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雙葉植物類]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學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等。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翼瓣與龍骨瓣分離,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於巴西、中國、埃及等地。可用於制皂和生髮油等化妝品的原料。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莖和分枝均有棱,被黃色長柔毛,後變無毛。葉通常具小葉2對;托葉長2-4厘米,具縱脈紋,被毛;葉柄基部抱莖,長5-10厘米,被毛;小葉紙質,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2厘米,先端鈍圓形,有時微凹,具小刺尖頭,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側脈每邊約10條;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小葉柄長2-5毫米,被黃棕色長毛;花長約8毫米;苞片2,披針形;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具縱脈紋,被柔毛;萼管細,長4-6厘米;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直徑1.7厘米,開展,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分離,翼瓣長圓形或斜卵形,細長;龍骨瓣長卵圓形,內彎,先端漸狹成喙狀,較翼瓣短;花柱延伸於萼管咽部之外,柱頭頂生,小,疏被柔毛。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種子橫徑0.5-1厘米。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花生宜氣候溫暖,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地區,生長季節較長。

栽培技術

播種

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播種密度與方式。

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

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1.

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

播種密度與方式。

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

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田間管理

壟做栽培

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後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後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

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

培土:開花後半個月進行培土,不宜過厚,以3cm為宜。

1.

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後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後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

2.

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

3.

培土:開花後半個月進行培土,不宜過厚,以3cm為宜。

覆膜栽培

覆膜到出苗期間,發現薄膜破口或覆蓋不嚴時,及時用上重新壓埋、堵嚴。當幼苗破膜拱土,開始露出真葉時,扒去膜上的土,使子葉露於地表。發現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種子補種。開花前在畦溝內進行1次中耕除草。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可在葉面噴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3次,或者,並噴灑地果壯蒂靈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果實發育,提高花生的產量。在此期間,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

重茬方法

整地關。整地一定要精細,必須要秋整地,深翻到30厘米,細耙多遍,確保土壤上松下實,通透性良好,秋起壟並壓實。通過冬季的低溫作用,殺滅土壤中引起花生莖腐病、根腐病的真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施肥關。花生重茬栽培時必須增施有機肥,結合秋翻地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千克。播種時以磷、鉀肥為主,每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8千克。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兩次,同時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細菌和解鉀細菌等菌類及適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專用微生物製劑,防治病害效果顯著。

品種關。加強檢疫,嚴禁從病區引種。選用抗病高產品種並及時更換品種。花生剝殼前選擇晴朗天氣曬種2-3天。結合剝殼選擇粒大飽滿、皮色鮮亮、飽果率高、整齊度好、網紋清晰、大小適中、外形美觀、發芽勢、發芽率高的一級種。

管理關。出苗後如有缺苗斷條現象要催芽補種,齊苗後進行清棵蹲苗,用手將幼苗根際的浮土扒出,使兩片子葉外露。青稞後15天左右再回土填窩。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三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宜淺,防止莖部埋土過多,影響側枝發育,只要疏鬆表土,把雜草除淨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損傷果針,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即掌握“淺、深、淺”的原則,開花後15天培土以3厘米為宜,不要過厚。加強病蟲害的防治,發現病害及早防治。

1.

整地關。整地一定要精細,必須要秋整地,深翻到30厘米,細耙多遍,確保土壤上松下實,通透性良好,秋起壟並壓實。通過冬季的低溫作用,殺滅土壤中引起花生莖腐病、根腐病的真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

施肥關。花生重茬栽培時必須增施有機肥,結合秋翻地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千克。播種時以磷、鉀肥為主,每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8千克。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兩次,同時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細菌和解鉀細菌等菌類及適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專用微生物製劑,防治病害效果顯著。

3.

品種關。加強檢疫,嚴禁從病區引種。選用抗病高產品種並及時更換品種。花生剝殼前選擇晴朗天氣曬種2-3天。結合剝殼選擇粒大飽滿、皮色鮮亮、飽果率高、整齊度好、網紋清晰、大小適中、外形美觀、發芽勢、發芽率高的一級種。

4.

