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諱”[漢語詞語]

“忌諱”[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忌諱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jì huì。一指先王的死日和名字。二指避忌;顧忌。三指因風俗習慣或迷信,禁忌某些認為不吉利的話和事。四指醋的別稱。

基本信息

【拼音】jì huì

【基本解釋】因風俗習慣或畏懼權勢而對某些不吉利的語言或舉動有所顧忌。

詞語含義

封建迷信

①因風俗習慣或個人理由等,對某些言語或舉動有所顧忌,積久成為禁忌:過年過節忌諱說不吉利的話。

②對某些可能產生不利後果的事力求避免:在學習上,最忌諱的是有始無終。

產婦稱“紅人”,月內不能串鄰走舍。產房稱“紅房”,除“做產阿姆”外,其他人不進房內。進過紅房的人,一月內不能進寺廟禮拜。長輩一般不入紅房,意味嬰兒過早見到長輩會“折福減壽”。

古人諱言大、小便,常有說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

人諱言“死”《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hōng)、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忌諱:

①因風俗習慣或個人理由等,對某些言語或舉動有所顧忌,積久成為禁忌:過年過節忌諱說不吉利的話。

②對某些可能產生不利後果的事力求避免:在學習上,最忌諱的是有始無終。

③〈方〉指醋。

引證詳解

1.指先王的死日和名字。

《周禮·春官·小史》:“若有事,則詔王之忌諱。”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先王死日為忌,名為諱。

2.避忌;顧忌。

①《老子》:“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②唐白居易《初授拾遺》詩:“天子方從諫,朝廷無忌諱。”

③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紹興初,招徠直諫,無所忌諱。”

④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九:“沈約在蕭齊修《宋書》,永光以後,皆其筆也。故於宋齊革易之際,不得不多所忌諱。”

⑤ 李準《兩代人》:“只要是黨要我作的工作,我就去作,誰也阻攔不住我。我才不忌諱他哩!”

3.因風俗習慣或迷信,禁忌某些認為不吉利的話和事。

①漢王充《論衡·四諱》:“夫忌諱非一,必托之神怪。”

②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三:“今人不達,畏死畏禍,百種忌諱。”

③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八回:“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諱。’”

④魯迅《彷徨·祝福》:“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極多,當臨近祝福的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的話的。”

4.醋的別稱。

《恨海》第四回:“五姐兒又端了一個碗進來道:‘小姐胃口不好,加上點忌諱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