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士人遷移與文化交流》

《中古士人遷移與文化交流》

本書通過對中古江淮之間士人流動與文化交流的透視,展現的正是這樣一幅生動而又包含幾多辛酸的圖畫。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在魏晉南北朝研究圈內的青年學者中,永平的勤奮、踏實、敏銳乃至敏感,是許多中老年學者公認的,也是同輩如我十分敬佩的。因其勤奮,永平三十餘歲便在學界嶄露頭角,四十剛過在職取得了南京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學位,而十多年的勤奮耕耘,成果纍纍,個人專著兩部,論文則不知多少篇了,有時我見到永平,會開玩笑說:“兄弟,照顧一下,我來不及消化呢!”話雖這么說,只要見到永平的文章,我還是會抽時間看看的,因為值得,因為有收穫、有啟發甚至有驚喜,而這緣於永平論著的行文實在而少虛言浮語、資料紮實而多敏銳解說、論題新穎而又立論堅強,我尤為喜歡者還在於永平對歷史之人與事的深切體悟!我常常感嘆:以永平的儒雅氣質、人文性情、社會關懷以及強烈的文化使命感、高度的學術責任心,去研治漢魏六朝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真是契合無問,難怪永平的東西那么有感覺,他是把自己放到了那個時代,他是在用心地做著學問!
置身於研究對象的時代、並且以“心靈深處的那份情感積澱”尋求感覺,永平所著《六朝江東世族之家風家學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版)算是個典型。記得是在兩年前的夏天,有幾天時間,我或坐或臥地讀著這部30萬字的著作,並不時記下點什麼,為了寫書評。那是難忘的幾天。那幾天的天氣有些悶熱,我又自來對空調頗為“感冒”,而品味永平的大著,卻使我的心境收穫了一份難得的清涼:如同充滿了別樣魅力的六朝江東世族之家風家學一樣,永平的這部著作,也充滿了理解、關切、同情、感慨與智慧!讀這樣別具魅力的著作,起碼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在浮躁功利的當今社會,最具貴族氣質的六朝時代,已久被社會大眾遺忘了,而如永平、如我這樣的物質上的沒落“貴族”、精神上的富有“貴族”,對六朝時代卻特別地能夠理解與關切,特別地能夠引發同情與感慨,我們的心力之所以長久投注在那遠去的時代,大概正是珍惜這難得的感受吧。

內容簡介

在通訊和交通等信息手段十分落後的古代社會,學術文化的傳播一般是通過士人來直接實現的。他們總是懷著一種強烈的文化意識,自覺以傳承為己任。這決定了他們在文化交流和變遷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華民族學術文化融合、發展的每一頁,都凝聚著他們的辛勞。但他們的命運又往往取決於大的社會環境,與統治者的文化修養、文化政策密切相關,所以,又總是坎坷曲折,充滿荊棘。

作者簡介

王永平,1962年出生,江蘇南京市人,歷史學博士。現為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中古社會文化史的研究,對六朝時代的世族文化,江南區域社會史及南北文化交流史等課題有較為深入的探討。先後出版有《六朝江東世族之家風家學研究》、《擁抱文明——十六國北朝社會改革的啟示》的學術著作,並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漢學研究》等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專題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序胡阿祥
前言
第一章 兩漢時期江南士人群體的成長與區域社會文化的發展
 一 西漢時期江南士人的顯露
 二 東漢時期江南士人群體的壯大
第二章 漢末士人之流動與劉表政權之興衰
 一 荊襄士人的歸附與劉表政權的建立
 二 異域士人匯聚荊州與學術文化的短暫繁榮
 三 士人離棄與劉表政權的衰亡
第三章 孫吳時期僑寓士人的學術文化貢獻
 一 漢末北方文士之南徙及其“江東化”
 二 僑寓士人代表的文化修養及其興學傳教
 三 僑寓士人的學術研究與文辭創作
第四章 孫吳時期之學術文化風尚
 一 孫吳統治者之文化素養及其文化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