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杯·鶩落霜洲》

《傾杯·鶩落霜洲》這首詞是柳永落第離京後所作,詞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很出色,特別點秋景。

概況

【作品名稱】傾杯·鶩落霜洲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柳永
【作品體裁】詞

原文

傾杯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閒岸草、切切蛩吟似織。
為憶芳容別後,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雲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作者

柳永
(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宗朝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創作慢詞獨多,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賞析

這首詞是柳永落第離京後所作,詞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很出色,特別點秋景。這首詞用曲折多變的筆法描繪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著詞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構成一幅遊子秋日行吟的連環畫卷。
詞的上片寫景,點染出雨後夜泊的情狀。起首兩句描繪洲渚宿鳥,對偶工整,“落”字、“橫”字形容鶩鳥飛下和雁字排列的狀態,這是秋江暮色。“分明畫出”形容黃昏江上雨後清冷景象,著意繪出“秋色”,但江上行客的愁思,已隱然言外。“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邊作為背景引出行客。“小楫”即小舟是行客所乘,“夜泊”指停舟的時間,“葦村山驛”點出投宿之外乃荒村驛店。滿面風霜尤如靜湖石子,激起情感漣漪:山村夜,月明風緊,傳來羌管悠悠,吹出無限幽怨,真乃聞笛生怨。詞人這裡以設問提起,借笛聲以抒旅懷。“離愁萬緒”四字點題,揭出行客內心活動,接著以“蛩吟似織”烘托離愁。
詞人這裡借蟋蟀聲托出怨情,觸發起無限愁緒,由此引出下文。整個上片層層深入,細緻入微地勾畫了一種深邃幽遠的意境。
“為憶”之句,觸景而生情,抒寫別後思念。“憶”字寫思戀之情。以下再訴關山阻隔,魚雁難通,從而反映出內心的焦慮。“想繡閣”三句,為對方構想,伊人深居閨房,怎能體會出行客漂流天涯,“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處。這裡委婉曲折,構想奇警比女子自訴衷腸更為感人。“楚峽”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舊日的歡愛已散,接著轉筆歸到目前境遇,說明往昔“暮宴朝歡”都已煙消雲散,而此時孤村獨坐,惟有對月自傷。末尾兩句,以景結情,遙望京華,杳不可見,但見遠峰清苦,像是聚結著萬千愁恨,“目斷”與“立盡”都是加強語氣,這幅秋景中注入強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悵惘之情不絕如縷。
這首詞上、下片一氣貫通,渾然一體,感情起伏跌宕,把離情別苦渲染得淋漓盡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