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良相:一位老中醫的傳奇人生》

《不為良相:一位老中醫的傳奇人生》

從少年到青年,《不為良相:一位老中醫的傳奇人生》的主人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自尋艱險去自我磨鍊,越是困難他越是向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他學了醫,行了醫,卻沒有因之而發財,只是一心一意地把為病人醫好病作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因此也才使他獲得了人們的稱讚,實現了"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人生理想。

作者簡介

肖渭,1943年2月1日生,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人。7歲進私塾,苦讀四書五經,15歲縣立中學畢業。因自1950年拜師學醫,至今仍以行醫為生,一生酷愛讀書。
目錄

來到人間
烏陀的童年
國中生活
失學少年
走進婚姻
在瑞金
再回於都
亦醫亦師
願為良醫
花甲之後
後記

前言

十月懷胎,嬰兒要出世,誰也不可能捂住,就這樣,一個本不該出世的人,終於來到了這個吃人的世界。
那還是一九三三年農曆十二月初三的下午,烏雲蓋天,大雪紛飛,他的母親躲在鄉下一間又黑又潮濕的破舊冷屋子裡,忍著難熬的宮縮劇痛,一聲不哼地把他擠了出來。從他落地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就注定了他不敢哭叫也不敢嬉笑,一切嬰兒的自由都與他無緣。母親怨他不該出生,父親恨他生不逢時,一個連父母親都認為不該出世的人,可以預見他的未來必然艱難坎坷。
幼兒的天真活潑他不敢有,童年的快樂爛漫他不敢奢求。母親的責難、父親的憐愛,對於他來說都是陌生的。母親說他是在一個雜草棚中的撿來的,既沒有父親也沒有母親,她只是帶養他的一個奶媽。他不知道他的父母究竟是誰。事實上他的父母每天都在他的身邊,但就是瞞著他不敢相認,這使他形成了一種特異孤獨又求群的怪僻性格。
從少年到青年,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自尋艱險去自我磨鍊。不這樣,他又能怎樣?越是困難他越是向前,似乎只有向困難搏鬥才能暫時消解他內心的痛苦。這也就造成了他知難而進的大無畏精神。這在他日後的工作、生活鬥爭中起到了特殊的推動作用。
在青壯年以至老年時期,他一直認為“人生就是鬥爭”。而鬥爭又是一門科學的學問。人生如果失去了鬥爭,也就等於停止了生命的活動,人類如果沒有鬥爭(有人說是競爭),也不會有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他的整個人生旅途幾經挫折,幾回勝利,何止是三起三落。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進,再跌倒,再爬起,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終於認識了自己、戰勝了自我。
他曾經想過殺人,但又不知該死的是誰。那么多的壞人,那么多的怨敵,那么多該死的仇人,那么多侮辱欺凌過他的腐敗分子,他都想報仇,他又殺得了那么多嗎?不能,確實不能。他也明白,即使他能夠殺得了不多不少的幾個,就算不與之同歸於盡,最終也要么被被殺人的親人追殺,要么被緝拿綁赴刑場遵從“殺人償命”的法條。這又值何?何況他上有老母下有兒女,更有許許多多曾經撫育和幫助過他的親朋好友和恩人。仇殺不盡,恩尚未報,所以他又認為生命不是屬於他自己的。正確地說,生命應該屬於善良的人民,屬於有益於人民的事業。他的降生首先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加美好,然後才想到自己的存在。道理很簡單,因為有了別人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他才能夠活著。所以他決定以德報怨,把滿懷的才能無私地奉獻給一切需要他的人們。所以他一個人也沒殺,反而捨己為人——去救人。他認為救的人多比殺的人多要好得多。正如古話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可是他雖然沒去殺人,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還是急功好義,尤其是遵守武德中規定的“三要七不準”的接傳誓言,被人們稱為“管閒事老叔”。
世界觀的形成,生死觀的確定,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現在他已走向晚年,來日苦短。但他還是為了美好的明天,為了未竟的理想事業鍥而不捨,老驥伏櫪,還要為世代後人留下一些有益的東西。
不該出世的人終究還是出了世,究竟他能留給祖國和人民多少有用的東西?還是那句老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作者
二零零零年二月五日于于都

