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愛吾瀘》

《吾亦愛吾瀘》

《吾亦愛吾瀘》一書的作者是土生土長的現任《瀘州日報》記者的張涌老師,本書是作者采寫的一部地方文化類書籍,包含了作者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作品簡介

《吾亦愛吾瀘》一書的作者張涌老師是土生土長的瀘州人。本書的書名借了陶淵明詩句“吾亦愛吾廬”。廬,是家的意思;瀘,也是家。由此可見,張涌老師對這片土地的感情之深。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路上”——在這裡,不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而是能夠讓人走的,只有這條路;“吾鄉”——雖能在照片上拍下影像,卻不能留住已經流逝的時光;“故園”——路過的人,都在仰望它;“城記”——探尋一個城市的性格是一件很難的事。
高村漢代崖墓群的神秘,佛寶深山裡留存的歷史記憶,因水運衰落而被人遺忘的新溪,烏蒙深處的世外桃源雙沙,永寧河上的“原生態民歌”等等從人文、地理、歷史等多角度的在作者的筆下緩緩浮現於世人眼前。
該書於2014年6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涌,《瀘州日報》記者,生於瀘州、長於瀘州,以記者角度在行走、採訪、攝影和閱讀中發現瀘州,用文字和圖片呈現出鄉土、城市以及歷史中熟悉而陌生的瀘州。

基本信息

作者:張涌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印張:7.5
印數:1000冊
版次:2014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45.00元

作品導讀

有好奇感的人大多是小地方長大的人。當我能識文斷字的時候,就總在好奇:瀘州究竟是怎樣一個小地方?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初學新聞,我對尋覓舊事舊物似乎更有興趣,如頑童在家中翻箱倒櫃,每有發現,則打破砂鍋問詢來歷,然後拿出門,不知深淺地向外人炫耀。
新聞姓新,但尋章摘句、訪古尋舊、玩文字遊戲與其背道而馳。與其說寫這種采寫是一種愛好,不如說是一種躲懶,文字不用看人臉色,攝影也不用看天色,沒什麼壓力。有時候報社還有以此為題的採訪任務派給我,我竊喜。
這種閒散的采寫一晃就過了17年,湊了這本無需失效的流水賬。如果非要提煉個主題的話,就是圖文都沒離開瀘州。

作品目錄

路上
【自序】
夜郎古道第一關
叩問高村崖墓
最後的岩居
動植物避難所
藏在兩河深處
水做的天堂
吾鄉
新溪:失落的繁華
福寶:時光倒流的故鄉味道
龍在民間
八節洞瀑布群:一水演八景
雙沙:烏蒙深處的世外桃源
老街老了
故園
旁挺龍目側生荔枝
分水傘廠:世界上最悠閒的“車間”
瀘縣水利長城:水在空中流
永寧河絕唱
走筆三瀘史悠悠
瀘州過客
城記
亦巴亦蜀是瀘州
那些可以跳舞的坡坡坎坎叫做廣場
濱江路的浪漫與世俗
【代後記】熱愛瀘州的99個理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