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歐洲安全 內容簡介
蘇聯劇變10多年來,和以前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相比,現今的俄羅斯顯得有些步履蹣跚,但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俄羅斯再也不必回頭了。前車之轍後車之鑑,本書從理論和歷史的高度回顧評析了在俄羅斯―蘇聯―俄羅斯輪迴過程中,這個龐然大國的安全模式、對東歐曾經的遙控、在歐洲安全中舉足輕重的位置、與北約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展望一個新的歐洲安全體系將如何形成。俄羅斯和歐洲安全 本書目錄
前言第一篇安全環境與安全模式
第一章歷史的延續性
一從阿列克謝沙皇到彼得大帝
二從彼得帝國到“社會主義大家庭”
三蘇聯時期的安全環境優勢
第二章俄羅斯安全環境的惡化
一大國地位的喪失
二經濟狀況的混亂
三地緣政治環境的惡化
四軍事實力的衰弱
第三章傳統安全模式與安全觀念
一傳統的安全觀念
二持久的安全模式
三時空安全觀念的變化
第四章“後蘇聯時代”的衝突
一矛盾與衝突的基本類型
二俄羅斯的戰略選擇
三對歐洲安全的挑戰
第二篇安全問題與安全戰略
第一章俄羅斯與斯拉夫近鄰國家
一俄羅斯與烏克蘭
二俄羅斯與白俄羅斯
三俄羅斯與摩爾多瓦
四俄羅斯的戰略選擇
第二章俄羅斯與北歐、波羅的海國家
一軍事安全問題
二少數民族問題
三領土問題
第三章俄羅斯與中東歐四國
一聯盟關係的終結
二距離的進一步加大
三向西方爭寵,裂痕加深
四安全領域相互依存關係的消失
第四章俄羅斯與巴爾幹
一俄羅斯在巴爾幹的傳統利益
二俄羅斯與南斯拉夫
三俄羅斯與大巴爾幹地區
四俄羅斯與土耳其
第五章俄羅斯在高加索
一複雜而動盪的高加索安全形勢
二俄羅斯“安全利益”面臨的威脅
三俄羅斯的對策
第三篇俄羅斯與歐洲安全組織
第一章從“歐洲統一大家庭”到務實外交
一政策爭論與調整
二普京的務實外交
第二章俄羅斯與歐洲組織關係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歐洲的發展變化
二俄羅斯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
三獨立國協的發展變化
第三章俄羅斯與歐洲組織關係的制度化
一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二歐洲聯盟
三西歐聯盟
四歐洲委員會
五歐洲次地區組織
第四章俄羅斯與北約
一北約組織的基本情況
二北約東擴的提出與“和平伙伴關係計畫”的先行實施
三東擴時間表的制定與俄羅斯的堅決反對
四俄羅斯被迫妥協,北約完成第一批東擴
五北約東擴與反東擴之爭的深層原因
六北約東擴的深遠影響
結語
附錄
附錄一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
(1997年12月17日)
附錄二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
(2000年1月10日)
附錄三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構想基本原則
(1993年4月23日)
附錄四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構想
(2000年6月28日)
參考文獻
俄羅斯和歐洲安全 文章節選
俄羅斯與南斯拉夫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南斯拉夫的解體,巴爾幹再次成為俄羅斯利益的一個焦點。俄羅斯的巴爾幹政策並不是孤立的,對原南斯拉夫政策的爭論一直是在更大範圍內關於俄羅斯國家利益爭論的一部分。爭論的結果將極大地影響俄羅斯在未來幾十年的對外政策發展方向,特別是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
起初,蘇聯對南斯拉夫危機採取了較低的姿態,因忙於應付自身的問題,自顧不暇。在美國不願過深地捲入該危機的情況下,蘇聯同美國一樣,準備讓歐共體來領導這一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在這一時期,美蘇兩國的利益非常一致,都擔心南斯拉夫解體會開一個危險的先例,進而影響歐洲其他地區的穩定,蘇聯尤其害怕發生這種情況。於是,兩國便在幕後緊密合作,試圖阻止南斯拉夫解體,並遏制任何可能的連鎖反應。