精彩書摘

還在他母親肚裡的時候,就注定了他是一個罪孽。她,曾被捆綁吊打過多次,還被那些慘無人道的惡棍們在陰道里放過三個點爆的大爆竹,但沒有引起流產;她又曾懸樑自盡,吊頸的袂帶斷了,從高處跌下來,也沒有引起流產;最後從二樓跳到地上,又從一棵高大的桂花樹上跳出了圍牆,踝關節和小趾都摔歪了,但還是沒有流產。他終於在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從母親的子宮裡躦了出來,赤條條烏油油的身上還掛著許多模糊的血絲,黏附著許多的胎膜。來不及燒水洗淨,婆婆就用一件破爛不堪的衣衫把他包裹起來了。嬰兒出生後總得取個什麼名字的。婆婆見他膚色黑油,便叫他烏陀。也就是這個烏陀,等到他七歲讀書時才取名肖渭。現在家鄉的人們中也還有很多人叫他烏陀的。
不知是什麼原因,這個名叫烏陀的人,怎會那么頑強地到這個人世間來。因為他的降生,卻給他的父母帶來了殺身之禍。
一九零二年,他的母親孫東鳳出生在上窯孫祖園的家裡。那是一個破落的書香門第,像不像孔乙己那樣子的寒酸倒不清楚。當她的父母雙亡之後,她的哥哥為了謀生跟著彈棉被的師傅到台灣去做手工去了。她才九歲的時候,高排子大地主家族中一個總管羅考祥便和她的祖父說妥,把她說給大地主肖聲華做兒媳婦。
聲華的獨生子肖全發是一個屙屎在褲襠里都不知換洗的痴癲病患者。憑著煤妁之言,父母之命,一九二三年冬天裡,用了張燈結彩吹吹打打,把一個孫東鳳塞進了花轎,抬進了肖聲華家的大門。拜堂時男女都由傭人攙扶和簇擁著,進入洞房鬧房時也從嬉笑酒氣中過去了。只有等到夜深人散,剩下肖全華像木雞一般站著不動也不說的時候,孫東鳳才發現嫁的這個丈夫是一個十足的杲佬。她泣啜,她悲哀,她憂傷,她寂寞,她甚至想去尋死。從此,她便做了封建禮教的殉難人。
在默默無聲的生活中她尋思著自己的命運。有時候她強裝笑臉伴大夥,有時候暗自痛哭獨悲傷。日裡姑嫂們陪伴的嬉笑和安慰,公公婆婆的倍加關照,使得她活又不是,死又不能,只有見到丈夫的時候卻巴不得把他的影子都跺踩幾腳。每到晚上當公公交代她要幫助全發仔蓋好被子,不要凍壞了他的時候,她卻為難了,他究竟是丈夫還是冤家啊!難道與她同床的是一個無知無覺的三歲小孩嗎?於是她夜夜暗自流淚,時日一久眼睛模糊起來,有一隻開始失明了。原來豐滿健美的青年婦女競在長期的精神折磨下,慢慢地消瘦了,原來明亮的眼光也失去了神采。在那個地主家裡她號稱主婦之一,但實際上卻變為了封建禮教枷鎖下的精神奴隸。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怎叫她不悲傷,不痛苦,不無浮雲迷霧般的厭世感!
是的,作為一個不幸的封建婦女,她是可憐的。一個痴呆病患者不會性交,這也是他父親所完全理解的。怎么辦呢?必須有後呀!苦惱了。平常只要自己對媳婦稍關心和親近一點兒,隨即會遭到老婆王氏夫人的妒忌和埋怨,甚至吵鬧不休直至打架。這樣的媳婦是難做啊!因為凡屬正常的青年婦女除去溫飽以外,無可非議地說,確實也需要來自異性的愛情,俗話說得好,塘中無水即養魚不住。
黑夜深沉,漫漫無邊,人生之路茫茫兮,何所探求?孫東鳳何去何從,又給她下了一筆人生的賭注。說是授意的毒辣不能算,說是長工的愚蠢也不算,若說是的曖昧更不能算。人生為了活著,總得殺出一條希望的道路。於是年輕的肖山壽和孫東鳳好上了,而且是在肖聲華的默認下許可的。這樣才使孫東鳳留下了一條苟且餘生的活路。
“怎奈時不利兮騅不馳。”有了肖山壽,她雖生了一男一女,皆因封建迷信的毒害以及醫療科學事業不發達都因病天亡。接著便是大紅軍來了,一九二七年的土地革命,給封建地主階級帶來了滅頂之災。
地主肖聲華因為兒子傻瓜獨守家門,沒有跟其他地主分子逃亡贛州,以致公婆兒媳全部在磊石被游擊隊所俘。根據那時的情況,對於地主豪紳主要是罰款籌集軍餉,賠本的生意誰也不願意去做。關押著的肖聲華的一家人中,肖聲華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鴉片菸鬼,他老婆是個細腳蹺蹺的瘦弱老婦,唯有他的兒媳婦正青春時期,雖然目不識丁,倒是身強力壯。至於他那個寶貝傻瓜兒子,紅軍看班房的人也真有識別能力把他趕了出去,懶得供他的飯,可是早上攆出去下午他倒又回去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那是關犯人的班房!
肖聲華一家四口除孫東鳳外,其他三人相繼死亡。由當時的鄉蘇維埃政府主席黃春堂批准自由結婚嫁給了肖山壽。
受盡了嚴刑折磨的孫東鳳已經是遍體鱗傷,連爬也爬不動,只是苟延殘喘的一具拖屍,由肖山壽背回了家裡。一個打了幾十年光棍的光棍漢,從此便有了一個傷得可憐的老婆。她的婆婆見了她也真是又痛又愛。在他們提屎端尿、餵湯飼藥的細心照料下,逐漸她又恢復了青春的活力。她的心情是悲傷的,原來的公公婆婆沒有了,怎也不免有些憂哀。對於痴呆的丈夫雖然毫無夫妻的感情,但由於他的被殺,也免不了在心靈上帶著一點傷痕。這也是人之常情。對於不嫌棄她的肖山壽,她是感恩不盡的。正因為他們母子給了她第二次生命,並不時地撫慰著她憂傷的心房。在那樣的年月,青春的婦女像逃離牢籠的驚鳥,像掙脫枷轅的瘦馬,急需有個棲身之所。說得再實際一點,孫東鳳也確實需要異性的情愛,因此,他們很自然地結合在一塊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