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本傳》

作品背景

《元史本傳》《元史本傳》
 《元史》是在明朝初年修成的。明太祖朱元璋重視修史工作,他即位的當年,1368年,便下詔編修《元史》。第二年二月,正式開局編修,以左丞相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禕為總裁,征來山林隱逸之士汪克寬胡翰等十六人參加纂修。明朝初年的著名文學家宋濂是主要負責人。

作品簡介

 《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成書於明朝初年。

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屬浙江)人。曾受業於浙東大儒吳萊柳貫黃潽。元末隱居於鄉里,一度信奉道教。至正二十年(1360)為朱元璋所徵召,明開國後為《元史》總裁,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明初朝廷“一代禮樂製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明史》本傳)。後因其孫宋慎受胡惟庸一案牽連,全家謫徙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作品有《宋學士文集》

作品賞析

 初,烈祖征塔塔兒部,獲其部長鐵木真。宣懿太后月倫適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異之,因以所獲鐵木真名之,志武功也。族人泰赤烏部舊與烈祖相善,後因塔兒不台用事,遂生嫌隙,絕不與通。及烈祖崩,帝方幼沖,部眾多歸泰赤烏。近侍有脫端火兒真者,亦將叛,帝自泣留之。脫端曰:“深池已乾矣,堅石已碎矣,留復何為!”竟帥眾馳去。宣懿太后怒其弱己也,麾旗將兵,躬自追叛者,驅其太半而還。時帝麾下搠只別居薩里河。札木合部人禿台察兒居玉律哥泉,時欲相侵凌,掠薩里河牧馬以去。搠只麾左右匿群馬中,射殺之。札木合以為怨,遂與泰赤烏諸部合謀,以眾三萬來戰。帝時駐軍答蘭版硃思之野,聞變,大集諸部兵,分十有三翼以俟。已而札木合至,帝與大戰,破走之。

當是時,諸部之中,唯泰赤烏地廣民眾,號為最強。其族照烈部,與帝所居相近。帝常出獵,偶與照烈獵騎相屬。帝謂之曰:“今夕可同宿乎?”照烈曰:“同宿固所願,但從者四百,因糗糧不具,已遣半還矣,今將奈何?”帝固邀與宿,凡其留者,悉飲食之。明日再合圍,帝使左右驅獸向照烈,照烈得多獲以歸。其眾感之,私相語曰:“泰赤烏與我雖兄弟,常攘我車馬,奪我飲食,無人君之度。有人君之度者,其惟鐵木真太子乎?”照烈之長玉律,時為泰赤烏所虐,不能堪,遂與塔海答魯領所部來歸,將殺泰赤烏以自效。帝曰:“我方熟寐,幸汝覺我,自今車轍人跡之途,當盡奪以與汝矣。”已而二人不能踐其言,復叛去。塔海答魯至中路,為泰赤烏部人所殺,照烈部遂亡。

作品人物介紹

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諱鐵木真,姓奇渥溫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義兒,母曰阿蘭果火,嫁脫奔咩哩犍,生二子,長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蘭寡居,夜寢帳中,夢白光自天窗中入,化為金色神人,來趨臥榻。阿蘭驚覺,遂有娠,產一子,即孛端義兒也。孛端義兒狀貌奇異,沉默寡言,家人謂之痴,獨阿蘭語人曰:“此兒非痴,後世子孫必有大貴者。”阿蘭沒,諸兄分家貲,不及之。孛端義兒曰:“貧賤富貴,命也,貲財何足道!”獨乘青白馬,至八里屯阿懶之地居焉。食飲無所得,適有蒼鷹搏野獸而食,孛端義兒以緡設機取之,鷹即馴狎,乃臂鷹,獵兔禽以為膳,或闕即繼,似有天相之。

作品評價

《元史》的體例整齊,文字淺顯,敘事明白易懂,還保留了當時的不少方言土語,這同朱元璋提倡淺顯通俗的文字是分不開的。宋濂修《元史》時,遵照朱元璋的意圖,強調“文詞勿致於艱深,事跡務令於明白”,因此《元史》稱得上是一部較好的正史。

作品榮譽

 《元史》的志書,對元朝的典章制度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述,保存了大批珍貴的史料。其中以《天文》、《歷志》、《地理》、《河渠》四志的史料最為珍貴。《天文志》吸取了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歷志》是根據元代歷算家李謙的《授時曆議》和郭守敬的《授時曆經》編撰的。《地理志》是根據《大元一統志》,《河渠志》是根據《海運紀原》、《河防通議》等書編撰的。而今,《大元一統志》等書已經散佚,《元史》志書中保存了這些書的內容,史料價值就更為可貴了。
《元史》的列傳有類傳十四種,大多沿襲以往的史書,只有《釋老》一傳是《元史》的創新。《釋老》是記載宗教方面的列傳,從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所居的地位和發展情況。類傳中以《儒學》《列女》《孝友》《忠義》四種所記的人物最多,說明宋以來封建的思想統治在逐步加強。《元史》列傳還有個特點是,所敘述的事,都有詳細的年、月、日記載,這就更增加了參考價值。

其它

《元史》成書以後,當時就有許多人不滿意。明朝的徐一夔說:順帝在位三十六年的事,既無“實錄”可據,又沒有參考書,只憑採訪寫成,恐怕史事未必核實。明成祖時命解縉改修《元史》,他寫了《元史正誤》一書。後來,參加纂修《元史》的朱右又寫《元史拾遺》,許浩作《元史闡微》等,都是對《元史》的訂正和補充。清朝的學者,進一步對《元史》加以考證和改編,成果纍纍,像邵遠平的《元史類編》、魏源的《元史新編》、洪鈞的《元史譯文證補》、屠寄的《蒙兀兒史記》等;還有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元朝秘史》。這些書籍對《元史》作了不少增補考證,但仍有許多遺漏。直到清末民初柯劭忞撰成了《新元史》。
《元史》的版本很多,最早的是洪武刻本,洪武三年秋七月《元史》修成,十月便已“鏤版訖功”。嘉靖初年,南京國子監編刊二十一史,其中《元史》用的是洪武舊版,損壞的版面加以補刊,一般版心有嘉靖八、九、十年補刊字樣,是為南監本。萬曆二十四年(1596)至三十四年(1606),北京國子監重刻二十一史,《元史》也在其中,是為北監本。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又仿北監本重刻《元史》,是為殿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對遼、金、元三史的譯名進行了謬誤百出的妄改,挖改了殿本的木版,重新印刷,通稱乾隆四十六年本,這是最壞的版本,毫無可取之處。道光四年(1824),又對《元史》作了進一步的改動,重新刊刻,是為道光本。以後還有各種翻刻重印的版本,通常為治元史者所不取。1935 年,商務印書館以99 卷洪武本和南監本合配在一起影印出版,是為百衲本,此在通行各本中最接近於洪武本的原貌,為治元史的中外學者沿用了四十餘年。1976 年4 月,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元史》,以百衲本為底本,用其他各種版本進行校勘,還吸收了前人對《元史》校勘的成果,並利用了大量的原始資料,校正了有關史文,這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相關圖片

http://baike.baidu.com/pic/16/1161529207938804.jpg

http://www.51goushu.com/bookpic/20065/7543926067.jpg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