管理關。出苗後如有缺苗斷條現象要催芽補種,齊苗後進行清棵蹲苗,用手將幼苗根際的浮土扒出,使兩片子葉外露。青稞後15天左右再回土填窩。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三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宜淺,防止莖部埋土過多,影響側枝發育,只要疏鬆表土,把雜草除淨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損傷果針,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即掌握“淺、深、淺”的原則,開花後15天培土以3厘米為宜,不要過厚。加強病蟲害的防治,發現病害及早防治。

整地施肥

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後,滅茬,秋翻、耙、壓後做成新壟。準備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做成底寬75~80cm、畦高5cm,畦面寬65~70cm的畦,畦與畦中間做成20~25cm寬,15cm高的小壟,以備播種時取土用。

施肥。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制綠肥等。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播種時,施磷酸二銨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為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1.

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後,滅茬,秋翻、耙、壓後做成新壟。準備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做成底寬75~80cm、畦高5cm,畦面寬65~70cm的畦,畦與畦中間做成20~25cm寬,15cm高的小壟,以備播種時取土用。

2.

施肥。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制綠肥等。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播種時,施磷酸二銨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為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病蟲防治

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薊馬傳播外,其他病害如輕斑駁病、黃花葉病、普通花葉病則通過種子和蚜蟲傳播,種傳病薯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種傳率的高低主要受發病時期的影響,發病早,種傳率高。種子帶毒率與種子大小成負相關,大粒種子帶毒率低,小粒種子帶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種的情況下,蚜蟲發生早晚和數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傳播病毒的蚜蟲主要是田間活動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蟲發生早,數量大,易引起病害嚴重流行,反之則發病輕。花生苗期降雨少、氣候溫和、乾燥,易導致蚜蟲大發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則輕。

防治方法

採用無毒或低毒種子,杜絕或減少初侵染源。無毒種子可採取隔離繁殖的方法獲得。

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7號等感病輕和種傳率低的品種,並且選擇大粒子仁作種子。

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一定的驅蚜效果,可以減輕病毒病的為害。

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雜草,減少蚜蟲來源。

搞好病害檢疫,禁止從病區調種。

藥劑治蚜,播種時採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蓋種,每畝用藥量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蓋種,每畝用藥量0.5千克,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檢查,發理蚜蟲及時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灑,增強藥效,以杜絕蚜蟲傳毒。

1.

採用無毒或低毒種子,杜絕或減少初侵染源。無毒種子可採取隔離繁殖的方法獲得。

2.

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7號等感病輕和種傳率低的品種,並且選擇大粒子仁作種子。

3.

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一定的驅蚜效果,可以減輕病毒病的為害。

4.

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雜草,減少蚜蟲來源。

5.

搞好病害檢疫,禁止從病區調種。

6.

藥劑治蚜,播種時採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蓋種,每畝用藥量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蓋種,每畝用藥量0.5千克,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檢查,發理蚜蟲及時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灑,增強藥效,以杜絕蚜蟲傳毒。

褐斑病

輪作倒茬:花生葉斑病的寄主比較單一,只侵染花生,與其它作物輪作,使病菌得不到適宜的寄主,可減少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發生。輪作周期2年以上。

防治方法

花生收穫後,要及時清除田間病葉,使用有病株漚制的糞肥時,要使其充分腐熟後再用,以減少病源。

雖然生產上還沒有高抗葉斑病的品種,但品種間的耐病性差異較大,一般葉片厚,葉色深的品種較抗病,在河南重病區宜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4 號和豫花7號等耐病性較強的品種。

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採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在發病初期,應開始第一次噴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燴劑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寧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劑等。以後每隔10天~15天噴藥1次,連噴2次~3次,每次每畝噴藥液50千克~75千克。由於花生葉面光滑,噴藥時可適當加入粘著劑,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寧對褐斑病效果較佳,代森錳鋅對網斑病也有較好防治效果,多菌靈在葉斑病與鏽病混發區,不宜使用。

1.

花生收穫後,要及時清除田間病葉,使用有病株漚制的糞肥時,要使其充分腐熟後再用,以減少病源。

2.

雖然生產上還沒有高抗葉斑病的品種,但品種間的耐病性差異較大,一般葉片厚,葉色深的品種較抗病,在河南重病區宜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4 號和豫花7號等耐病性較強的品種。

3.

