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音樂家訪談錄 內容簡介
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古爾德、小號手馬薩利斯、小提琴家鄭京和……創造出豐富多彩而又具有強烈個性的世界!在這本訪談錄中,ULLA Colgrass向二十二位世界頂尖的音樂家提出了一般愛樂者、音樂學生和唱片收藏家心中的各式疑惑。這二十二位音樂名家是熱切地談論了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並且詳盡敘述了所受的訓練和早年演出的情況――這些珍貴的訪談記錄,使《世界著名音樂家訪談錄》一書成為“生存技巧”和“演出心理”方面的實用參考資料,本書也是一部世界一流音樂藝術家暢談人生、暢談藝術的一部佳作。世界著名音樂家訪談錄 本書目錄
《世界著名音樂家訪談錄》中的二十二位音樂家
羅伯特・艾特肯(Robert Astken) 長笛
愛莉・阿美玲(Ellg Ameling) 女高音
伊斯特凡・安哈特(Istvan Anhalt) 作曲
詹姆斯・坎貝爾(James Campbell) 單簧管
鄭京和(Kyung Wha Chung)
莫琳・福雷斯特(MaureenFOrrester) 大低音
維吉爾・福克斯(Virgil FOx) 管風琴
麗芙卡・戈蘭尼(Rivka Golani) 中提琴
吉倫・古爾德(Glenn Gould)鋼琴
克里斯多福・基恩(ChristoPher Keene) 指揮
安東・屈爾蒂( Anton Kuerti) 鋼琴
埃里希・萊因斯多夫(ErichLeinsdoff) 指揮
馬友友(Yo-Yo Ma) 大提琴
溫頓・馬薩利斯(Wynton Marsalis)
奧福德弦樂四重奏團(The Orford String Quartet)四重奏
阿瑟・奧佐林斯(Arthur Ozolins) 鋼琴
默里・謝弗(R.Murray Schafer) 作曲
理查・斯托爾茲曼(Richad Stoltzman) 單簧管
泰莉莎・斯特拉塔斯(Teres Stratas) 女高音
喬恩・維克斯(Jon Vickers) 男高音
伊迪絲・威恩斯(Edith Wiens) 女高音
平杏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 小提琴
世界著名音樂家訪談錄 文章節選
音樂家和他們的藝術世界
(加)尤拉・高格蕾絲
"音樂家是些什麼人,他們是乾什麼的,對此我們的很大一部分聽眾感到莫測高深……。只要聽說一個音樂家真的在那兒說英語,並且會拿自己開玩笑,又有人情昧,那么,他們心目中那個身材魁梧、不苟言笑而滿頭白髮的音樂家的形象便化為烏有。"美國指揮家克里斯多福・基恩在我們的交談中如是說,這次談話是這本訪談錄的一章。
多年來我早已注意到音樂家及其北美聽眾之間在思想交流上的這種隔閡,它終於促使我於一九七八年創辦了《音樂雜誌》。
作為一個歐洲人,我並未被"古典"世界所嚇倒,我知道音樂家是各色各樣的,他們具有熱情、幽默和創造力--猶如本大陸的許多人欣賞作家和演員那樣。只憑音樂評論顯然不能彌補這裡的音樂家和聽眾之間的隔閡,因此我和合作出版人安妮・巴雷特決定將《音樂雜誌》辦成音樂家談論其藝術和生活的論壇,而評論性見解大多只限於碟評和書評。本書所收訪談錄,選自我擔任該雜誌編輯的十年期間所進行的約五十次採訪筆記。
在這些訪談錄中,我希望對他們的創作過程進行探索,並了解那些推動了偉大演奏(唱)家成材的外在力量。吉倫・古爾德、愛莉・阿美玲、溫頓・馬薩利斯、鄭京和、喬恩・維克斯、泰莉莎・斯特拉塔斯……。他們各自創造的是多么豐富多采而又具有強烈個性的世界!他們並不孤芳自賞,而是熱切希望談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總是慷慨地撥出時間和提出想法。
這些訪談的環境有時是不尋常的。當我為了能恰當地欣賞作曲家默里・謝弗的作品而不得不於清晨四時在安大略的一個遙遠的湖泊和他會面時,自己也感到吃驚。那時他即將演出他的一首環境樂曲,其中涉及長號、野生動物、戲劇效果以及太陽透過露靄噴薄而出時湖上的特殊音響。在一餐暖人的早飯後,謝弗傾吐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的反傳統的藝術觀。
