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大”飛彈驅逐艦

“旅大”飛彈驅逐艦

051型驅逐艦 是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型飛彈驅逐艦。參照蘇聯56型驅逐艦(據蘇聯方面說法是參照更早的41型“不懼”級(Neustrashimy) 驅逐艦)的資料自主設計,是當時中國研製的最大噸位的水面作戰艦艇。 由於051型首艦被國外情報機關發現在大連建造,並停泊在旅順港,所以該型驅逐艦被北約命名為“旅大”級驅逐艦,由於早期保密的原因,較之於其官方型號,北約命名代號更為人所熟悉。

技術數據

•編制:268人

•艦長:132米

•型寬:12.8米

•滿載排水量:3,670噸

•續航距離:2970海里/18節,3640海里/14.5節

•航速:36節

武器裝備

051型/(旅大I/II級) 051型/(旅大I/II級)

(1)飛彈:反艦飛彈--6部(2座二聯裝)“海鷹”HY-2(c-201)反艦飛彈(CSS-C-3A“泡泡紗”(SeerSucker))發射裝置;
(2)火炮:4門(051型)或2門(051D型)前蘇聯130毫米/58雙聯裝艦炮;8門中國產57毫米/70(4座雙聯裝)或8門中國產37毫米/63(4座雙聯裝)艦炮;8門前蘇聯25毫米/60(4座雙聯裝)艦炮;
(3)魚雷:6部324毫米白頭B515型魚雷發射管(2部三聯裝,部分051型裝備);魚-2(Mk46M0d1)型魚雷;
(4)反潛火箭:2部類似下RBU1200型的FQF2500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5)深彈:2部或4部BMB深彈發射裝置;2部或4部反潛深彈發射裝置(051型裝備);
(6)水雷:可攜帶38枚;
(7)誘餌:干擾金屬箔條發射裝置(部分艦隻裝備);
(8)空中支援:直升機:2架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直-9“海豚”2反潛直升機。

結構特點

框架式主桅位於前煙囪前方,前緣略傾。小型框架式後主桅位於艦舯部; 帶有黑色頂罩的雙煙囪朝艦尾傾斜; 2座大型“海鷹”HY-2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分別位於前煙囪和後煙囪後方; 獨立的後排上層建築前緣安裝“谷燈”火控雷達指示裝置以及37毫米/63火炮; 130毫米艦炮安裝在Y位置; 直升機機庫位於大型甲板上,尾部飛行甲板略高。

研製歷程

1957年中國從蘇聯獲得了56型火炮魚雷驅逐艦部分圖紙資料以及部分配套設備的圖紙和樣品,在此基礎上著手開始自行研製國產驅逐艦,1959年提出研製,因中蘇關係破裂以及三年困難時期導致研製計畫一度擱置,1963年研製計畫重提(研製代號“051”)。

1966年6月六機部正式下達試製051型驅逐艦的任務,由在湖北武漢的701所承擔總體研究設計和整體方案,總設計師為李復禮、潘鏡芙 (副)。 051型首制艦“濟南”艦1968年12月24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 (當時舷號223)。

1971年12月31日首制艦交付海軍北海艦隊,由於艦上部分設備因研製進度拖延沒有裝艦,只能以後補裝。 051型後續艦由大連造船廠、上海中華造船廠、廣州造船廠三個造船廠承擔,在1970年和1991年之間建造。051型共建成了17艘。從2007年開始,服役30多年的051型驅逐艦開始逐步從中國海軍退役。

使用情況

051型 各艦最初只有舷號沒有正式命名(某些原有非正式的艦名來自該艦傳承原有老舊艦艇的建制),在役各艦於1986年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正式命名。

1978年3月9日160艦在湛江麻斜基地碼頭於20時40分發生爆炸,22時55分沉沒,導致大量傷亡,艦體嚴重受損,無法修復而報廢。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立以來的最嚴重的一起軍艦自爆沉沒事故。民間流傳稱有船員因個人原因蓄意製造爆炸。

1980年5月18日,中國首次向南太平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即“東風五”)實驗,106艦、107艦、108艦(以上隸屬第二護衛群),131艦、132艦 (指揮艦) 及162艦(以上隸屬第一護衛群)等六艦擔負為赴太平洋參加運載火箭飛行試驗的測量船隊護航、警戒的任務。

1985年11月,132艦為首的編隊首次遠赴印度洋訪問南亞三國。 198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任司令員蕭勁光大將逝世,在132“合肥”艦舉行骨灰撒放儀式。

2006年11月,165“湛江”艦參加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首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2008年奧運會期間,107“銀川”艦參與安全保衛任務作為海上安保指揮艦。 2009年4月23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108“西寧”艦擔任閱兵式基準艦,110“大連”艦擔任分列式檢閱艦。

型號演變

051型

051型驅逐艦基本型是建造的第一批次艦,由於海軍對051型需求數量較大,時間比較緊急,繼首制艦開工後在1970年相繼開工建造,由大連、廣州造船廠各建造3艘,上海中華造船廠建造1艘,於1970年代期間陸續建成服役。限於中國當時工業水平,051型首批次各艦建造過程中對設計不足與建造工藝進行了改進,部分雷達、電子設備研製沒有跟上造艦進度而沒有安裝,不能齊裝配套。部分設備未經定型裝艦,可靠性差,影響戰備使用。051型於1975年正式通過設計定型。

051D型

051D型是正式定型並開始批量建造的第二批次艦(D代表定型),1976年以後,自108艦起,051D型艦先後共建造6艘,由大連造船廠建造4艘,廣州造船廠建造2艘。重點是糾正改進基本型在建造、使用中暴露的問題。 最主要的改動是以雙37毫米艦炮代替了雙57毫米艦炮。原雙57毫米炮的射速不高,最終被放棄。而之前建造的051型艦,在後來的返廠維修中,拆除了雙57毫米艦炮,改裝雙37毫米炮。除艦炮之外,051D型的改變有40多項,包括雷達系統,反潛電子指揮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衛星導航系統和海上補給系統等。後改用“海鷹-1甲”反艦飛彈,飛行高度降低到50米,採用頻率捷變技術制導雷達,射程提高到95千米(51海里)。 051D型最晚建成的164艦建造中加裝空調設施,改善艦員生活條件。

051Z型

1977年,為配合將於1980年進行的代號“718”的洲際飛彈飛行試驗遠洋測量任務,為了對測量船隊和護航編隊實施統一指揮,海軍決定研製051型指揮艦(Z代表指揮)。主要增加了編隊指揮室,具有多路、超短波通訊能力。1977年12月第一艘132艦在上海中華造船廠開工建造,1980年交付東海艦隊後,參加了為洲際飛彈發射試驗測量船隊護航的任務,擔任編隊的指揮艦,第二艘110艦於1981年9月下水後曾因主機等設備不能按期交貨艦體在碼頭擱置了兩年,於1984年12月交付北海艦隊。在1980年代中期的改裝中加裝了381三坐標對空雷達以及637-Ⅱ情報中心。132艦在1988年3月-8月加裝“海神1”作戰指揮系統——這構成了中國驅逐艦的第一代作戰指揮系統。是首批配備此系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