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採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4.

在發病初期,應開始第一次噴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燴劑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寧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劑等。以後每隔10天~15天噴藥1次,連噴2次~3次,每次每畝噴藥液50千克~75千克。由於花生葉面光滑,噴藥時可適當加入粘著劑,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寧對褐斑病效果較佳,代森錳鋅對網斑病也有較好防治效果,多菌靈在葉斑病與鏽病混發區,不宜使用。

“花生”[雙葉植物類] “花生”[雙葉植物類]

青枯病

危害花生的維管束,在短期內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從苗期至收穫的整個生育期間均可發生,一般多在開花前後開始發病,盛花期為發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變色軟腐,維管束組織變為深褐色,並自下而上擴展到植株的頂部。將病部橫切後,用手擠壓,可見渾濁乳白色細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現為主莖頂梢第一、第二片葉首先表現失水萎蔫,勢擴展後,全株葉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葉色暗淡,但仍呈綠色。植株從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莢果、果柄旦褐色濕腐狀。

防治方法

輪作倒茬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發生,由於花生青枯病的寄主範圍較廣,輪作時要考慮好茬口的安排,與紅薯、玉米、穀子或採用水旱輪作的方式較為適宜,輪作周期達3年-5年。藥物可採用25%的敵枯雙配製成毒土蓋種,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鏈黴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種或灌根。

鏽病

花生鏽病是中國南方花生產區普遍發生,為害較重的病害。北方花生產區也有擴展蔓延的趨勢。花生鏽病主要為害葉片,到後期病情嚴重時也為害葉柄、莖枝、果柄和果殼。一般自花期開始為害,先從植株底部葉片發生,後逐漸向上擴展到頂葉,使葉色變黃。發病初期,首先葉片背面出現針尖大小的白斑,同時相應的葉片正面出現黃色小點,以後葉背面病斑變成淡黃色並逐漸擴大,呈黃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後,用手摸可粘滿鐵鏽色末。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枯乾,全株枯死,遠望和火燒狀。不僅嚴重降低產量,而且也影響品質。

防治方法

除選用抗病品種外,要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做好防旱排澇工作,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間病株率達到10%-20%時,可選用50%的膠體硫150倍液;或敵銹鈉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銅:生石灰:水)的波爾多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4次。敵銹鈉不宜連續使用,應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每次每畝噴藥液60千克-75千克。

葉斑病

發病時先從下部葉片開始出現症狀,後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發病早期均產生褐色的小點,逐漸發展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較大,病斑周圍有黃色的暈圈,而黑斑病病斑較小,顏色較褐斑病淺,邊緣整齊,沒有明顯的暈圈。天氣潮濕或長期陰雨,病斑可相互聯合成不規則形大斑,葉片焦枯,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如果發生在葉柄、莖幹或果針上,輕則產生橢圓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則整個莖幹或果針變黑枯死,使花生產量大幅度下降。

防止方法

消滅病源菌。在花生收穫後及時清除遺留田間的病菌殘體,不要隨意亂拋、亂堆。對有病菌殘體的地塊應及時翻耕,以加速病菌殘體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選用抗病品種。較抗病的一般是生長直立、葉片厚、顏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種或者是早熟品種,在發病較重的地塊、一定要選用這些品種來種植。

加強栽培管理。要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多施有機肥,少量施增施磷鉀肥,促進花生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使病害減輕。比較好的藥劑:80%的代森錳鋅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靈1000~1500液。噴施藥時要注意噴勻、噴透,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噴2~3次,可基本控制該病的發生。

1.

消滅病源菌。在花生收穫後及時清除遺留田間的病菌殘體,不要隨意亂拋、亂堆。對有病菌殘體的地塊應及時翻耕,以加速病菌殘體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2.

選用抗病品種。較抗病的一般是生長直立、葉片厚、顏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種或者是早熟品種,在發病較重的地塊、一定要選用這些品種來種植。

3.

