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伽美什史詩》

前11塊泥板上的史詩主要記述蘇美爾時代英雄吉爾伽美什的傳說故事。 公元前612年古城尼尼微毀於戰火,刻有史詩的泥板被埋入地下。 1930年,以《吉爾伽美什史詩》為題的亞述·巴比倫語版發行,相繼有英譯本、德譯本和法譯本問世。

《吉爾伽美什史詩》
Epic of Gilgamesh
古代巴比倫史詩。起源於蘇美爾時代,經長時間口耳相傳,於古巴比倫時收集、整理、編訂而成,是已發現的最早的史詩。於亞述古都尼尼微的巴尼拔圖書館發現的這一史詩,用楔形文字分別刻在12塊泥板上,共3000多行,是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初期流傳在兩河流域的神話傳說精華的匯集。
前11塊泥板上的史詩主要記述蘇美爾時代英雄吉爾伽美什的傳說故事。烏魯克城的統治者吉爾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人們不堪忍受他的殘酷統治,祈求諸神拯救。諸神創造半人半獸的勇士恩啟都與之為敵,兩人激烈搏鬥不分勝負,互相欽佩而結為密友。後來,他們一同為民造福,先後戰勝沙漠中的獅子,殺死迫害人民的森林妖怪芬巴巴。吉爾伽美什拒絕女神伊什妲爾的求愛,並在恩啟都幫助下殺死前來復仇的天牛,恩啟都受到死的懲罰。吉爾伽美什出於對死的恐懼和受神主宰的威脅,決定探求永生之法。經過遇洪水而健在的烏特那庇什廷的指點才找到長生草,被蛇吞食以後,他悲痛萬分。第12塊泥板寫他在與恩啟都亡魂對話後才明白人類不能永生。史詩歌頌了古代英雄為民建功的行為,反映了古代人民力圖探尋自然法則和生死奧秘,以及渴望掌握自己命運的理想。
公元前612年古城尼尼微毀於戰火,刻有史詩的泥板被埋入地下。1872年,英國人喬治·司密斯從尼尼微宮殿遺址出土的泥板殘片中,發現了史詩的第11塊泥板,以後相繼發現,總計12塊。1884~1891年,P.浩普特最先把這些泥板編纂全文出版。1930年,以《吉爾伽美什史詩》為題的亞述·巴比倫語版發行,相繼有英譯本、德譯本和法譯本問世。其他主要語種的版本是40~60年代出版的。1981年出版有史詩的中譯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