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詞語]

<<雅>>[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雅,讀作yǎ或yā,是現代漢語次常用字 ,最早見於金文 。《說文》中本意是烏鴉,讀作yā。後假借指正確的、規範的,引申為高雅、文雅等義,讀音轉變為yǎ。

字源演變

<<雅>>[詞語] <<雅>>[詞語]

形聲字。從佳,牙聲。牙為牙齒之象,於雅表音,雅與牙聲韻並同。雅的源頭、聲首是牙,見於春秋金文。可能是牙的象形性不夠明顯,故在戰國時或疊加象形字齒者,此後這兩種結構都曾作為聲首造字。古初以牙為雅,後乃為造今字。牙的異體字也曾造出形聲字,如圖中2、3,,不過沒能持續傳承。以雲夢秦簡為代表的從隹,牙聲結構居於主流地位,並被《說文》所認同和採納。隸變時,聲旁牙或作近似於“身”、“舟”、“耳”等,但最終還是與它們區別開來,楷書作雅,是小篆的筆意、筆勢變化而來。《四聲韻》中所收錄的是“疋”的本字、“雅”的同形字,假借用作雅,非雅之正字,故不列入雅字譜系。

《說文》中雅的本義是烏鴉,後以“鴉”為此義正體,讀yā。假借指正確的、規範的。《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引申指高雅、文雅。《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引申指近正,可資取法,訓詁書有《爾雅》、《廣雅》等雅學類。又引申指素、素常。以上讀yǎ。又通“牙”,是小孩的意思。漢王充《論衡·自紀》:“以聖典而示小雅。”“小雅”即小伢,是對小孩子的稱呼,古作“牙”。此義讀yá。古漢語中“雅”常用義有二:一是形容詞,純正的、合乎規範的。這一意義在現代漢語引申為文雅、雅致。二是副詞“向來”、“十分”,這一意義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同“鴉”,鳥名。crow清曹寅《滁州清流關道中》:"空梁咽寒溜,遠岸飢雅啼。”雅片
名詞《詩》六義之一。《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指周代的萬舞。《詩·小雅·鼓鍾》:“以雅以南,以箭不僭。”
儀。《玉篇·隹部》:“雅,儀也。”
平素的交情。friendship《漢書·谷永傳》:“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樂器名。《史記·樂書》:“治亂以相,訊疾以雅。”
酒器名。《東觀漢記·吳良傳》:“今日歲首,請上雅壽。”
古州名, 隋仁壽四年置,治蒙山縣(今四川省雅安市)。
姓。《萬姓統譜·馬韻》:“ 雅,見《姓苑》。”
形容詞正,合乎規範的。regulated《荀子·儒效》:“法二後王謂之不雅。”
高尚,溫文爾雅。gentle《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評》:“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雅興;雅人
美好,艷麗。gorgeous《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雅觀;雅致
(量)大。large《晉書·李壽載記》:“(燾)敏而好學,雅量豁然。”雅量
副詞表示動作行為或事物的狀態性質向來如此。always《史記·高祖本紀》:“雍齒雅不欲屬沛公。”
表示程度,相當於“很”、“極”。 very宋蘇軾《盧山五詠·飲酒一》:“博士雅好飲,空山誰興娛。”
敬詞多用於稱對方的情意、舉動。宋陳亮《與應仲實》:“官況絕佳,職事簡少,儒先生雅宜處之。”雅正
助詞用於句首,無實義。 宋徐集孫《舟中詩》:“雅陪雲衲三生話,分得漁舟半日涼。”
名詞 人名。 《禮記·緇衣》:“君雅日:‘夏日暑雨,小民惟日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日怨。’”君雅
同“牙”,對小孩子的稱呼。《論衡·自紀》:“以聖典而示小雅,以雅言而說丘野。”小雅
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從隹牙聲。

說文解字注

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

楚烏、烏屬。其名楚烏。非荊楚之楚也。鳥部曰。、卑居也。卽此物也。酈善長曰。按小爾雅。純黑返哺謂之慈烏。小而腹下白、不返哺者謂之雅烏。爾雅曰。鸒斯、卑居也。孫炎曰。卑居、楚烏。犍為舍人以為壁居。說文謂之雅。莊子曰雅賈。馬融亦曰賈烏。按卑居之為壁居。如史記卑耳之山卽齊語壁耳之山。卑壁同十六部。卑俗作鵯、音匹。非也。雅之訓亦云素也。正也。皆屬假借。

從隹牙聲。

五下烏加二切。古音在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音丫。《說文》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居。秦謂之雅。從隹從牙。《注》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 《集韻》亦作鴉鵶。
又《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又《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庌。義同。
又《玉篇》正也。《爾雅疏》雅,正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注》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
又《詩·小雅》以雅以南。《箋》雅,萬舞也。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為雅。雅,正也。
又《論語》子所雅言。《注》孔曰:雅言,正言也。《朱注》雅,常也。
又《玉篇》儀也,嫻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又《玉篇》素也。《史記·張耳餘傳》張耳雅游。《注》韋昭曰:雅,素也。
又《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後漢·竇後紀》及見雅以為美。
又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雅。《注》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又酒器名。《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注》雅,酒閜也。別作㿿。
又姓。《正字通》元詩人雅㙈。
又《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人名。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又葉語可切。《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為,至要在我。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舊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舊字形對比圖

書法演示

<<雅>>[詞語] <<雅>>[詞語]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隸書 隸書
楷書 楷書
行書 行書
草書 草書

(書法來源: )

音韻匯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系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五下麻二開二等
中原音韻家麻齊家麻上聲齊齒呼
洪武正韻 鴉 啞 於加 倚下 十五麻 十五馬 麻 麻 平聲 上聲
分韻撮要第二十六家賈嫁陽上

(音韻資料來源: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