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海區

甌海區

甌海區北靠甌江,處於溫州市區的東、南、西部,環繞鹿城、龍灣兩區。原系溫州市郊區,1981年12月析出建置甌海縣。甌海是浙江省溫州市三大城區之一,位於溫州市區西南部。全區總面積467平方公里,占市區總面積的42%。現轄6個鎮,7個街道,總人口38萬。甌海山青水秀,風光旖旎,風景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1%,擁有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岩、澤雅,省級森林公園茶山及溫州樂園、五美景園等主題公園,還有建設中的匯昌河水上公園、溫州南戲城及溫州生態園等。201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9.9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53.51億元,財政總收入36.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6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283元,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6%。甌海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省級教育強區、省級文明城區、省級平安區、省級科技強區、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省級雙擁模範城、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先鋒工程”建設先進區、省級體育強區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甌海區甌海區

甌海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隨著甌海新城的一步一步建設將來的甌海區成為溫州主城區建設最新,商業最密集的新城區,甌海新城現有溫州最大的菜市場菜籃子批發市場,溫州國際物流中心,溫州潘橋橫嶼頭家具市場,溫州國際汽車城,大西洋購物中心,今後的甌海還有建成,港龍商業廣場,溫州南站商貿廣場,大象城商業廣場,溫輕軌第一站所在地,客運中心,醫院、學校、賓館、公園、體育館及四館兩中心等一系列配套建築,一條龍滿足商住需求。
新火車南站就坐落在潘橋街道,10道、溫瑞大道、高桐公路貫通南北,甌海大道、溫瞿公路橫跨東西,金麗溫、甬台溫高速公路和溫福、甬台溫、金麗溫鐵路在區內交會,全方位加速了各類資源的集聚。全區國土面積467平方公里,擁有“中國鎖都生產基地”、“中國眼鏡生產基地”等國家級名片,享有“中國楊梅之鄉”、“中國甌柑之鄉”的美譽。甌海是溫州市三大主城區之一,古時候,甌海屬“甌地”,《山海經》中有“甌居海中”的記載,甌海之名由此而來。2011年,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溫州市甌海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浙政函[2011]122號)、《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甌海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溫政函[2011]57號)精神,甌海區部分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撤銷潘橋鎮、郭溪鎮、瞿溪鎮、麗岙鎮、仙岩鎮建制,設立潘橋街道辦事處、郭溪街道辦事處、瞿溪街道辦事處、麗岙街道辦事處、仙岩街道辦事處。調整後,甌海區轄景山、新橋、婁橋、梧田、三垟、南白象、茶山、潘橋、郭溪、瞿溪、麗岙、仙岩等12個街道辦事處和澤雅鎮1個鎮;潘橋街道面積57.4平方千米、人口41526人,郭溪街道面積42.6平方千米、人口38934人,瞿溪街道面積35.3平方千米、人口25349人,麗岙街道面積34.7平方千米、人口22060人,仙岩街道面積37.0平方千米、人口40001人。

行政區劃

甌海區轄12個街道、1個鎮,12個社區、13個居民區、251個行政村。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99.69萬人。
甌海區甌海區

