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柳絮》

名稱是《南柯子·柳絮》,年代清代,作者是曹雪芹。

基本信息

【名稱】《南柯子·柳絮
【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體裁】詞

作品原文

南柯子
柳絮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引

作品注釋

⑴纖纖縷、絡絡絲:喻柳條。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系住柳絮,所以說“空掛”、“徒垂”。
⑵綰系:打成結把東西栓住。
⑶我自知:等於說“人莫知”、“世莫知”。植物抽葉開花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⑷隔年期:相隔一年才見一次。宋代王禹偁《中秋月》詩:“莫辭終夕看,動是隔年期。”其實這是從古樂府《七日夜牛女歌》“婉孌(親愛)不終夕,二別周年期”化出來的。原本是說牛郎織女的。

作品鑑賞

此為曹雪芹《紅樓夢》中人物賈探春、賈寶玉合作的,為五首柳絮詞之一。該書七十回說,史湘雲見暮春柳絮飛舞,偶成小令。詩社就發起填詞,每人各拈一小調,限時做好。賈探春完成此詞上闋,再由賈寶玉補完下闋。
五首柳絮詞其實都是每個人未來的自況。探春後來遠嫁不歸的意思已盡於前半闋四句之中,所謂白白掛縷垂絲,正好用以說親人不必徒然對她牽掛懸念,即《紅樓夢曲·分骨肉》中說的“告爹娘,休把兒懸念……奴去也,莫牽連。”這些話當然都不是對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認的生母趙姨娘而說的。作者安排探春只寫了半首,正因為該說的已經說完。同時,探春的四句,如果用來說寶玉將來棄家為僧,也是同樣適合的。唯其如此,寶玉才“見沒完時,反倒動了興”,提筆將它續完。這一續,全首就都像是說寶玉的了:去休惜,來自知,所謂隨緣而化,蹤跡難尋;夫妻相見之期猶如牛郎織女,就是說他做了和尚。書中說寶玉自己該做的詞倒做不出來,這正是因為作者覺得沒有再另做的必要了。

作者簡介

曹雪芹
(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