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2007年中國劇情片]

《公園》[2007年中國劇情片]

《公園》是2007年在中國大陸的一部劇情片。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海報海報

電影《公園》是“雲南影響”系列影片之一,詩人尹麗川的導演處女作,影片講述了一對彼此深愛卻總是互相傷害的父女的故事。

導演:尹麗川

主演:李佳王德順王學兵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08年5月13日中國

國家/地區:中國

片長:96分鐘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故事梗概

人生如此孤獨,往往在為別人思量時,反而有所依託……因為這世上,人與人最好的關係,就是相依為命……

父親高遠山的突然到來,打亂了女兒高小君的正常生活,父女二人因為日常小事不斷產生磨擦,父親還追問女兒的“個人問題”,小君則謊稱目前以事業為重,她難以想像父親和男友鬥鬥見面——鬥鬥是藝術青年,非常自我,經濟上也不能獨立。

小君在電視台當記者,工作壓力很大。這天,她在公園做節目時,意外發現父親在為她徵婚——在市中心的翠湖公園,許多年邁的父母攜帶兒女的資料,相互打探,自動形成一個徵婚市場

原來父親此行的目的,就是為解決女兒的婚姻大事。他固執己見,不顧小君的反對,第二天仍冒雨去到公園。小君深感愛的壓力,為制止父親的荒唐舉動,她被迫安排男友和他見面,結果果然是場災難:鬥鬥坦白他不想結婚。

小君傷心鬥鬥不肯為她敷衍,他們越吵越烈,彼此傷害,終於分手。那一邊,父親依然我行我素地去公園考察,他惱恨鬥鬥的輕狂不負責,更覺得必須親自出馬,給女兒挑個終身依靠。

小君拗不過父親,被迫去相了幾次親,遇到了同樣是假裝相親的徐超。徐超答應母親來相親,其實藉機拍攝父母為兒女徵婚的素材,為了做他的社會學研究課題。徐超說,這些父母為兒女奔忙,實質是為了排遣內心孤獨。

小君諷刺了徐超的自私。然而,回到家,小君卻和父親爭執起來,爆發了多年積怨:父親一直按照自己的期望來評判女兒的人生,而她怎么努力都達不到父親的期望,他越關心她,她越不幸福。父親嘆息著出門去,當夜大醉而歸。

小君找到徐超,請他拍她父親。她已不能和父親溝通,一說就要爭吵。徐超很快拿回了磁帶。小君聽到了父親的心裡話:他退休以後,那種寂寞的滋味很難過,他擔心有一天,女兒老了,也和他一樣,身邊連個說話的伴兒都沒有……看

著螢幕中蒼老、孤獨、深愛自己的父親,小君流下眼淚。她覺出了自己的自私,她幼年喪母,父親沒有再婚,而她長大後只在乎自己的前途工作愛情,從沒關心過父親的生活。

小君和徐超再次以相親的名義見面了。他倆有個密謀,想把各自單親的父母撮合到一起。他們談著父母的經歷、脾氣,像那些父母為子女徵婚的一樣。高父和徐母則滿心歡喜,以為兒女彼此有意。

等父親得知女兒的意圖,卻頭一次沖女兒發火,小君很委屈,說關心他因為她是他女兒,父親摔門而出。小君追出去,卻看見門口站著鬥鬥——他們都年輕、自我,但畢竟是相互愛戀的。

父親從火車站買好回程車票回來,等待他的是女兒和鬥鬥共同準備的晚餐。為了小君,父親和鬥鬥不得不努力接受了對方。

臨行前,小君和鬥鬥陪父親去公園划船。小君小時候,父親常帶她去划船,這一次,鬥鬥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槳。船到湖心,三個人靜靜地坐著,父親神色平靜。深感自己已完成了為人父的責任。

父親突然中風…… 這幾年,他總擔心自己會突然離去,而女兒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人。

幕後花絮

三月初我在中山公園,看到上百名老人圍成一圈竊竊私語,為兒女徵婚時,我感到了好故事的開始。他們中間,聊出些眉目的,就坐到周邊的長椅上細談,像一對老友,或黃昏戀人,他們眼前是一面靜靜的湖。 我選擇一對父女,作為主人公,因為父親,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從崇拜,到反抗,到傷害,到對持,到和解,到學會愛…… 所有親情的故事,創作者必然會放進親身體驗,前提是不能濫用,過於自戀。我曾用兩年時間,試圖寫自己的父親,現在,我感到可以用《公園》完成這個心愿。《公園》里的父親,既與我們的父親,有不同的往事和心事,又具有中國父親的共性,總一廂情願為子女著想,替他們打算,無論人生大事,還是生活細節——至今我的父親,仍是把剩菜撥進自己碗裡。民間說,父母是兒女的冤家,前世欠的債,中國的文化傳統中,這“冤家”的感覺被發揚到極致。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父輩,年輕時頗多無奈坎坷,更把希望寄託於子女,這就是傷害的根源——但傷害,是一種西方的堅硬的說法,我以為中國的家庭對抗是不同的,是一種冤家的感覺:這是《公園》第一重要的層面。高父和小君的對抗幾乎是間接的、側面的,即便爆發強烈衝突,第二天依舊要在一個飯桌吃飯,日常生活還是照常進行,父女間再怎樣相互埋怨,心底還是捨不得對方,也還是要在外人前維護自家人的尊嚴。 《公園》的父親替女兒徵婚,和我的父親希望我按他的標準有所成就,這種父愛的壓力是一樣的。我現在,還不能完全站在父親的角度,去看人世,我還沒那么廣闊的胸懷,我想包括整個劇組的人,也和我一樣,更多的感想是為人子女的感想,所以在故事中,還是忍不住抒發一些積攢多年的怨氣,對父親的不滿,但更多的會是體諒與妥協——甚至僅僅因為,父親們老了。老,是《公園》另一重要層面。那些在公園為子女相親的父母們,首先是他們的老,打動了我。一個人老了,必然會面臨人生最根本的問題:此生究竟有何意義?而每個老人,臉上都寫著過去,每個老人都是一個漫長的故事。我們習慣說,城市是年輕人的,但在《公園》的結尾處,有場重要的戲,小君慨嘆自己也老了——老,不僅是年紀,也是一種心境,是社會問題,更是個人問題,老年化社會就在不遠處。《公園》里的父親,得知自己有生命之憂,遂使出最後氣力,為女兒奔忙,這使得他的行為,在“相親”這一頗具喜劇性的場景中,顯示出悲劇色彩。這種歡喜悲哀交融的感覺,是我希望在電影裡達到的。《公園》的故事,足夠戲劇化,足夠通俗,簡言之,具有通俗劇的質地,而我們如果能夠,將冤家的親和怨,將老之將至的蒼涼,和老人的尊嚴,以及人生歡喜悲哀交融的感覺,用影像表現出來,那么《公園》,也許就可以在故事之上,表達出詩意和寓言性。 最終,小君有所選擇,留在生病的父親身邊照顧他,這選擇十分自然,我以為,我和大多數我身邊的人都會這么做。親人一旦需要,我們都會守在身旁,因為祖輩的血液,已經流進我們的身體。“冤家”會繼續,即便有再多對抗,總比冷漠的家庭關係好。人生如此孤獨,往往在為別人思量時,反而有所依託,高父對小君如此,小君也會對父親如此——因為這世上,人與人最親的關係,就是相依為命,至少在此部影片中,我們無法去談“大愛”,那就把“小愛”說到深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