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涓生受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對當時的統治階級懷有不滿,但又不能與社會決裂。他感到孤獨、空虛和寂寞。這時,子君闖進了他的生活。
子君是一個叛逆的女性,她在追求個性解放,衝破封建家庭牢籠時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決態度和勇敢精神,贏得了涓生的愛慕。他倆無視社會的嘲諷和流言蜚語,毅然結合在一起。生活條件雖不優裕,但兩顆心卻沉浸在愛情中,還有過短暫的幸福生活。然而,他們畢竟閱歷不深,他們不理解在黑暗的封建社會下,是不可能有長久的幸福和安寧生活的。
無情的現實,使他們陷入了困境和矛盾,接踵而來的是:繁忙的家務勞動;愛情上因缺乏新的滋養,逐漸停滯、凝固;加之兩個人在性格、思想上的差異,發生了一些摩擦。更嚴重的打擊是,他們不能為社會封建勢力所容許的那種超越規範的結合,終於導致涓生被解除了在教育局的職務。
涓生曾一度寄希望於依靠自己的翻譯工作和著述生活,但很快就遭到現實的殘酷嘲弄。面對黑暗的社會和冷漠的家庭,涓生醒悟到,他們沉浸在盲目的愛情之中,而將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他決心趁自己的翅膀還沒有忘卻張動的時候,去尋求新的生活道路,可是他對這一道路也還並不確切地了解。
涓生的變化,引起了子君的疑懼;子君在愛情上所作出的試探,更激起了涓生的煩惱和痛苦,迫使他偏激地向子君剖析了他們大半年來共同生活的不幸,表明他們的盲目愛情生活應該結束了。曾為尋求愛情幸福而顯示過勇敢和迸發過性格火花的子君,終於因受時代的局限,在愛情的幻滅中,在旁人賽過冰霜的冷眼下死亡了。
子君死後,涓生陷入極度悲哀與終結恨之中,他譴責自己是一個卑怯者,痛斥自己不該讓子君負著重擔在絕望中走盡人生的旅程。涓生在哀傷子君去世後,堅定地表白:“我要向新的生活跨進第一步去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我的前導。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林盈 | 子君 | |
王心剛 | 涓生 | |
李連生 | 擦雪花膏的小東西 | |
劉釗 | 鮎魚須老東西 | |
李長樂 | 小官太太 | |
劉曉華 | 女傭 | |
譚天謙 | 局長兒子 | |
許忠全 | 子君叔父 | |
黃宗洛 | 老拔貢 | |
蔡明 | 鄰居家女孩 | |
蔡明 | 子君叔父家傭人 |
參加演出者 | 陳志堅、勞力、任申、曹翠芬、王秉林、韓廷琦、、封順、、周森冠、管宗祥、黃素影、戚力、張耀德、袁思達、王振榮、鄭保民、李健、王彪、劉宗 |
職員表
原著 | 魯迅 |
導演 | 水華 |
編劇 | 張瑤均、張磊 |
攝影 | 鄒積勛 |
配樂 | 杜鳴心 |
剪輯 | 傅正義、延娥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1982年 | 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導演 | 水華 | 提名 |
最佳攝影 | 鄒積勛 | 獲獎 | ||
最佳美術 | 陳一雲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傅正義 | 獲獎 | ||
最佳道具 | 楊允銘、張先春、武振山 | 提名 | ||
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獎 | 《傷逝》 | 獲獎 |
影片評價
影片根據魯迅的短篇名作《傷逝》改編,忠實於原著的精神,揭示出涓生和子君在悲劇發展中不同的性格特徵,表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個人奮鬥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和婦女問題其實是一個社會解放問題。影片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涓生的手記”貫穿始終,並出現大量回憶、幻想、幻覺等主觀鏡頭,使其體現了原小說沉鬱、凝重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