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賽斯

約翰·福賽斯

約翰·福賽斯(John Forsyth,1780年10月22日-1841年10月21日),美國政治家,外交家和律師。曾任喬治亞州州長(1827年-1829年)和美國國務卿(1834年-1841年)。作為安德魯·傑克遜和馬丁·范布倫兩任總統的國務卿,他保持了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連續性。

基本信息

一生經歷

鋒芒畢露

約翰·福賽斯於1780年10月22日出生在維吉尼亞州的弗里德里克斯堡。他的父親羅伯特·福賽斯是當地的一位著名政治領袖。福賽斯四歲時隨父母遷往喬治亞州。喬治亞成為福賽斯生活成長和長期從政的真正意義上的家鄉,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了南方人的印記。

福賽斯於1796年考入新澤西學院。他立志成為一名律師,大學畢業後潛心學習法律,於1802年開始從事律師業務。在律師事務所執業期間,他那淵博的法律知識和出眾的辯才使他在喬治亞律師界遠近聞名。此後他官運亨通,二十八歲時便成為喬治亞州總檢察長,三十三歲進入聯邦眾議院。

在國會中,福賽斯對各項議題都十分關注,經常侃侃而談,直抒胸臆,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福賽斯對外交事務的強烈興趣和獨到的見解,使得他受到各方的關注,被委以眾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的重任,而他則忠實地維護和貫徹門羅政府遠交近攻的策略和領土擴張的計畫。1818年當選為參議員。一年後又遠赴西班牙履行公使的使命。

在對待佛羅里達問題上,福賽斯屬於國會中的強硬派。1818年,由於西班牙殖民當局的放縱,印第安人和佛羅里達的逃亡奴隸襲擊了喬治亞邊界一帶,美國政府遂派悍將傑克遜將軍侵入佛羅里達,美軍在當地橫行無忌,在這一強大威懾之下,西班牙人產生了將佛羅里達出售給美國的想法。美國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同西班牙公使路易斯·奧尼斯於1919年1月簽署了《亞當斯-奧尼斯條約》。據此條約,美國以極低的價格購得佛羅里達半島,版圖將擴張十八萬平方公里。此時美國駐西班牙公使的職責是督促西班牙政府批准和實施這一條約。由於在國會中福賽斯在佛羅里達問題上發表了許多過激的言論,所以當時美國國內有些人認為福賽斯並不是駐西公使的合適人選,唯恐他那得理不饒人的生硬態度會惹惱西班牙人。但更多的人認為福賽斯對政府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支持他出任該職。

出任駐西班牙公使給了福賽斯嶄露頭角的絕好機會,也是對他的嚴峻考驗。令福賽斯沒想到是,條約簽署進展得很不順利。他到達西班牙後,就以急切的口吻要求立即批准《亞當斯-奧尼斯條約》,並揚言他要馬上趕回去向美國政府交差。西班牙難以接受美國公使的強硬態度,委婉地表示批准條約還需時日。急於求成的福賽斯被激怒了,在一封公開信中,他以最後通牒的口吻強迫西班牙國王簽署條約。為了維護西班牙的尊嚴,西班牙的外交人員宣布不再就此事接待福賽斯。福賽斯使美國政府處在很尷尬的境界,也使那些反對他的人找到了口實。但他及時調整了談判策略,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了社交禮儀和外交辭令的靈活運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條約最終得以批准。

背離南方

雖然福賽斯在出使西班牙時遇到了一些周折,但他在喬治亞州仍然享有很高的威望,再一次被選進聯邦眾議院。在國會中,作為州權論者,他與其他南方議員一道維護和擴大種植園主的利益。1827年福賽斯當選為喬治亞州州長,繼續推行侵占印第安人土地的政策和法令,引發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強烈不滿。而福賽斯則受到州權主義者的大力擁戴,併入選聯邦參議院。

