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

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

20世紀50年代末期,商業蓬勃發展。大公司忙於國際化,商學院教學研究興盛。諮詢業的污名也被洗刷乾淨並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馬文·鮑爾看出麥肯錫處於一個獨特地位,正好可以把企業領導、學術人士和企業諮詢專家聯合起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他接受合伙人齊普·賴利的創意,在1955年創立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

簡介

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馬文·鮑爾
20世紀50年代末期,商業蓬勃發展。大公司忙於國際化商學院教學研究興盛。諮詢業的污名也被洗刷乾淨並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馬文·鮑爾看出麥肯錫處於一個獨特地位,正好可以把企業領導、學術人士和企業諮詢專家聯合起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他接受合伙人齊普·賴利的創意,在1955年創立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

作用

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為高級管理者提供一個論壇,促成當時的商界要人發表大量演講並輯錄成書以麥肯錫的名義發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麥肯錫/哥倫比亞大學系列講座。
通過這個基金會,麥肯錫與一代商業領袖及其思想,與前沿的研究和知識,都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聯繫。隨後基金會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合作,加強了麥肯錫與歐洲企業界的聯繫。這些都對麥肯錫的聲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馬文·鮑爾看來,聲譽是除了人員之外麥肯錫最寶貴的資產

麥肯錫獎

麥肯錫獎(McKinsey Award),由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McKinsey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Research)與《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雜誌合作從1959年設立。
該獎項授予兩篇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最好文章的作者(一等獎二等獎各一篇)。每年由編輯們選出一個由公司總裁、學者、政府或社會機構領導人組成的獨立的專門小組,決定獎落誰家。文章對現有知識的貢獻,輕鬆應對傳統思想的能力,分析深度、合理的邏輯和清晰的風格都在評選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最終,最為關鍵的還是文章對於經理人的實際工作、對於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否相關。簡單說,文章內容是否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行動。
得過該獎的作者包括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管理大師,如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等著名教授學者。

麥肯錫公司

麥肯錫公司是由James O’McKensey於1926年創建的,同時他也開創了現代管理諮詢的新紀元。現在麥肯錫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在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84間分公司或辦事處。麥肯錫目前擁有9000多名諮詢人員,分別來自78個國家,均具有世界著名學府的高等學位。
據1997年初統計,具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占49%,具有博士學位的占16%。在招聘諮詢人員時,麥肯錫著眼於傑出的品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卓越的智慧、有效地同各層次人士交往的能力。麥肯錫的諮詢人員都畢業於名牌高校,許多諮詢人員都是直接從研究生院選聘的。多數諮詢人員在加入麥肯錫之前,已具有相當的業務經驗。在麥肯錫,職位級別和成就直接掛鈎。在諮詢人員的職業生涯中,麥肯錫對諮詢人員的業績進行評審,評估其解決問題的質量和對客戶的影響。
公司的客戶對象:面向總裁、高級主管、部長、大公司的管理委員會,非盈利性機構及政府高層領導就他們所關注的管理問題提供諮詢。
業務範圍:主要業務範圍:麥肯錫的諮詢重點放在高級管理層所關心的議題上,為各個不同的行業客戶設計、制定相配套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包括企業的戰略制訂,經營運作,組織結構。通常集中於客戶可以量化的業績改進,比如說改進銷售收入、利潤成本、供貨時間、質量等。
麥肯錫大多數的客戶均為各國優秀的大型公司,如排在《幸福》雜誌前500強的美國公司和實力的公司。這些公司分布於汽車銀行、能源、保健、保險、製造、公共事業、零售、電信交通等各行各業。世界排名前100家公司中70%左右是麥肯錫的客戶,其中包括AT&T公司、花旗銀行、柯達公司、殼牌公司、西門子公司、雀巢公司、賓士汽車公司,在中國有廣東今日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等,公司遵循一原則,除非客戶自己透露自己和麥肯錫的關係,公司對客戶的一切均嚴格保密。
麥肯錫1959年進入亞太地區,在中國的業務始於1985年。自那時起,麥肯錫在香港台北上海北京建立了分公司。中國大陸公司從1993年開始成立,麥肯錫公司大中華地區的諮詢顧問大約有174人,中國大陸的諮詢顧問超過80人,大中華地區的人員規模已經超過波士頓分公司。麥肯錫中國公司的客戶已經從以前100%的跨國公司發展到今天60%以上是中國本土公司,包括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等;而從1996年到2000年卻在大中華區做了近300個諮詢項目(不包括沒有完全完成的項目),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貿易組織機構

貿易組織主要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個成員方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並以符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成員需要的方式,加強採取各種相應的措施;積極努力確保開發中國家,尤其是最不已開發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份額和利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