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譯解》

《古蘭經譯解》

中國漢譯本《古蘭經》之一。王靜齋譯。譯者為現代知名阿訇,是涉獵甚廣、譯述頗豐的學者,僅《古蘭經》之全譯,曾奉獻3種譯本問世,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再版、重印次數亦較多者為1946年譯本。

基本信息

內容

其特點為用漢語體文直譯兼意譯。譯文中有不少夾注,譯文後有編碼釋文共1943條,另有不少“附說”或“略解”。系大16開精裝本,書眉有眉批式內容提要,每頁均標有卷次和章節序數。譯者治學嚴謹,一絲不苟。他在後記中說,古蘭譯文很難做到“語無晦文,字無晦義”,因為原經法微旨遠,言簡意賅,其深邃處,決非人的語言文字所能形容到盡處,對譯經甘苦有深切體會,感到“冒昧譯經,只不過稍具輪廓而已”。試舉第2章第255節為例,以見譯文特色之一斑:“安拉,除他永生支撐的以外,再無有主,他不被打盹與睡眠所制。天地間所有的惟他執掌。除去奉他的命令,誰是在他御前告赦的?他知道他們前面與後面的。除去他所意欲(使知)的以外,他們不深悉他的一些知識。他的尊威包容了天地,保護它倆在他不覺疲乏。他是尊大的,玄高的。”3種譯本按其出版先後,被稱為甲種本、乙種本和丙種本。甲種本於1932年在北平出版,是中國伊斯蘭學者直接譯自阿拉伯原文的第一個全譯本,用文言體翻譯,由北平中國回教俱進會刊行,精裝本,署名王文清譯。乙種本完成於抗日戰爭時期,多用經堂語,帶注釋,1942年在寧夏由私人捐資石印,為線裝本,一函10冊,字跡工整清晰,自稱“非定稿”,僅印製60部,私人迄今尚有全套珍藏者,誠不可多得之珍本。丙種本系在乙種本基礎上充實改譯、不斷完善而成,於1946年由上海水祥印書館出版。即今流行之版本。
(林 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