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
八仙中,鐵拐李是年代最久,資歷最深者,見諸於文獻則較晚。亦作「李鐵拐」。元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始有其名。身世由來傳說頗多,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於市,為人所賤,後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遊華山赴太上老君之約,囑他的徒兒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兒因母親病而欲歸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無所歸,乃附在一跛腳的乞丐的屍體而起,蓬頭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噴倚身的竹杖變為鐵拐,故名李鐵拐。
要點
《鐵拐李岳》,全稱《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亦作《鐵拐李》,全稱《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各種版本《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均有著錄。全劇四折一楔子,末本,正末前扮岳壽,後扮鐵拐李。此劇本事未見其出處,《曲海總目提要》曰:“伯川姓岳,或其宗人事,或藉以自喻。”
這是一部神仙道化劇,宣揚的是神佛的法力與神通,以及點化超度人們入道成仙的。但同時也反映了元代社會的現實生活,因為入道成仙者是從世俗凡人的生活中超脫出來的,當然也離不開現實社會生活的描寫。
情節
第一折戲
寫的主人公六案都孔目岳壽,家有妻子李氏、兒子福童,為人正直幹練,辦理文案也無差錯,綽號“大鵬金翅雕”,是鄭州奉寧郡的一員“幹辦公勤”的能吏。但他執掌衙門大權,“吏權太重”,“把持官府”,不免也幹些“瞞心昧己,扭曲作直”,作威作福的勾當。上八洞神仙呂洞賓奉師法旨到岳壽家度托他,說他是“今年今月今日”當死的“無頭鬼”,罵他兒子福童“是沒爺業種”,又罵他妻子李氏“是寡婦”。岳壽命差役張千將呂洞賓“高高吊起”、要“慢慢的問他”。這時,正微服私訪的魏國公韓琦到來,韓琦裝扮成一個“莊稼老子”,背著岳壽將呂洞賓“解放”了。岳壽便以“欺官枉吏”等罪名,將“莊稼老子”(韓琦)拘捕問罪。差役張千向韓琦勒索錢財,誇耀岳壽為“大鵬金翅雕”,自詡為“小雕兒”。張千見韓琦露出懷中的“金牌”,說“這老漢是村里人,進城來諸般不買,先買了個擦床兒”。把金牌當作“擦床兒”,細認一看是金牌,便嚇了一跳。方知這“莊稼老子”,就是奉聖上之命佩帶“勢劍與金牌”巡查的“廉訪使”。岳壽由於衝撞冒犯了微服私訪的魏國公韓琦,驚悸成病,一臥不起。第二折戲
寫韓魏公得知岳壽嚇成了病,“到衙門中刷卷,文案中無半點差錯”,審查了他所經辦的案宗,認為岳壽“是個能吏”。於是派鄭州令史孫福攜“俸鈔十錠,送與岳壽做藥資”,看望、安慰,並代韓國公傳言:“等岳壽病好時,依舊六案中用他。”岳壽自感無病癒希望,將妻兒託付給孫福照料,囑咐李氏且勿改嫁。最後,岳壽因驚悸醫治無效而死。楔子,寫岳壽死後,在地獄中,閻王令“牛頭馬面,燒起九鼎油鑊,放上一文錢,教岳壽自取”,這時呂洞賓趕到,岳壽被呂洞賓點化,收為弟子,請閻王轉放其還魂。但因岳壽妻已經“將其屍骸焚化”,無法還魂了。於是便借“鄭州奉寧郡東關里青眼老李屠的兒子小李屠”患病剛死三日的屍體還魂。“屍骸是小李屠,魂靈是岳壽”,其身形瘸跛粗陋,“雙名李岳,道號鐵拐”,返回陽間。
第三折戲
寫岳壽返回人間鄭州東關里青眼李屠家,自言雖是借屍還魂,“屍骸是李屠的,魂靈是岳壽的”“這三魂不全,一魂還在城隍廟裡”,藉口要到城隍廟去取魂靈,便要回到岳家去。在這一折戲中,多次寫岳壽懺悔反省自己:“想當初做吏人時,扭曲作直,瞞心昧己,害眾成家。往日罪過,今日折罰”;“這做屠戶的,雖是殺生害命,還強似俺做吏人的瞞心昧己,欺天害人也。”“他退豬湯不熱如俺濃研的墨,他殺狗刀不快如俺完成筆。他雖是殺生害命為家計,這惡業休提。俺請受了人幾文錢改是成非,似這般所為,磣可可的活取民心髓,抵多少豬肝豬蹄。也則是秤大小為生過日,不強似俺著人膿血換人衣。”劇中對元代社會的黑暗、官場營私舞弊,揭露頗深,是為獨特之處。第四折戲
