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美)里爾 著,張沖,張瓊 譯
出 版 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4-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309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544701020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偵探/懸疑/推理
編輯推薦
作為FBl前特工,里爾描述起FBIl的內情猶如寫檔案一般。這樣的驚險小說,你自然不願錯過。
——《書單》
這部小說情節迷離,節奏輕快,讓FBl世界真實地呈現在紙上,里爾很好地利用了他的FBl前特工背景。使這本書比大多數同類題材的書更加有趣。
——Amazon網站
一本雜誌和它所倡導的閱讀,網羅世界頂尖暢銷書作家,盡收流行小說中的經典。
匡蒂科規則?FBI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深諳內幕的前特工講述真實FBI世界,曝光絕密檔案,一本關於政府高層犯罪的小說,懸念迭起,不容錯過。
美國作家吉恩·里爾2003年8月出版了他的處女作《匡蒂科規則》。小說問世後,美國成熟的大眾文化市場便輕車熟路地將此書投入了步步為營的宣傳操作中,使讀者面前又出現了一部成功而引人入勝的作品。小說的男主人公普勒·蒙克是個有賭博積習的聯邦調查局特工。在他的生活中,高額風險總會令他興奮不已、激情高漲,而他所執行的調查任務又始終使他陷於一種黑白世界的平衡危機中。另外,蒙克曾有的少年創傷、信仰模糊、情感淡漠等使這個多少帶著點風塵滄桑的男人有了可以成為暢銷小說男主角的資本。
內容簡介
普勒·蒙克是聯邦調查局主管特別調查小組的特工,總是按照匡蒂科規則辦案。
聯邦調查局局長助理凱文派蒙克和莉薩負責調查湯普森法官。蒙克請線人幫助調查湯普森的劣跡,幾經周折發現,湯普森1971年曾懷孕。併到醫院非法墮胎。蒙克立刻回局裡把這個驚人的情況匯報給凱文。然而,第二天,蒙克在廣播中意外得知湯普森法官已通過聯邦調查局調查,一切清白,任命她為最高法院法官的昕證會一周后舉行。莉薩瞞著蒙克執意去找尋真相,不料陷入重重險境……
作者簡介
吉恩·里爾,美國聯邦調查局前特工,曾從事秘密指派、反情報和反間諜工作20年。退役後,他開始嘗試創作反映美國聯邦調查局內情的驚險小說。除了寫作他還在笫8新聞頻道做廣播反恐怖主義分析員。他也時常現身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福克斯和美國有線新聞網,是全美主流傳媒公司的常客。
書摘插圖
1
遇上陳保羅博士很久以前,我就是一個撒謊者。我精於此道,已經騙了我老闆好多年了——但是現在他們改變了規則,他們終於變得認真起來。現在,他們有了全新的機器,突然之間我沒機會撒謊了。或者說,我們每星期一下午在他位於喬治敦的生物反饋訓練所的定期會面中,陳博士就是這么告訴我的。
“這並非只是自信,蒙克先生,”他說,“否則,你就根本不需要我了。你掌握了操縱測謊器的技巧,但是這再也沒有用了。”
陳博士把這間幽暗的辦公室弄得太暖和了,他坐在控制台前,而我則靠在他右邊幾英尺遠的一張皮躺椅上,穿著長襪的雙腿像往常一樣從椅子末端伸出來。芳香的煙味從房間角落裡點著的薰香上繚繞而出,控制台上高亮度的檯燈發出一束錐形光,渲染了陳那張憔悴的臉。
他繼續說道:“測謊器是一種情緒科學。這是它為何那么不可靠,為什麼一個像你這樣意志堅強的人可以被教會去愚弄它的原因。這也是科技為何要換一個方向,向認知而非情感方向發展的緣由。蒙克先生,未來要研究的是人的腦波,而不是那些像血壓和皮膚電反應那樣的瞬間現象。而現在——至少對你來說——未來似乎已經到來了。”
我看了看手錶。他究竟在說些什麼呀?我今天沒時間聽這個。我轉過頭,盯著他。
“你在說什麼……你是說幫不了我?”
“我在說無論如何我們一直在用的方法行不通了。如果測謊器沒有了,還談什麼戰勝它?幹嗎還要在電腦時代學習使用計算尺?”
我的後脖頸開始發燙。“你等到現在才告訴我這些?”