傑克遜任總統以來在國內取得的卓然業績為國人矚目,福賽斯的立場觀點也在悄然發生變化。1832年,國會通過了一項關稅法案,未滿足南方降低關稅的要求。南方的州權論者以卡爾霍恩的國會法令廢止權理論為武器,強烈地反對這項關稅法案,甚至宣布該法令無效,他們希望福賽斯作為他們的代言人。孰料在1832年喬治亞召開的關稅法會議上,福賽斯公開反對卡爾霍恩的理論,他的這一舉動導致會議發生了激烈爭吵,並無果而終。後來,福賽斯多次在參議院表明自己的觀點,擁護國會通過1832年關稅法。此時,福賽斯已不再是種植園主的辯護士,南方人的印記在他身上正在淡化,他成了堅定的聯邦主義者,是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的得力幹將。

福賽斯也曾經想問鼎白宮,他計畫首先謀取副總統的職位。但是,與總統密切的私人關係使他很容易招致政敵的攻擊和污衊,而與南方州權主義者的反目又使他失去了原來南方保守派的支持者,所以,國務卿就成了他的首選目標。

恪盡職守

1834年6月,福賽斯被范布倫任命為國務卿,著手處理一系列棘手的外交問題。

美法之間關於法國對美賠償問題的爭議時日已久,雙方已陷入難以調解的對抗狀態之中。由於法國政府以財政狀況不佳為由,無限期地拖延對美國的賠償。軍人出身的傑克遜總統採取了一貫的強硬態度,表示,如果法國再不履行賠償義務,美國將扣壓法國在美國的財產。這一咨文激怒了一向傲慢的法國人,法國的反美情緒高漲。作為美國外交事務的掌門人,福賽斯一方面設法維持美法關係,另一方面堅持總統在這一問題的強硬態度,對法國政府施加了強大的外交壓力。

經過福賽斯的外交努力,法國終於就賠償問題做出了具體安排,但雙方又在傑克遜咨文和法國在美利益等問題上發生了爭論和僵持。在福賽斯的安排下,美國駐法公使與法國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談判,法國政府的態度逐漸有所鬆動,雙方歷時六年之久的賠償爭端於1836年5月終於得到了解決。

福賽斯很重視德克薩斯問題,認為德克薩斯對美國至關重要,必須從長計議。他否定了以購買方式取得德克薩斯的主張,轉而採取更為強硬粗暴的立場。美國通過強大壓力下的勢力滲透,終使德克薩斯於1836年宣布獨立。此時,無論是傑克遜還是福賽斯無疑都想立即承認德克薩斯並儘快將其合併,但他們把此事一直拖到了傑克遜政府下台的前幾天,因為他們認為:如果美國首先承認德克薩斯獨立,就等於告訴世人一切都是他們策劃的;合併德克薩斯會引起國內圍繞奴隸制問題的爭吵,等等。福賽斯的國務卿任職延續到范布倫任總統時期。此時,美國國內圍繞新州內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已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南部各州希望新加入聯邦的州為蓄奴州,而北部則主張新州應為自由州。由於擔心加劇國內的黨派鬥爭,並導致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所以福賽斯在合併德克薩斯的問題上一直持慎重的態度,未敢貿然行事。