景山街道
面積2.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81萬人。辦事處駐將軍橋村,郵編:325005。轄5個社區(景山、淨水、西山、繁榮、勤奮)、2個行政村(將軍橋、淨水)。
梧田街道
面積25.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37萬人。辦事處駐梧田大道428號,郵編:325014。轄2個社區(澤霞、龍潭)、1個居民區(梧田)、13個行政村(梧田街、月落垟、寮東、塘東、塘西、霞王、老殿後、林村、北村、南村、南堡、蟠鳳、大堡底)。
茶山街道
面積30.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62萬人。辦事處駐茶山村梅泉路,郵編:325015。轄1個居民區(茶山)、14個行政村(茶山、新民、羅山、京山、舜岙、睦州垟、後村、山根、洪殿、河頭潭、羅勝、霞岙、羅豐、銀山)。
南白象街道
面積12.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87萬人。辦事處駐鵝湖村,郵編:325015。轄1個居民區(南白象)、7個行政村(鵝湖、橫港頭、南湖、霞坊、上蔡、金竹、南白象)。
新橋街道
面積7.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35萬人。辦事處駐新橋村,郵編:325006。轄5個社區(新橋、白泉、金蟾、站前、前花)、5個行政村(新橋、山前、三浹、西湖、高翔)。
婁橋街道
面積23.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32萬人。辦事處駐婁橋村,郵編:325016。轄1個居民區(婁橋)、15個行政村(婁橋、下斜、古岸頭、玕西、玕東、玕南、呂家降、東風、上匯、岩頭、前園、社葉、東耕、河莊、安下)。
三垟街道
面積13.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7萬人。辦事處駐垟河村後垟,郵編:325014。轄11個行政村(垟河、黃嶼、沙河、丹東、呂家岸、張嚴馮、上垟、園底、應潭、池底、樟岙)。
瞿溪街道
面積35.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24萬人。16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會昌路76號,郵編:325016。轄1個社區(會昌)、2個居民區(橋下、瞿溪)、(行政村:河頭、埭頭、林橋、橋下、瞿溪、溪頭街、瞿岙、蛟垟、雄溪、大同、雄岙、肇山、北坦、泉東川、大岙、雄河)。
潘橋街道
面積57.4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34萬人。辦事處駐華亭村,郵編:325018。轄1個居民區(潘新)、24個行政村(華亭、潘橋、仙門、橫塘、河西、林橋頭、丁岙、學士前、橫嶼頭、馬橋、金堡、下岙、岷崗中村、岷崗後村、岷崗前村、屏山、陳莊、焦下、泉塘、東邊、桐嶺、陳岙、方岙、田平)。
郭溪街道
面積42.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萬人。辦事處駐塘下村,郵編:325016。轄1個居民區(塘下)、18個行政村(塘下、郭溪、郭南、曹平、郭西、嶺頭、宋岙底、宋岙河頭、梅園、宋岙前垟、宋岙三合、梅嶼、浦西、浦東、浦北、凰橋、任橋、曹埭)。
麗岙街道
面積33.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萬人。辦事處駐茶堂村,郵編:325202。轄2個居民區(茶堂街、下呈街)、21個行政村(茶堂、葉宅、下川、楊宅、任宅、下呈、河頭、後中、上坦、泊岙、麗塘、王宅、下章、曹建、後東、上勝、梓上、梓河、路溪、林山、姜宅)。
仙岩街道
面積34.3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1萬人。辦事處駐河口堂村,郵編:325203。轄24個行政村(河口堂、社帆、漁潭、自力、秀垟、盤垟、岩一、岩二、仙北、仙南、東樟、派岩、下林、躍進、穗豐、羅垟、星光、鳳池、大嶺、竹溪、花台、橫坑、李山、沈岙)。
澤雅鎮
面積139.5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7萬人。鎮政府駐源口村,郵編:325023。轄2個居民區(源口、林岙)、81個行政村(源口、嶺雪、大川、東山、西山、門檻山、大坪頭、麻芝川、林岙、岙外、石梓、下庵、林岸、龍頭、潘莊、吳坑、上村、中村、下村、李降垟、外坳、岩角山、石榜山、鄭家山、鶴岙、鄭坑、小源、潘宅、吳岙、隔岸、上陳、雙界田、下陳、垟田、天長、戈恬、西岸、垟坑、外水良、橫垟、上潘、水碓坑、下良、下連坑、唐宅、言章、小石垟、黃嶺頭、黃坑、岩門、蘇田、犁頭垟、仙宅山、大石垟、岙底、林垟、嶼山、廟後、廟益、石坑、黃山、外葉、師科垟、安樂溪、胡坦、山後、五鳳垟、黃莊、包岙、李山、石良、基田、桂川、底陳岙、黃降坑、支坑、布袋垟、古聳、庫門坳、坑源、洞橋頭)。
2011年3月,作為全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試點區域之一,甌海撤銷仙岩、麗岙、郭溪、瞿溪、潘橋5個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區政府直轄。現轄12個街道、1個鎮,251個行政村、29個居委會(社區)。

歷史沿革

溫州古稱甌,甌江口習稱甌海。甌海上古時代屬“甌”地之一部分,據古籍《山海經·海內南經》載:“甌居海中”。甌海之名由此而來。
甌海區在戰國和秦時屬東越地,西漢初屬東甌國地,東漢初為章安縣地,後為永寧縣。隋朝起置永嘉縣,直至民國。
甌海區地圖甌海區地圖