“早說了等於浪費時間,得讓我對你更為了解。如果你在傳統測試中沒有這樣的進步,就不會有戰勝新機器的希望。”
我點著頭,但是時間正在被浪費,該死的,我根本不在乎他認為我能幹什麼還是不能幹什麼。不管什麼,我把它乾成就是了。
我告訴他:“什麼樣的測試都能戰勝的,我付錢是讓你告訴我怎么去戰勝它,而不是要你告訴我為什麼勝不了。”
他笑了,嘴唇張開了一厘米左右,不整齊的牙齒在那詭異的燈光中閃爍著。“蒙克先生,你真是我遇到的最有決心的客戶了。我對找藉口也沒有興趣。也許我們還是開始吧。”
“我們要談些什麼?要多長時間?我六點鐘要飛離華盛頓巴爾的摩國際機場,去機場前,得回辦公室,至少要有一個小時整理檔案。等明天我不用那么趕時間了再談,也許那樣更好些。”
他搖了搖頭。“你不能走。我們一定不能因為你趕時間就停止,因為你正在承受的壓力很大。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你不能學會在胃痙攣和脖子僵硬的時候做到那一點的話,就沒戲了。但是一旦你能夠做到,他們的設備就對你毫無作用。”
我張嘴想爭辯,但是又閉上了,因為我承認他是對的,而且當事實最終發生時,我還得感謝他的幫助。我點了點頭,然後陳離開了控制台,好像沒走一步就來到了我的躺椅邊。
他手裡拿著幾十根細軟的電線——和我們一直在測謊器上用的很相像——我明白,它們是要接到占了控制台大部分地方的那塊紅木儀器板上的。他站在我旁邊,動手把感測器貼在我臉上、頭皮上,還有脖子上。他一邊忙碌著,一邊說著話。
“要成功地撒謊,”他說道,“你首先得想著你要說的話,估計它們被信以為真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樣做就出現了你說真話時所沒有的腦電波脈衝。研究者認為人類無力控制這樣的脈衝,但是我的假設是他們都錯了。你第一次來找我是因為我成功地幫助了你的同事。你們這些人現在對我的研究十分重要。”
“聯邦調查局特工有什麼特別之處?”
“你是一個非凡而真正的說謊者,蒙克先生。我是這一領域惟一一個能有幸協助你的研究人員。”
我注視著他,想著該怎樣回答他。說很榮幸不太好,說他媽的也不行。但還沒等我想出更好的回答來,他又講了下去。
“對於這樣的研究,幾乎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說謊者。可是讓假的說謊者像真的說謊者那樣思考卻太難了。”他的微笑在臉部的陰影下顯得很可怕。“聯邦調查局是擁有數量豐富的說謊者的來源地,一直到胡佛本人。應該說,不是在法庭上——不是經常在法庭上,而是在調查局自己內部。胡佛建立了一套制度,要求他的特工們靠對他撒謊保住工作。這制度從沒改變過。”
他身體前傾著離我更近了些,並把最後兩個感測器貼在我右耳朵上。“你爭辯說你那些特殊的謊言與工作並無關係,但調查局是不會同意的。事實上,他們會僅僅因為你到這裡來就解僱你。你受到提拔去完成一項你不喜歡的任務,但如果你想去乾你認為更為重要的反恐工作,你首先就得通過謊言探測器的測試。你現在就要學會如何來應付。你沒學會我是不會放你走的。”
我點了點頭,那電線嘩啦作響。“那我們就開始吧。從哪裡開始呢?”
“我必須為你建立一條底線。我會問你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你就回答是或不是,就像你在做測謊器測試時一樣。控制台上的顯示器會顯現出連線在你頭上的感測器的信息。數字輸入被轉換為顏色。藍線表示實話,紅線是腦電波脈衝,表示你在撒謊。”
“要我和你一起看螢幕嗎?”
“今天不要。”
我儘量讓自己舒服些,但是這並不容易。也許這就是測試的一部分。
“蒙克先生,你是四十八歲嗎?”
“是。”
“你的眼睛是藍色的嗎?”
“是。”
“你的頭髮是棕色的嗎?”
“是。”
“你是負責為白宮進行特別調查的聯邦調查局主管嗎?”
“是。”
“在聯邦調查局官方檔案中你曾經撒過謊嗎?”
“是。”
“你住在維吉尼亞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市嗎?”
“是。”
“你與已知的罪犯有交往嗎?”
“不是。”
“你是在大華盛頓市區分局工作嗎?”
“是。”
“你曾經對聯邦調查局就自己的私人生活撒過謊嗎?”
