,她總是盡力向讀者說明這個問題。”
有人對《哈利・波特》大加讚賞,有人卻對它橫加指責。有時,這些微詞簡直令人發笑。比如,雷蒙德・布里格斯曾宣稱:“區區黃毛丫頭,一個無名小輩,突然闖入老一輩人的職業,而且一下子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真令人惱怒,這不公平。”還有人說:J.K.羅琳只不過是又以破舊不堪、老掉牙的寄宿學校為題材了,這一回可就不那么好笑了。毫無疑問,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作者令人拍案叫絕的想像力,這是多么愚蠢。正如佩內洛普・賴文利所說的那樣:“《哈利・波特》系列故事集所有兒童故事的優良品質於一身:構思嚴謹,富有機智,鮮活有趣,節奏明快。而那些認為這些書缺乏獨創性,只不過是其他兒童文學故事及一些老掉牙的主題的大雜燴,是不對的。只用一成不變的眼光才會看什麼都是缺乏獨創性的。”
對於《哈利・波特》我有兩點評論:第一,它讓我想起了星球大戰。伏地魔就是大斯・雅德,哈利是太空人留克,赫敏是萊婭公主,羅思是漢・梭羅,鄧不利多是奧比・肯諾比。第二,魁地奇是一項無聊的運動,對真正喜歡體育運動的人一點兒沒有吸引力。這項運動一點兒都不刺激,如果金色飛賊在十秒鐘內被抓住了,那么比賽就結束了。我認為魁地奇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具有拍成電影的可能。但我不會到溫布利體育場去觀看的。再有,在霍格沃茨,為什麼僅有幾個學生玩魁地奇?從書中看來,羅思、赫敏、納威爾等其他同學除了步行學習草藥學、護理魔法動物之外,再沒有什麼其他身體鍛鍊的活動了。那他們課下都參加什麼樣的體育運動呢?據我統計,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僅有二十八名學生玩魁地奇球。
我們都知道,《哈利・波特》將會有七本書問世,這也給瓊安帶來巨大的壓力,如果她的結尾不能令公眾滿意,那可就太令人失望了。關於這本書,還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問題需要回答。我尤其想知道瓊安在這一童話故事中,還有多少是影射了自己的生活。瓊安的母親安妮生病了,書里有人生病嗎?赫敏會不會意識到除了學業的成功,其實還有好多事情等著她去做呢?哈利會不會瘋狂地愛上某個非常不合適的人呢?在《哈利・波特》的傳記中,麗塔・斯基特會再次出現嗎?我還想知道哈利和伏地魔較量的結果,伏地魔最後被制服了,還是被永遠地消滅了?他在死之前,是像大斯・雅德那樣乞求原諒,力求贖罪呢,還是仍然很邪惡呢?在《哈利・波特》一書中最有趣的特點之一就是其人物也有生有死,魔法對死也無可奈何。
只有瓊安一人知道答案,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有了滿足讀者期望的壓力。我想知道,《哈利・波特》之後,瓊安還要寫什麼。如果她不想寫,她完全可以不必再出版任何書。如果她就此擱筆,那么《哈利・波特》就成了非凡天資的永遠見證了。拉爾夫・沃爾多・愛默先生寫過:“天資不可能造就一位作家。在其著作的背後是一個人。”在J.K.羅琳這位作家的背後是一個女人瓊安・羅琳。她可能有點靦腆,有時性情急躁,但她剛毅又激情澎湃。也許正是那些艱難時光――生活貧困,心情抑鬱,婚姻不幸,母親病故――使她的天資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由於生活經歷的豐富,還有為了女兒傑西卡,她擁有忠實的朋友,並帶著對家庭強烈的愛,憑藉一位名叫哈利・波特小男孩的經歷,我們祝她一路成功!

哈利波特背後的天才――J.K羅琳傳 作者介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