甌海區在隋朝起置永嘉縣,直至民國。全國解放後,從1950年至1958年,甌海區仍隸永嘉縣,1958年劃歸溫州市管轄,1981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准同意設立甌海縣,由溫州市管轄。以原溫州市的梧埏、永強、三溪、藤橋、西岸5個區、3個鎮、24個公社為甌海縣的行政區域,縣政府駐溫州市。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24號)批覆同意撤銷甌海縣,設立溫州市甌海區。原縣轄的5個區公所同時撤銷。甌海區轄16個鄉、17個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區政府駐景山街道。
1997年,甌海區面積897.7平方千米,人口55.9萬人。轄1個街道、18個鎮、7個鄉:景山街道、永中鎮、靈崑鎮、海濱鎮、永昌鎮、永興鎮、沙城鎮、天河鎮、茶山鎮、南白象鎮、梧埏鎮、婁橋鎮、潘橋鎮、新橋鎮、郭溪鎮、瞿溪鎮、藤橋鎮、臨江鎮、澤雅鎮、三垟鄉、上戌鄉、岙底鄉、雙潮鄉、五鳳垟鄉、北林垟鄉、西岸鄉。區政府駐景山街道興海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甌海區總人口835607人,其中(1個街道、15個鎮、7個鄉):景山街道31002人,梧埏鎮122337人,南白象鎮26950人,茶山鎮28857人,瞿溪鎮33979人,婁橋鎮44846人,郭溪鎮68121人,潘橋鎮43319人,新橋鎮64891人,永中鎮161444人,天河鎮34426人,沙城鎮41277人,靈崑鎮17457人,藤橋鎮27325人,臨江鎮14133人,澤雅鎮15868人,三垟鄉22327人,雙潮鄉8979人,岙底鄉3406人,上戍鄉13880人,五風垟鄉3975人,北林垟鄉3357人,西岸鄉3451人。
2001年,將甌海區的藤橋鎮、上戍鄉、臨江鎮、雙潮鄉、岙底鄉和梧埏鎮的劃龍橋村、上田村、魚鱗浹村、前網村劃歸鹿城區管轄;將甌海區的永中鎮、靈崑鎮、天河鎮、沙城鎮劃歸龍灣區管轄;將瑞安市的仙岩鎮、麗岙鎮劃歸甌海區管轄;甌海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景山街道遷至婁橋鎮。甌海區面積從917平方千米減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從58.62萬減到37.84萬(溫州年鑑是37590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932人)。轄1個街道、11個鎮、4個鄉,24個居委會、251個行政村
2002年,全區轄1個街道、11個鎮、4個鄉,24個居民區、251個行政村。
2003年11月24日,浙政函[2003]192號批覆,同意溫州市甌海區行政區劃調整:(1)撤銷西岸鄉、五鳳垟鄉、北林垟鄉建制,併入澤雅鎮。調整後,澤雅鎮轄81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源口村)。(2)撤銷新橋鎮、婁橋鎮、梧埏鎮、南白象鎮、茶山鎮、三垟鄉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甌海區政府直轄。在此範圍內調整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等事宜,由溫州市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澤雅鎮下轄81個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45.43平方千米,總人口5.96萬,鎮政府駐地源口村;甌海區轄瞿溪、郭溪、潘橋、澤雅、麗岙、仙岩6個鎮和若干街道辦事處。12月11日,溫政發[2003]37號批覆:(1)設立新橋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新橋鎮5村、5居,辦事處駐站前路(原新橋鎮政府駐地)。(2)設立婁橋街道辦事處:管理原婁橋鎮15村、1居,辦事處駐婁橋村振興街3號(原婁橋鎮政府駐地)。(3)設立梧田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梧埏鎮13村、2居,辦事處駐梧埏街村梧埏大道(原梧埏鎮政府駐地)。(4)設立南白象街道辦事處:管理原南白象鎮7村、1居,辦事處駐鵝湖村新象街1號(原南白象鎮政府駐地)。(5)設立茶山街道辦事處:管理原茶山鎮14村、1居,辦事處駐茶山村梅泉路90號(原茶山鎮政府駐地)。(6)設立三垟街道辦事處:管理原三垟鄉11村,辦事處駐垟河村三垟大道897號。以上6個新設街道和新澤雅鎮於12月30日正式掛牌。
2008年末,全區面積614.5平方千米,人口40.74萬人,其中非農7.41萬人,轄7個街道、6個鎮,16個社區、12個居民區、251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甌海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達。溫州機場溫州港溫金鐵路客運站等交通樞紐緊鄰轄區而設,金麗溫、甬台溫高速公路和104國道貫穿全境,甌海大道、梧埏大道等城市幹道與老城區交通網路相連。近幾年來,甌海區再造優勢,相繼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進一步完善電力、通訊、供排水等基礎設施,為溫州城市的拓展和大都市框架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甌海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區城區道路總里程307.243公里,總面積442.55萬平方米。104國道、南塘大道、高桐公路貫通南北,甌海大道、西山西路、溫瞿公路橫跨東西,金麗溫、甬台溫高速公路和金溫、甬台溫、溫福鐵路穿境而過。全區251個行政村都通上了水泥路。

