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還描繪了記憶中文革時“大揭發”、“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從前輩到自己,作者以平實、真實的記憶組成一部文學作品。 “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 ——余秋雨語 第一卷 在我實足年齡還只有四歲那年,國小的老師來統計可入學的新生,那時我正與幾個小夥伴把媽媽的圍單當大幕,綁在八仙桌的桌腿上演戲,媽媽就笑著指了指我,對老師說 :“在地上爬著的要不要?”老師說:“怎么不要?登記!” 舊屋與旗袍(1) 舊屋與旗袍(2) 舊屋與旗袍(3) 舊屋與旗袍(4) 舊屋與旗袍(5) 舊屋與旗袍(6) 舊屋與旗袍(7) 舊屋與旗袍(8) 舊屋與旗袍(9) 舊屋與旗袍(10) 舊屋與旗袍(11) 舊屋與旗袍(12) 舊屋與旗袍(13) 舊屋與旗袍(14) 舊屋與旗袍(15) 第二卷 爸爸萎黃憔悴,眯著眼睛看了我們一會兒,然後叫了我們每個人的名字。讓我感到害怕的是他突然浮起一絲笑意,說:“我不要緊,家裡的事,安徽的叔叔會來幫助,你們要孝順祖母、媽媽。”說完又是一絲笑意。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1)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2)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3)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4)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5)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6)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7)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8) 叔叔走了(1) 叔叔走了(2) 叔叔走了(3) 叔叔走了(4) 叔叔走了(5) 叔叔走了(6) 叔叔走了(7) 叔叔走了(8) 叔叔走了(9) 叔叔走了(10) 叔叔走了(11) 叔叔走了(12) 叔叔走了(13) 叔叔走了(14) 第二卷(下) 這些老工人白天在廠里很可能是頤指氣使的造反派,但那只是在廠里,不是在外灘,更不是在外灘的夜間。在外灘夜間,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上海女人美麗的慍怒仍然如雷霆萬鈞。 冬天的斯坦尼(1) 冬天的斯坦尼(2) 冬天的斯坦尼(3) 冬天的斯坦尼(4) 冬天的斯坦尼(5) 冬天的斯坦尼(6) 冬天的斯坦尼(7) 冬天的斯坦尼(8) 關閉的窗戶(1) 關閉的窗戶(2) 關閉的窗戶(3) 關閉的窗戶(4) 關閉的窗戶(5) 關閉的窗戶(6) 關閉的窗戶(7) 關閉的窗戶(8) 隱秘的河灣(1) 隱秘的河灣(2) 隱秘的河灣(3) 隱秘的河灣(4) 隱秘的河灣(5) 隱秘的河灣(6) 隱秘的河灣(7) 隱秘的河灣(8) 隱秘的河灣(9) 隱秘的河灣(10) 隱秘的河灣(11) 隱秘的河灣(12) 隱秘的河灣(13) 隱秘的河灣(14) 隱秘的河灣(15) 隱秘的河灣(16) 第三卷 我聽到車門已在我背後“砰”的一聲關上,於是前面剛才還在往前擠的諸多肉體一下子彈了回來,全部壓到了我身上。胸口快要窒息,我艱難地扭過頭,從前面一個胖子的背脊窩裡騰出鼻孔,呼吸一口。 有人敲門(1) 有人敲門(2) 有人敲門(3) 有人敲門(4) 有人敲門(5) 有人敲門(6) 有人敲門(7) 有人敲門(8) 有人敲門(9) 有人敲門(10) 有人敲門(11) 有人敲門(12) 有人敲門(13) 有人敲門(14) 第五卷 幾天后,十二歲的小馬蘭拖著一個大木箱,裡邊塞著棉被和棉襖,擠上長途汽車向省城出發。岳父、岳母都分別向自己所在單位請假,說女兒實在太小,省城實在太遠,希望能送一送。兩個單位都不批准。這次長途汽車,坐了整整八個小時。 墓地和法院(1) 墓地和法院(2) 墓地和法院(3) 墓地和法院(4) 墓地和法院(5) 墓地和法院(6) 墓地和法院(7) 墓地和法院(8) 墓地和法院(9) 墓地和法院(10) 墓地和法院(11) 墓地和法院(12) 墓地和法院(13) 那一疊紙條(1) 那一疊紙條(2) 那一疊紙條(3) 那一疊紙條(4) 借住何處(1) 借住何處(2) 借住何處(3) 借住何處(4) 借住何處(5) 借住何處(6) 借住何處(7) 借住何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