蘇聯的解體並未對這種合作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合作持續到了1992年上半年。1992年5月29日,雙方的合作達到了高潮,俄羅斯支持聯合國對塞族的制裁行動。然而,俄羅斯對西方的南斯拉夫政策的支持在其國內受到了很大衝擊,許多民族主義者和一些民主派人士公開批評俄羅斯與西方合作的政策,指責當時的外交部長科濟列夫背叛了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塞爾維亞。
對科濟列夫所奉行的南斯拉夫政策的攻擊,是外交部與最高蘇維埃之間在對外政策上進行激烈鬥爭的一部分。最高蘇維埃的許多成員都嚴厲抨擊俄羅斯支持聯合國對塞爾維亞的制裁的行動,最強烈的批評來自俄羅斯議會國際事務和對外經濟關係委員會主席艾姆巴圖索莫夫。他指責說:“科濟列夫像奴隸一樣緊隨美國的路線,這完全沒有必要”,“俄羅斯本來有自己的利益,決不能在所有方面都效仿美國”。
隨後,艾姆巴圖索莫夫與國會憲法委員會執行秘書魯緬采夫一起,開始執行自己的外交政策,著眼於加強對塞爾維亞的支持,並對俄羅斯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公開執行親塞族的政策。1992年10月,在聯合國投票表決準備部署軍事力量來保證人道主義援助計畫的實施(10月13日)和前南問題倫敦國際會議(10月26―28日)召開前夕,艾姆巴圖索莫夫和魯緬采夫一起訪問了塞爾維亞,與塞族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了會談。在返回途中,艾姆巴圖索莫夫指責西方關於塞爾維亞集中營的報導,稱它是為了低毀塞族而散布的謠言。
艾姆巴圖索莫夫的批評代表了更大範圍內關於俄羅斯國家利益和對外政策的爭論。這一爭論分為兩派,一派強調俄羅斯與巴爾幹人民之間長久的種族、宗教和文化聯繫,特別是與塞族的關係;另一派則重視與西方維持良好的關係,希望俄羅斯加入歐洲-大西洋一體化框架。這次爭論再現了19世紀晚期泛斯拉夫主義和西方化之間的矛盾。如從前的狀況一樣,現代泛斯拉夫主義者由規模較小但聲勢浩大的少數民族組成,他們主張俄羅斯的巴爾幹政策,尤其是對原南斯拉夫的政策,應著眼於對斯拉夫兄弟提供援助,特別是對塞族的援助,而不應是與西方合作。他們還認為,德國和土耳其是企圖擴大在巴爾幹地區影響的主要競爭對手。
親塞族的泛斯拉夫主義典型代表人物是極端民族主義者日裡諾夫斯基。1994年1月底訪問塞爾維亞期間,他曾經警告說,任何對塞爾維亞的攻擊將被視為對俄羅斯的攻擊,並主張建立從“巴爾幹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斯拉夫人民聯盟。他還主張激進地修改歐洲地圖,特別是巴爾幹的領土劃分,建立以“斯拉夫金字塔”為基礎的巴爾幹新秩序。他宣稱,波士尼亞和黑塞格維納應由大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一分為二,成立以索菲亞為首都的大馬其頓,土耳其的歐洲部分應劃歸希臘,匈牙利應奪回斯洛維尼亞,等等。
科濟列夫,作為大西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試圖改變俄羅斯在巴爾幹作為斯拉夫保護者的角色。起初,他明確反對以種族和宗教關係為基礎的對外政策,強調與西方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從1992年中期開始,在民族主義者和一些有影響的民主派人士的壓力下,他被迫改變親西方的政策,轉而極力為塞族的利益辯護。
俄羅斯對原南斯拉夫政策的轉變,是俄羅斯整體外交政策轉變的標誌。從1992年中期起,俄羅斯的對外政策開始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在1994―1995年間,科濟列夫的許多講話中所反映的民族主義色彩使他的西方夥伴們大為震驚。後來,他解釋說,他是在開玩笑,目的只是想警告他們,一巳民族主義者在俄羅斯政治中獲勝,他們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事實的確如此,科濟列夫充滿民族主義色彩的講話是俄羅斯國內政治力量重心轉向民族主義方向的反映。這一轉變使科濟列夫的大西洋主義失去了基礎,並迫使他在許多場合按照民族主義的議事日程表行事,這不僅體現在對波士尼亞和黑塞格維納的政策上,也反映在其他政策當中,特別是俄羅斯的“近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