自然地理

甌海區北靠甌江,處於溫州市

甌海區甌海城鄉建設
區的東、南、西部,環繞鹿城、龍灣兩區。

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南亢北卑。陸地占93.33%,水域占6.67%。林業用地面積37.6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是未來溫州城市“南連西拓”的重要腹地。

鷗海境內有溫瑞塘河匯昌湖兩大水系,大小河流152條,主河道17.27公里,主幹支流36.09公里,一般支流345.14公里,河床寬度15至100米不等,水深1.5米至6米之間,於吳淞高程5.0米時,河道蓄水總量達6500萬立方米。

溫瑞塘河位於甌江以南、飛雲江以北的溫瑞平原,是我市境內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屬於鹿、甌海、龍灣、瑞安等“三區一市”管轄。水源主要來自瞿溪、

甌海區甌海區
雄溪、郭溪(通稱三溪)以及大羅山集雲山的山澗溪流,整個流域面積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2平方公里,灌溉面積48.2萬畝,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徑流量9.13億立方米。水系河網總長度1178.4公里,在吳淞高程5米時,相應蓄水量6500萬立方米。溫瑞塘河自東晉時期由人工開鑿,經唐大和、會昌年間大規模疏浚,後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樞組織修築,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溫州山水城市特徵的重要標誌。溫瑞塘河主河道古稱南塘河,明清稱七鋪塘河,北起鹿城區小南門躍進橋,向南流經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關東門白岩橋,全長33.85公里,正常水位時河面一般寬度為50米,最寬處200多米,最窄處僅13米。溫瑞塘河縱橫交錯的水系河道,對我市的防洪、排澇、供水、航運、灌溉、景觀及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溫瑞平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溫州人民稱為“母親河”。

氣候環境

鷗海區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域,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年總降水量達11.56億立方米,蒸發量3.64億立方米,無霜期276天。

文化教育

甌海區甌海區
區現有中國小幼稚園222所,教職工6735人,在校學生10.7萬人,國小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99.5%。甌海為省級教育強區,建成省市級“教育強鎮”11個,省市級重點示範學校29所,其中甌海中學為省一級重點中學,甌海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溫州高教園區、溫州中學分別坐落於甌海茶山街道和梧田街道。全區人才總量2.66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000餘人。建有科技培訓中心。

全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博館1個,文化站13個。屏紙製造工藝、彩石鑲嵌石雕等2項民族民間藝術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黃坑村、水碓坑村被公布為全省歷史文化名村。電視和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7%、99%,有線電視用戶達到7.7萬戶。甌海還是國家級科技工作先進區、省級文明城區、省級“平安區”、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省級雙擁模範城。

醫療衛生

全區有各類醫療機構289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68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人,每萬人擁有床位數11.2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2.24萬人,參合率87.8%。地處梧田街道的溫州附一醫新院正在建設。

經濟發展

農業產業經濟

2002年鷗海區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9.4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2.5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90元。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結構繼續朝市

甌海區鷗海楊梅
場化的需求進行調整。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實施“強龍工程”,培育了30家龍頭企業,產業化龍頭不斷做大,組建了14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一批龍頭企業依託中介組織,大力發展訂單生產,建立了貿工農一體化的產銷方式。農業優勢產業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了花卉、蔬菜、畜牧、果茶、休閒觀光農業等五大主導產業。830畝的溫州花卉大世界項目建設方興未艾,食草動物養殖成為山區農業的一大特色。“四大名早茶”占據半壁江山,2003年被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中國甌柑之鄉”,休閒觀光農業迅速興起。