“不是。”
陳博士站起身,回到躺椅旁,動手拿掉那些感測器。
“怎么樣?”我問他,“我是說,第一次的測試。”他看著我,慢慢地搖了搖頭。我就不用再問了。
2
通往位於第四街的大華盛頓市區分局的城際交通十分擁擠,足以使我有大量的時間來思考。陳博士的否定困擾著我,最後我確信,自己是被那個即將到來的夜晚弄得心神不定,才會在他那最新的發明前敗下陣來的。下一次我會做好準備。如果康乃狄克的事情如願解決,我甚至還能當場把他的賬單付掉一部分呢。
我經過賓夕法尼亞大街上的胡佛大樓,注意到在第九街拐角的正面出口附近正發生著一場騷亂。藍白相間的市警察局分隊的車停在路邊。一群抗議者又一次迫近了大門。市警察局的警察們正強行把他們向街上推,但是人群並不願意後退。他們把標語牌向警察戳過去,就像弗蘭肯斯坦電影中拿火炬的村民,我透過自己車上擋風玻璃前雨刷的啪啪聲,也聽到了他們熟悉的口號。
“停-止-卡尼-沃爾!”他們喊著,根本不理會一個事實,即調查局很早以前就把那個有爭議的電子郵件攔截程式的名字改成了不那么具有煽動性卻又不太好叫的DCSl000。“停一止一卡尼一沃爾!”
當然了,他們也會去大區分局的,他們對該程式最新添加部分的憤怒與日俱增,該部分有一個頗具科幻小說味道的名字叫“神燈”,它能侵人家用電腦,長驅直入一直到達向硬碟傳送數據的每一個按鍵。連我都認為,如果考慮到其被濫用的可能,如果想像一個肆無忌憚的聯邦調查局特工使用這個程式侵入憲法第四修正案,這確實令人擔心。難怪這些抗議者要扛著標語牌直接沖我們來了。他們是合法的抗議者,但是這些誠實的人從來就容易對付。
令雙方都感到不幸的是,還出現了其他情況——那些砸玻璃窗、扔石塊、大吵大嚷,並且散漫無度的暴徒,他們只要有機會放縱,就會不惜乾出一切。今天他們為的是“神燈”,以前為的是世界貿易組織,下個月——自9·11事件後就一貫如此——又會是“公平對待恐怖主義分子”了。
我在印地安那大街上沿著對角線抄近路開車,三分鐘後便發現自己做了個明智的決定。通向局裡車庫的下坡路上擠滿了抗議的人群,但附近沒有警察,也沒有總務管理局的警衛。很典型。只要胡佛大樓沒事,乾苦力的就輕鬆多了。我得承認,這群人動靜很大,他們的口號清晰可辨,蓋過了我車上收音機里傳出的音樂聲。
“停一止一卡尼一沃爾!……停一止一卡尼一沃爾!……停一止一卡尼一沃爾!”
我駛過坡道,把我的隨想曲汽車緩緩開到他們面前,按了好幾次喇叭,但是還是讓這輛大車前進著。沒開多遠我就感到車後部一陣搖晃。我往後視鏡里看了看,發現在車後有個大鬍子男人穿著一件軍用迷彩服,戴著一頂黑色的針織風帽,正在車子的保險槓上跳上躥下的,叫著喊著,他用中指指著我,憤怒得嘴角直流口水,企圖向我的後窗吐唾沫。我倒是想把這傢伙送上聯邦法庭,可我沒時間做書面工作,便一踩剎車。那個白痴失去了平衡,趔趄地前撲在車身上,又從車上跌下去。我咧嘴笑了,最簡單的方法總是最有效的。
但是我馬上就意識到,這並沒有那么簡單。
這個大鬍子男人出現在我的車窗外,舉起胳膊,朝我揮舞過來。我轉開頭,扭過身子,聽到雞蛋打到車窗的劈啪破裂聲。我又轉了回來,透過散開的蛋黃,隔著玻璃盯著他。
我猛地把變速桿壓到停車位置,推開車門,那傢伙還沒來得及跳回去就被撞上了。他絆了一下,跌到路旁,我立刻撲到他身上,一把抓起他的迷彩服,將他猛拉起身。他瞪大了眼睛,可是鬧事的人群那憤怒的喊叫聲又使他鼓起了勇氣。
“就像頭豬!”他嚷嚷著,“想幹嗎,揍我嗎?”
“蓋世太保!、”他背後傳來了一個喊叫聲。
“納粹!”第二個聲音附和著。
第三個人向我靠近過來,他張大了嘴巴。“你可以把我們都宰了!”他叫囂著越走越近。
人群開始向我緩緩移過來,我把那扔雞蛋的傢伙朝他們的方向拽了幾步,這讓他們一陣困惑,沉默下來。
“大家想一想,”我說著,聲音響亮到足以讓每個人都能聽到。“襲擊聯邦官員要坐一年牢……最少罰款一萬美金,但是別讓這些嚇住了你們。也許你們可以一起去法官那裡,來個集體打折。”我回頭對著那個俘虜,“我和你做個交易,你就把它當作認罪求隋協定吧。”
“你他媽的說些啥?”他咕噥著,“瘋了還是怎么的?”