1841年10月21日,六十一歲的福賽斯在華盛頓去世。他只享受了半年退休後恬靜清閒的歲月。

大事年表

1780年10月22日出生於維吉尼亞州弗里德里克斯堡

1799年畢業於新澤西學院

1802年在喬治亞州奧古斯塔獲得律師資格

1808年被任命為喬治亞州檢察總長

1813年~1818年任聯邦眾議員

1818年~1819年任聯邦參議員

1819年~1823年出任美國駐西班牙公使

1823年~1827年再任聯邦眾議員

1827年~1829年任喬治亞州州長

1829年~1834年再任聯邦參議員

1834年~1841年出任傑克遜和范布倫總統的國務卿

1841年10月21日在華盛頓去世

盤點美國歷屆國務卿

1990-2013 詹姆斯·艾迪生·貝克|
勞倫斯·西德尼·伊格爾伯格
沃倫·克里斯托夫|
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
科林·盧瑟·鮑威爾|
康多莉扎·賴斯
希拉蕊·柯林頓|約翰·克里
1940-1989 愛德華·斯退丁紐斯|詹姆斯·伯恩斯|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迪安·古德哈姆·艾奇遜|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克里斯蒂安·赫脫 迪安·臘斯克|威廉·皮爾斯·羅傑斯|亨利·基辛格|塞魯斯·萬斯 埃德蒙·西克斯圖斯·馬斯基|亞歷山大·黑格|喬治·普拉特·舒爾茨
1891-1939 約翰·沃森·福斯特|理察·奧爾尼|威廉·魯福斯·戴伊|約翰·海伊 伊萊休·魯特|羅伯特·培根|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羅伯特·蘭辛 班布里奇·科爾比|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弗蘭克·B·凱洛格|亨利·劉易斯·史汀生|科德爾·赫爾|約翰·謝爾曼
1840-1889 詹姆斯·布坎南|約翰·米德爾頓·克萊頓|丹尼爾·韋伯斯特|愛德華·埃弗里特 威廉·勒尼德·馬西|劉易斯·卡斯|傑里米亞·沙利文·布萊克|威廉·亨利·西華德 伊萊休·班傑明·沃什伯恩|漢密爾頓·菲什|威廉·M·埃瓦茨|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弗里林海森|托馬斯·弗朗西斯·貝阿德
1790-1839 托馬斯·傑斐遜|埃德蒙·詹寧斯·倫道夫|蒂莫西·皮克林|約翰·馬歇爾 詹姆斯·麥迪遜|羅伯特·史密斯|詹姆斯·門羅|約翰·昆西·亞當斯 亨利·克萊|馬丁·范布倫|愛德華·利文斯頓;路易斯·麥克萊恩 約翰·福賽斯|丹尼爾·韋伯斯特|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