鋼琴家吉倫・古爾德為我們的會晤設定了另一種舞台--他根本不想親自見面。一般情況下他是不接受採訪的,不過他一向支持我們的雜誌,因此同意了,但是需依他自己的安排。根據經驗我知道他一定要做貝爾電話公司的最佳顧客,因此我準備了許多磁帶,並將錄音機放在電話機旁。他講話速度很快,但非常清晰,可以逐字逐句加以引用,有時還故意唱反調,說什麼"有個可笑的說法,認為背景音樂非常有害,但我絲毫不覺得它有害。" (他的同行安東・屈爾蒂則相反,他說繆扎克背景音樂"一隻耳朵進,另一個什麼洞孔出?")我們談了兩個多小時,他的注意力沒有明顯的鬆弛,只是由於磁帶用完了談話才中止。他要求在發表處理自己忠實記錄下來的見解,我還是感到興趣盎然。在一次長時間的深夜電話交談中,他提出一百五十處改動!他絲毫沒有盛氣凌人的樣子,我的寫作他只宇未改,但對他本人的話,他是反覆修改,精益求精,那架勢就像人們熟悉的他在每次錄音時要求那些技師做到的那樣。現在回想起來,和作為編輯的吉倫・古爾德合作,就像採訪這位鋼琴家一樣的其樂無窮,而且還有一份意外的收穫,得以欣賞他即興模仿一些名人,真是唯妙唯肖。
和愛莉・阿美玲的會晤是在最糟糕的環境下進行的:在一家喧鬧的旅館餐廳里,她正急匆匆地用早餐。要不是她具有藝術歌曲歌唱家的心靈深處所固有的那種異常的集中力和對於細節的關注,這次談話很可能流於泛泛而談。整整半個小時,在這位女高音歌唱家褐色眼睛的灼灼目光下, 有關音樂會歌唱家的許多謎團得到了滿意的解答。但是第二天阿美玲又從華盛頓 D. C.打電話給我,確定某一問題是否完全闡述清楚了。我意識到,膚淺與否的問題只有她心中有數,而她之所以獲得如此成功,原因之一就在於她的個性與藝術歌曲這門藝術的完美協調。阿美玲對古爾德認為音樂會是"徹頭徹尾的浪費性活動"這--觀點感到憤懣。她覺得"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心靈要互相接觸,……沒有(比音樂會)更好的地方了……這是你在唱片中絕對得不到的。"
幾乎每一位音樂家都迫切希望從事教學,這種培育下…代的強烈要求是個有趣的特徵--仿佛音樂家們都不言而喻地感到有義務向下一代傳道授業似的。當然,--流的獨奏家們個個忙得不
亦樂乎,可是,如果日程中排不進教學活動的話,他們…定會表示歉意。對於教學的心馳神往是因為每位音樂家的出身背景而自然形成的。本書中所有音樂家都詳盡敘述了各自所受的訓練和早年演出的情況,從而使這些訪談錄成為生存技巧和演出心理的一份有用的參考資料。
每個人在提出忠告時的那股認真勁兒,使人們更加注意到獨奏家可能是多么敏感。在音樂會上獨奏或獨唱常常是一種孤獨的生存方式,有些非常堅強的個性是歷盡乾辛萬苦而造就的。這個領域間或會使人變得稍微有點怪誕,但那也可能是最優秀的演出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認為音樂家只對自己的圈子感興趣的說法似乎缺少依據;他們常常密切參與其他藝術形式,並對世間事態持有獨到有力的見解。閒暇時間他們喜歡從事農業耕作(維克斯)、繪畫(鄭京和與麗笑卡・戈蘭尼)、寫作(謝弗)、垂釣(艾特肯)以及其他愛好。二十二位音樂家們一一講述了各自在音樂以外的私人生活。
我進行這些採訪的主要目的是聆聽並提出一些音樂會聽眾可能會問的問題。我並未從評論的角度來看待每位音樂家,因為在這方面別人已經做了充分的工作。大多數讀者無疑已通過音樂會和唱片而對這些藝術家形成一定的印象,所以本書只是為這些音樂家提供一個論述其工作與生活的論壇。
正如我們欣賞這些傑出表演家一樣,他們也絕不會忘記我們這些聽眾為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所貢獻的清新靈感。已故管風琴家維吉爾・福克斯興高采烈地抓住了這一點:"當你終於認識到什麼東西最能促使你發揮作用而和它結盟時,那種感覺是妙不可言的。你真的騰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