加強栽培管理。要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多施有機肥,少量施增施磷鉀肥,促進花生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

4.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使病害減輕。比較好的藥劑:80%的代森錳鋅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靈1000~1500液。噴施藥時要注意噴勻、噴透,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噴2~3次,可基本控制該病的發生。

叢枝病

病害通常在花生開花下針時開始發生。病株枝葉叢生,節間短縮,嚴重矮化,多為健株株高1/2,病株葉片變小變厚,色深質脆,腋芽大量萌發,長出的弱小莖葉密生成叢,正常葉片逐漸變黃脫落,僅剩叢生的枝條。病害發展中、後期,花器變成葉狀。果針不能入土或入土很淺或向上變成秤鉤狀,根部萎縮,莢果很少或不結實。

防治方法

種植抗(耐)病品種。適時播種,春花生適時早播,秋花生適時晚播。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剷除田間附近豆科雜草和綠肥等可疑寄主,減少初侵染來源。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病苗,及時防治葉蟬,可減輕病害發生。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花生果實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E、維生素K,以及礦物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含有8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膽鹼、胡蘿蔔素、粗纖維等物質。 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PP、A、D、E,鈣和鐵等。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有促進人的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作用。

經濟價值

從花生果仁中提取油脂呈透明、淡黃色,味芳香,可提取食用油。

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

藥用價值

抗老化性:花生果實中所含有的兒茶素、賴氨酸對人體起抗老化的作用。

凝血止血:花生果衣中含有油脂,多種維生素,並含有使凝血時間縮短的物質,能對抗纖維蛋白的溶解,有促進骨髓製造血小板的功能,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的作用,對原發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人體造血功能有益。

滋血通乳:花生果實中的脂肪油和蛋白質,對婦女產後乳汁不足者,有滋補氣血,養血通乳作用。

促進發育:花生果實中鈣含量極高,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

增強記憶:花生果實中的卵磷脂和腦磷脂,是神經系統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能延緩腦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形成。實驗證實,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延緩衰老。

食療價值

降低膽固醇:花生油中含有的亞油酸,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排出體外,避免膽固醇在體內沉積,減少因膽固醇在人體中超過正常值而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延緩人體衰老:花生果實中的鋅元素含量普遍高於其他油料作物。鋅能促進兒童大腦發育,有增強大腦的記憶功能,可激活中老年人腦細胞,延緩人體過早衰老,抗老化。

促進兒童骨骼發育:花生果實含鈣量豐富,促進兒童骨骼發育,防止老年人骨骼退行性病變發生。

預防腫瘤:花生果實、花生油中的白藜蘆醇。是腫瘤疾病的天然化學預防劑,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

營養成分

每100克花生所含熱量567大卡。具體營養素含量詳見下表:

所含營養素含量(每100克)單位
熱量567大卡
碳水化合物16.13
脂肪49.24
蛋白質25.8
纖維素8.5

 

品種類型

按花生籽粒的大小分為大花生和小花生兩大類型。

按生育期的長短分為早熟、中熟、晚熟三種。

按植株形態分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種。

按花生莢果和子粒的形態、皮色等分為四類:

1、.普通型 即通常所說的大花生。莢殼厚,脈紋平滑,莢果似繭狀,無龍骨。籽粒多為橢圓形。普通型花生為我國主要栽培的品種。

2、蜂腰型 莢殼很薄,脈紋顯著,有龍骨,果莢內有子粒三顆以上,間或有雙粒的、籽粒種皮色暗淡,無光澤。

3、多粒型 果莢內子粒較多,呈串珠形。夾殼厚,脈紋平滑。籽粒種皮多紅色、間或有白色。

4、珍珠豆型 莢殼薄,莢果小,一般有二顆子粒,出仁率高。子粒飽滿,多為挑形,種皮多為白色。

地理分布

中國分布

分布於山西、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

國外分布

分布於亞洲、非洲、美洲、巴西、埃及、巴拉圭、印度尼西亞、塞內加爾、蘇丹、奈及利亞、薩伊和阿根廷等地。

科研發展

2019年5月,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莊偉建教授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栽培種花生基因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於日前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雜誌線上發表。該項研究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標誌著我國在栽培種花生基因組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對全球花生的遺傳改良具有重大貢獻,對我國乃至全球農業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