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是盛唐詩人杜甫作一首贈詞,內容深刻。

基本信息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詩文內容:

丹青引①贈曹霸將軍
作者:杜甫 盛唐詩人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②。
英雄割據③雖已矣,文彩風流今尚存④。
| 學書初學衛夫人⑤,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
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猶酣戰。
先帝玉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⑥下,迥立閶闔生長風。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
斯須⑦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僕皆惆悵。
弟子韓乾⑧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乾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
將軍畫善蓋有神,偶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
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土稟]纏其身。

注釋:

 ①丹青引:即繪畫歌。
②為庶為清門: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貶為庶民,也就成為寒門了。
③英雄割據:指曹操與劉備、孫權鼎立。
④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風度還能影響曹霸。
⑤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汝陰太守李矩妻,工隸書,王羲之曾從地學習書法。
⑥赤墀:宮內塗紅漆的台階。
⑦斯須:須臾,一會兒。
⑧韓乾:玄宗時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為師,後自成一派。

評析:

此詩當與前詩並看,互為補充。
詩起筆洗鍊,蒼涼。先敘曹氏乃魏武之後,今卻淪為庶人。然後頌其祖先業績和辭采丰韻猶存於身。開首就抑揚起伏,跌宕多姿。繼而寫曹氏在書畫上之用功進取,情操高尚。一生沉于丹青,不思富貴,不知老之將至。寫“學書”是襯托,寫“丹青”是點題。主次分明,抑揚頓挫,錯落有致。“開元”八句,集中頌揚曹氏人物畫的成就。“先帝”八句,細膩刻畫曹氏描繪“玉花驄”的經過。“玉花”八句,寫畫馬的藝術魅力,竟使真假難分,並以韓乾之畫作為反襯。“將軍”八句,寫如此精湛絕倫的畫師,竟在戰亂年代中落泊江湖,為畫路人賣畫為生,不禁發出世態炎涼之感慨,抒發自身晚年失意之悵惘。
詩在結構上錯綜神奇、然賓主分明。情感上抑揚起伏,搖曳多姿。詩的結句,更為歷代詩人所讚賞。清代翁方綱曾稱此詩為氣勢充盛,“古今七言詩第一壓卷之作”。

詩人簡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祖籍襄陽 (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裘馬清狂而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困頓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亂起,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麻鞋見天子,被任為左拾遺,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棄官西行,客秦州,寓 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嚴武鎮蜀,薦授檢校工部員外郎。次年嚴武死,即移居夔州。後攜家出峽,漂泊鄂湘,死於舟中。詩人迭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對杜甫的詩文評價:

杜甫的詩,人稱“詩史”。唐人孟《本事詩·高逸第三》中早就說:“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宋人胡宗愈《成都草堂詩碑序》也說:“先生以詩鳴於唐,凡出處去就、動息勞佚、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惡惡,一見於詩,讀之可以知其世,學士大夫謂之‘詩史’。”杜詩被稱為“詩史”,在於具有史的認識價值。他描寫了安史之亂前後的許多重要事件,描寫了百姓在戰爭中承受的苦難,以深廣生動、血肉飽滿的形象,展現了戰火中整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軍陳陶大敗,繼又敗於青坂,杜甫有《悲陳陶》、《悲青坂》;收復兩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度兵圍鄴城,杜甫寫了《洗兵馬》;後來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員而沿途徵兵,杜甫寫有“三吏”、“三別”。
杜詩不僅提供了史的事實,可以證史,有些還可補史之不足或失載,如《三絕句》中寫到的渝州、開州殺刺史的事,未見史書記載,而從杜詩可見安史之亂後蜀中的混亂情形。《憶昔》則描述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遊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這是常被史家用來說明開元盛世的一首詩。寫時事,不始於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以如此廣闊的視野,並如此頻繁地寫時事。
當然,作為“詩史”,杜詩絕非客觀的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風格表達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龍說:“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少陵編年詩目譜附記》)杜甫的詩涉及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有關政治、經濟、軍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無不浸透了詩人的真情實感。例如杜甫中年時期的傑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北征》,裡邊有抒情,有敘事,有紀行,有說理,有對於自然的觀察,有對社會矛盾的揭露,有內心的衝突,有政治抱負和主張,有個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國家與人民的災難和對於將來的希望。這兩首長詩包含這么多豐富的內容,作者的心情波瀾起伏,語言縱橫馳騁,證明他在這不幸的時代,面對社會的種種現象都敏銳地發生強烈的感應。這樣的詩是詩人生活和內心的自述,也是時代和社會的寫真。
杜詩的形式多種多樣。他令每種詩的形式都得到了新的發展。在五言古詩里,他善於記載艱苦的旅程、社會的萬象、人民的生活以及許多富有戲劇性的言談動作,最顯著的例子是《羌村》、《贈衛八處士》、“三吏”、“三別”等。在七言古詩中,他擅長抒寫或豪放或沉鬱的情感,表達對於政治和社會的意見,如《洗兵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五、七言律詩占杜詩的一半以上,功力甚深。五律已見於杜甫的漫遊時期,七律名篇多產生於到達成都以後。杜甫深厚的感情在五律中得到凝鍊,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發揚。五律名篇有《春望》、《天末懷李白》、《春夜喜雨》、《水檻遣心》、《客夜》、《旅夜抒懷》、《登岳陽樓》等;七律名篇有《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樓》、《閣夜》、《詠懷古蹟五首》、《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杜甫還寫了許多五言排律和多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發展,其中《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長達一千字。杜詩中的絕句基本上都是在漂泊西南的最後十一年所寫。由於古詩和律詩的巨大成就,杜甫的絕句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在即景抒情、論詩懷友、吸取民歌精華等方面,杜甫的絕句仍有不少貢獻。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歷來公認是唐代詩壇上的雙子星座。李詩不假人工,如行雲流水,是後人可慕而不可學的天才美、自然美。而杜詩沉鬱頓挫、深刻悲壯、氣勢磅礴,卻又嚴格收納在工整的音律節奏中,抑揚開闔、起伏呼應,都合乎於規矩,是人人可學的人工美、藝術美。羨太白之灑脫超俗者,多推崇李白。慕子美之學深品正者,推尊杜甫。 正如嚴羽《滄浪詩話》所說:“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