美國國務院歷任國務卿

屆次 國務卿姓名 任職時間 時任總統 屆次 國務卿姓名 任職時間 時任總統
1 托瑪斯·傑弗遜 1790年3月22日1793年12月31日 喬治·華盛頓 39 艾利胡·盧特 1905年7月19日1909年1月27日 西奧多·羅斯福
2 埃德蒙德·蘭道夫 1794年1月2日1795年8月20日 喬治·華盛頓 40 羅伯特·貝肯 1909年1月27日1909年3月5日 西奧多·羅斯福
3 蒂莫西·皮克林 1795年12月10日1800年5月12日 喬治·華盛頓約翰·亞當斯 41 費蘭德·諾克斯 1909年3月6日1913年3月5日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4 約翰·馬歇爾 1800年6月6日1801年2月4日 約翰·亞當斯 42 威廉·珍尼斯·布里安 1913年3月5日1915年6月9日 伍德羅·威爾遜
5 詹姆斯·麥迪遜 1801年5月2日1809年3月3日 托瑪斯·傑弗遜 43 羅伯特·蘭辛 1915年6月24日1920年2月13日 伍德羅·威爾遜
6 羅伯特·史密斯 1809年3月6日1811年4月1日 詹姆斯·麥迪遜 44 班布里奇·科爾比 1920年3月23日1921年3月4日 伍德羅·威爾遜
7 詹姆斯·門羅 1811年4月2日1814年9月30日 詹姆斯·麥迪遜 45 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1921年3月5日1925年3月4日 沃倫·G·哈定
8 詹姆斯·門羅 1815年2月28日1817年3月3日 詹姆斯·麥迪遜 46 富蘭克·比爾林斯· 凱洛格 1925年3月5日1929年3月28日 卡爾文·柯立芝
9 約翰·昆西·亞當斯 1817年3月5日1825年3月3日 詹姆斯·門羅 47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 1929年3月28日1933年3月4日 赫伯特·胡佛
10 亨利·克萊 1825年3月7日1829年3月3日 約翰·昆西·亞當斯 48 康德爾·赫爾 1933年3月4日1944年11月30日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1 馬丁·范布倫 1829年3月28日1831年5月23日 安德魯·傑克遜 49 愛德華·斯退丁紐斯 1944年12月1日1945年6月27日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哈利·S·杜魯門
12 愛德華·利文斯頓 1831年5月24日1833年5月29日 安德魯·傑克遜 50 詹姆斯·伯恩斯 1945年7月3日1947年1月21日 哈利·S·杜魯門
13 路易斯·麥克萊恩 1833年5月29日1834年6月30日 安德魯·傑克遜 51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1947年1月21日1949年1月20日 哈利·S·杜魯門
14 約翰·福塞斯 1834年7月1日1841年3月3日 安德魯·傑克遜 52 迪安·歌德拉姆·艾奇遜 1949年1月21日1953年1月20日 哈利·S·杜魯門
15 丹尼爾·韋伯斯特 1841年3月6日1843年5月8日 威廉·亨利·哈里森 53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1953年1月21日1959年4月22日 德懷特·艾森豪
16 阿貝爾·帕克爾·厄普舒爾 1843年7月24日1844年2月28日 約翰·泰勒 54 克里斯蒂安·赫脫 1959年4月22日1961年1月20日 德懷特·艾森豪
17 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 1844年4月1日1845年3月10日 約翰·泰勒 55 迪安·臘斯克 1961年1月21日1969年1月20日 約翰·甘迺迪林登·詹森
18 詹姆斯·布坎南 1845年3月10日1849年3月7日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56 威廉·皮爾斯·羅傑斯 1969年1月22日1973年9月3日 理察·尼克森
19 約翰·克萊頓 1849年3月8日1850年7月22日 扎卡里·泰勒 57 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 1973年9月22日1977年1月20日 理察·尼克森傑拉爾德·福特
20 丹尼爾·韋伯斯特 1850年7月23日1852年10月24日 米勒德·菲爾莫爾 58 塞魯斯·萬斯 1977年1月23日1980年4月28日 傑拉爾德·福特
21 愛德華·埃弗里特 1852年11月6日1853年3月3日 米勒德·菲爾莫爾 59 艾德蒙德·希克斯圖·馬斯基 1980年5月8日1981年1月18日 吉米·卡特
22 威廉·馬西 1853年3月7日1857年3月6日 福蘭克林·皮爾斯 60 亞歷山大·美奇斯·黑格 1981年1月22日1982年7月5日 羅納德·里根
23 劉易斯·加斯 1857年3月6日1860年12月14日 詹姆斯·布坎南 61 喬治·普拉特·舒爾茨 1982年7月16日1989年1月20日 羅納德·里根
24 傑瑞密亞·沙利文·布萊克 1860年12月17日1861年3月5日 詹姆斯·布坎南 62 詹姆士·艾迪森·貝克 1989年1月25日1992年8月23日 喬治·H·W·布希
25 威廉·亨利·西華德 1861年3月5日1869年3月4日 亞伯拉罕·林肯 63 勞倫斯·西德尼·伊格爾伯格 1992年12月8日1993年1月19日 喬治·H·W·布希
26 艾利胡·班傑明·沃什伯恩 1869年3月5日1869年3月16日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67 沃倫·米內·克里斯托夫 1993年1月20日1997年1月17日 比爾·柯林頓
27 漢密爾頓·費什 1869年3月17日1877年3月12日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65 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 1997年1月23日2001年1月19 比爾·柯林頓
28 威廉·馬克塞維亞·埃瓦特 1877年3月12日1881年3月7日 拉瑟福德·B·海斯 66 科林·盧瑟·鮑威爾 2001年1月20日2005年1月26日 喬治·W·布希
29 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1881年3月7日1881年12月19日 詹姆斯·加菲爾德 67 康多莉扎·賴斯 2005年1月26日2009年1月20日 喬治·W·布希
30 弗雷德里克·西奧多·富里林胡森 1881年12月19日1885年3月6日 切斯特·A·阿瑟 68 希拉蕊·柯林頓 2009年1月15日-2013年2月 歐巴馬
31 托馬斯·弗朗西斯·貝亞德 1885年3月7日1889年3月6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69 約翰·克里 2013年2月1日至今 歐巴馬
32 詹姆斯·吉萊斯皮爾·布萊恩 1889年3月7日1892年6月4日 班傑明·哈里森
33 約翰·福斯特 1892年6月29日1893年2月23日 班傑明·哈里森
34 瓦爾特·奎尼汀·格禮山 1893年3月7日1895年5月28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35 理察·奧爾尼 1895年6月10日1897年3月5日 格羅弗·克利夫蘭
36 約翰·謝爾曼 1897年3月6日1898年4月27日 威廉·麥金萊
37 威廉·魯福斯·戴伊 1898年4月28日1898年9月16日 威廉·麥金萊
38 約翰·海伊 1898年9月30日1905年7月1日 威廉·麥金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