寫岳壽回到自己家,妻子不認丈夫,以為他是一個“鏖槽叫化頭”,經岳壽詳述遭遇,李氏方敢相認。此時老李屠也趕來尋兒子,於是兩家爭執不下,便告到韓魏公處,韓魏公也無法公斷。最後呂洞賓到來說出了因果,李岳與家人告別,唱道:“從今日填還了妻子冤家債,我心上別無掛礙。拜辭了人我是非鄉,拂綽了滿面塵埃。名韁利鎖都教剖,意馬心猿盡放開。也只怕尊師怪,遠離塵世,近訪天台。”於是便拄著鐵拐,情願跟隨呂洞賓出家去。這時眾仙人登場,仙樂奏起,李岳又唱道:“漢鍾離有正一心,呂洞賓有貫世才,張四郎曹國舅神通大,藍采和拍板雲端里響,韓湘子仙花臘月里開,張果老驢兒快。我訪七真游海島,隨八仙赴蓬萊。”
評價
劇全結構嚴謹,情節緊湊,第四折達到故事高潮和結局。岳壽、呂洞賓等人物塑造,形象鮮明生動。人物語言幽默詼諧,例如第一折戲,張千與韓魏公的對白,張千見金牌,稱“擦床兒”、韓魏公說:“你才說岳壽是大鵬金翅雕。”張千說:“爺爺,唬做黑老鴉了。”韓魏公說:“你說你是小雕兒。”張千說:“唬做麻雀了”,等等。第四折戲的結尾處,呂洞賓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介紹了自己超度李岳的過程。賓白語言,淡雅簡潔。我國歷代搬演八仙故事的戲曲作品頗多,而單演鐵拐李得道者的戲卻不多見。明·吳元泰著有通俗小說《上洞八仙傳》(即《東遊記》),雖也是寫此類故事,但其情節與人物頗不相同。
日本學者青木正兒評論此劇云:“曲辭雖本色,敦樸,但不平凡。”認為應該將其列為“佳作之一”(《元人雜劇概說》)。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此劇作列入“上品”,“古今群英樂府格勢”將其列入“元一百八十七人”中,評其詞曰:“如雲林樵響”。其曲辭不凡俗,明末孟稱舜《酹江集》評曰:“其字句亦極飭,雅倩無粗莽氣,在元人中別為一家。”
版本
此劇現存版本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明·臧晉叔《元曲選》本和孟稱舜《古今名劇合選·酹江集》本。“元刊本”題目正名為:“岳孔目借屍還魂呂洞賓度脫李岳”,《元曲選》本與孟本題目正名均為:“韓魏公斷借屍還魂呂洞賓度鐵拐李岳”。鄭振鐸主編《古本戲曲叢刊》四集有《元曲選》外各本影印本。“元刊本”有鄭騫1962年校訂本、徐沁君1980年校注本、寧希元1988年點校本等。另外還有王季思等編校的《全元戲曲》本、王學奇等《元曲選校注》本,在國外還有日譯本。作者
岳伯川,元雜劇作家。濟南(今屬山東)人。或雲鎮江人。約元世祖至元中前後在世。所作雜劇二種,今存《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一種;另一種《羅公遠夢斷楊貴妃》僅存殘曲,見《元人雜劇鉤沉》。賈仲明《凌波仙》弔詞稱其“玉京燕趙名馳,言詞俊,曲調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雲林樵響”。岳伯川,生卒年和生平事跡均不詳,山東濟南人,為元代雜劇“敦樸自然”的“本色派”作家。元·鍾嗣成《錄鬼簿》載:“濟南(今山東)人,或雲鎮江(今江蘇)人。”著錄其雜劇“《羅光遠夢斷楊貴妃》、《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二種”,今僅存《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亦題作《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一種。《楊貴妃》僅存殘曲。元末明初賈仲明《錄鬼簿續編》為其補挽弔詞【雙調·凌波仙】《吊岳伯川》云:“老父共汝不相知,《鬼簿》鍾公編上伊。度《鐵拐李岳》新雜劇,更《夢斷楊貴妃》。玉京燕趙名馳,言詞俊,曲調美,衰草煙迷。”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列“群英所編雜劇:岳伯川《鐵拐李岳》、《夢斷楊貴妃》二種”,與《錄鬼簿》著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