“就是這么的了,”我說著指指他左手的雜貨袋,“還有雞蛋嗎?”
他頓時沒話了,於是我抓過那個袋子,檢查起來。果不其然,袋子裡是新買的一紙盒雞蛋,還是雙A級特大號的。惟一損失的一個早已在我車窗上凝結了。
“你叫什麼名字?”我問著被我捕獲的傢伙。
“我沒必要一定得告訴你——”
我猛一拽他的上衣,竟使他的絨線帽掉下來蓋住了他的半邊臉,他都沒來得及拉回去。
“史蒂夫。”他咕噥著。
“行,史蒂夫,我們就這么辦。”我把那盒雞蛋拿出袋子。“把你的帽子給我。”
“休想!”他說道,“他媽的休想!你不能讓我——”
我伸手去拿掛在我皮帶上的手銬,“好吧,也許我們最好立刻就這么辦。”
他舉起了手。“操你媽的。”他咕噥著,把絨線帽從頭上拿下來,遞給了我。
我把那盒雞蛋全倒在他的帽子裡,把帽子小心翼翼地扣回他的腦袋
上,然後緊貼著他的耳朵壓下去。他朝我晃起了腦袋,意識到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了。我並沒有讓他難受太長的時間——這倒是應該受到讚揚。沒等他舉起手來阻止我,我便利用高他六英寸的優勢,伸出手,正對著他尖尖的頭頂拍了一下。輕柔的蛋殼破裂聲非常清晰,周圍出現了一片幾乎是超現實主義的寧靜。
人群大氣都不出,史蒂夫睜圓了眼睛。一簾黃色的蛋黃從帽子下面沿著他的前額滑下來,流進了那雙眼睛。他抹掉了這些黏糊糊的東西,瞪著我,我猜到那裡面萌動著復仇計畫的種子。
我得監視他,當我走回自己的車子並繼續向下坡的車庫駛去時我暗暗想著,不過我並不怎么擔心。他這類人沒有一群烏合之眾相隨是幹不了什麼事的,而且得過一會兒——等這個訊息在華盛頓的白痴團隊中傳開後——年輕的史蒂夫才能找到另一個團伙來支持他。
我走上樓,走過大房間,走向我位於17小組大房間後面的辦公室。在二十個委派到我的特別調查小組——用局裡的行話說就是特調組——的特工中,大多數人正在桌子旁,電話機貼在耳朵上,從世界各地抽取著有關在幾百個政府職位的申請者和提名者中一兩個人員的信息,這樣的人總是舉足輕重,會使白宮為此提出特別關注的要求。我初次聽到那些嘈雜聲音時覺得很是驚訝,但過不多久我甚至都注意不到它了。一年多一點之前我就開始負責這個小組,這是我爬上管理階層的第一步,但我依然對這些人如何會在這樣混亂的環境下做出如此高質量的工作感到困惑不解。
我停在秘書卡倫·基爾布賴德的桌旁,她看著我。
“我剛要打你的手機找你,”她說,“主管副局長要見你。聽口氣他不太開心。”她眼睛一眯,顯出關注的樣子,“你做了什麼了?”
“什麼也沒做。”我告訴她,但是我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人看到了樓下發生的事,告了我的密。或者是主管副局長凱文·芬納蒂親眼看到了。主管副局長的辦公室望出去正好是大街,還有通往車庫的下坡道。他很可能一直在觀看,想到這裡,我有些不快。去見這位負責大華盛頓市分局的人就像去拜訪直腸病學專家一樣無趣。
我想拿起辦公室的電話撥他的號碼,但是特工莉薩·桑茲坐在那裡擋住了去路。我走過她身邊,來到書桌旁的金屬衣帽架邊,掛起雨衣,轉過身,視線越過她的頭頂,瞥了瞥牆上的普通掛鍾。
“急事,”我對她說,“我馬上要和主管副局長碰個面,然後一小時內要到達華盛頓巴爾的摩國際機場。”朝書桌走去時,我聞到她身上的香水味,是花香型的,但不甜蜜,也許是野花,蓋住了我從陰險的陳博士那裡帶回的腋臭。
桑茲那雙棕黑色的眼睛盯著我,“你要走?現在嗎?不等我們做完關於湯普森的報告了?”
我坐到桌子後面,拿起電話,告訴凱文·芬納蒂的秘書我就上樓去,然後掛了電話。
“莉薩,我明天上午回來。你告訴過我星期五你就完成了那個調查,剩下要做的就是口述這份報告。”
“星期五我是這么想的,但是我錯了。我星期六回來做口述時遇上了麻煩,是個很糟糕的問題。
……
書摘與插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