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手絹》

《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邊,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這首陪伴了多少人童年時光的歌曲,鏇律優美依然,一首經典的兒歌可能勾起你無數美好的回憶。

曾幾何時,那時的小孩子沒人不會唱《丟手絹》,幾個人圍成圓圈蹲坐在一起,一個人拿著手絹繞著圈走,然後悄悄地把手絹丟在某個人的身後……那時的歌曲沒有“情”和“愛”,純淨卻一樣讓人快樂。這首耳熟能詳的童謠帶給那時的孩子無盡的樂趣,留給現在已成人的“孩子”無窮的美好回憶。

基本信息

《丟手絹》漫畫《丟手絹》漫畫

簡介

歌曲:《丟手絹》作詞:鮑侃 作曲:關鶴岩

歌詞

《丟手絹》 《丟手絹》

《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
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
大家不要告訴他,
快點快點捉住他,
快點快點捉住他。
快點快點捉住他。

(Repeat)

關於作者

作詞:鮑侃

《丟手絹》唱了幾代人,知道這首歌的詞作者卻不多。這首歌的詞作者是鮑侃,1916年出生在寧波一個農民家庭,上過國中。抗日戰爭爆發後,毅然辭去教員工作,北上抗日。先在山西參加抗日決死隊,後於1937年底到延安,從此在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里戰鬥了半個多世紀,歷經坎坷,信念愈堅。《丟手絹》這首兒歌是她在延安保育院工作時為孩子們創作的。後從全國婦聯離休。沒想到這首兒歌經關鶴年同志譜曲後竟傳唱至今。丈夫是紅軍幹部蔡國銘,二人的結合是賀龍將軍的大媒。

作曲:關鶴岩

關鶴岩不僅自己創作頗豐,還長期擔任陝西音樂界的主要負責人,他曾與人聯合創作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陝北民歌五首》,經《人民日報》整版刊發,轟動大江南北,而他1948年譜曲的兒歌《丟手絹》,更是家喻戶曉,深受少兒喜愛,至今流傳不衰。他曾是陝西省音協第一任主席,陝西歌舞劇院第一任院長,還曾任陝西省樂團團長、文聯副主席等職,但這位錫伯族的東北漢子,平生自甘淡泊。關鶴岩於2005年12月19日辭世,享年85歲。

簡譜

《丟手絹》簡譜《丟手絹》簡譜

同名遊戲

起源與歷史

丟手絹起源於公元1243年左右,由黎族人民所創,後來由黃道婆帶到了上海,並很快傳到中原地區。

工具介紹

手絹也叫手帕,是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由頭巾演化而來。現在正被紙巾替代。

玩法

多人遊戲。開始前,推選出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坐下。遊戲開始,大家一起唱歌,“丟啊,丟啊,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邊,大家不要告訴他。 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

在歌謠唱完之前,丟手絹的人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後。被丟了手絹的人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然後迅速起身追逐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奔跑,跑到被丟手絹人的位置時蹲下,如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如果被丟手絹的人在歌謠唱完後仍未發現身後的手絹,而讓丟手絹的人轉了一圈後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輪丟手絹的人,他的位置則由剛才丟手絹的人代替。

和丟手絹相似的遊戲是揣包兒,先選出一名兒童為“揣包”,其餘的兒童圍成圈而坐,各以自己的衣襟作兜。“揣包”者暗將手帕依次在每個兒童的兜里揣一下,乘某兒童不注意,把此手帕留在某兒童的兜中。揣包兒時,“揣包”者一邊揣一邊念道:“揣、揣、揣包兒,包兒不吃靈芝草,得兒窩兒往家跑。”反覆念唱數遍,直到他認為時機成熟為止。當他跑到兜兒留有手帕的那個兒童時,如果該兒童尚未發現兜里婦物,“揣包”者就對他說:“開包我吸菸!”該兒童就算輸了,於是就換他來揣包兒。如果該兒童預先發現了自己兜里的手帕,在“揣包”者來時,他就會搶先說:“開包我吸菸!”這就意味著“揣包”者輸了,他還得當“揣包”者,遊戲重新開始。

意義

1、有利於孩子應變能力的發展

此遊戲能有效促進幼兒身體基本動作的發展,提高大肌肉的運動機能。在遊戲過程中,幼兒始終處於主體地位,並保持著身心愉悅的精神狀態,這對形成幼兒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具有積極的意義。

此遊戲可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身體的靈活性和在公共場合的表現能力。

2、成人也可以玩童年遊戲。

對於童年遊戲的盛行,心理專家認為:這與70、80年代青年的成長年代有重要關係——現在的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小時候在家大都倍受呵護,如今踏上工作崗位,遇到最頭痛的問題不是能力,而是複雜的人際關係。因此,回到童年是很多70、80年代人的渴望。這種渴望通過玩童年遊戲可以得到暫時滿足。
除了滿足內心的渴望,玩童年遊戲還有神奇功效——改善人際關係。心理專家表示:當年輕白領的人際關係壓力通過完玩丟手絹、拍洋畫滾鐵環等童年遊戲釋放後,他們的人際關係會明顯改善。

相關視頻

歌曲《丟手絹》

玩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