農產品質量和名牌戰略深入實施。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名牌意識普遍得到重視,3個農產品(商標)獲市名牌產品或知名商標稱號,4個農產品獲省級博覽會金獎,1個農產品獲國際評比銀獎。農業生產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加強了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和小流域治理,全面實施溫瑞塘河綜合整治。建成市農業高新示範園區等各類園區29個,實施林業“四大”綠化工程,使“森林進城,園林下鄉”,全區森林覆蓋率51.4%,被評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大力開發森林公園和保護三垟濕地等自然資源,努力打造山川秀美、生態和諧的綠色甌海。

工業產業經濟

全區有工業企業1061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42家,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3家,國家免檢產品4隻,省市名牌產品32隻

甌海區甌海區
,省市著名、知名商標24隻。擁有中國鎖都、中國鞋都、中國眼鏡生產基地等“國”字號特色產業基地和外貿工業園、旅遊品工業園等特色園區。形成了以鞋革、服裝、眼鏡、鎖具、菸具、汽摩配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甌海經濟屬典型的“溫州模式”,有各類經濟活動單位5.2萬家,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的95%以上。全區現有工業企業134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70家,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2家,森馬集團、金州集團、中城集團、東甌集團等4家企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立集團、強強集團、溫州市通用鎖具有限公司、溫州市天宇鎖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獲得“中國十大鎖王”稱號;擁有7箇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14個國家免檢產品,26個省名牌、著名商標,57個市名牌、知名商標;擁有中國鎖都中國眼鏡生產基地等“國”字號特色產業基地和總部經濟園、旅遊品工業園等特色園區,形成了眼鏡、鎖具、鞋革、服裝、汽摩配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各級高新技術企業43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21家、市級14家。

建成了溫州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和茶山楊梅精品園麗岙花卉中心、三江甌柑精品園、澤雅高山蔬菜基地、郭溪無公害稻米基地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31家農業龍頭企業實現年產值11.06億元,“大好大”、“一鳴”成為省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人均耕地面積0.29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36萬噸。

商貿業產業

全區完成財政總收入10.58億元

甌海區甌海商貿
,其中地方稅收4.73億元。共有12家金融機構,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2003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105.38億元。

現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10857個,從業人員21438人,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58億元。市場交易活躍,33個商品交易市場實現成交額32.73億元。外貿出口總額3.8億美元,契約利用外資433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39萬美元。

商貿業方面,境內建有浙江皮革市場浙南糧食批發市場、溫州家具市場、溫州裝飾材料市場溫州汽車城溫州禽蛋市場、甌海貨運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在建的有溫州大西洋購物中心、潘橋現代物流園區等特色市場。

發展規劃

“十一五”時期,我區處於向工業化中後期過渡階段,是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機遇期,將為提前基本實現現代

甌海區甌海區
化奠定堅實基礎。《甌海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是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黨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認真編制和實施《規劃綱要》,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標誌,是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對建設現代化新城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規劃綱要》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浙江省“八八戰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溫州市“三個溫州”部署要求,根據《中共溫州市甌海區委關於制定溫州市甌海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建議》編制的,是描繪我區“十一五”發展藍圖、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綱領性檔案,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編制專項規劃、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年度計畫的重要依據。

行政區劃

1981年12月,甌海從溫州市郊區析出,設定甌海縣,1992年3月撤縣設區。2001年7月,溫州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原甌海永強片共7個鎮劃歸龍灣,藤橋片的2個鎮3個鄉和梧埏鎮的4個村劃歸鹿城,瑞安市仙岩鎮、麗岙鎮併入甌海。200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西岸、五鳳垟、北林垟等3個鄉,併入澤雅鎮,將梧田鎮、新橋鎮、婁橋鎮南白象鎮、茶

甌海區溫州甌海地圖
山鎮、三垟鄉等五鎮一鄉的行政建制改為街道。現轄6個鎮、7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251個行政村、26個居委會。

景山街道 面積2.79平方千米,人口1.23萬人。辦事處駐將軍橋村,郵編:325005。轄5個社區(景山、淨水、西山、繁榮、勤奮)、2個行政村(將軍橋、淨水)。

梧田街道 面積25.96平方千米,人口4.12萬人。辦事處駐梧田大道428號,郵編:325014。轄2個社區(澤霞、龍潭)、1個居民區(梧田)、13個行政村(梧田街、月落垟、寮東、塘東、塘西、霞王、老殿後、林村、北村、南村、南堡、蟠鳳、大堡底)。

茶山街道 面積30.60平方千米,人口4.81萬人。辦事處駐茶山村梅泉路,郵編:325015。轄1個居民區(茶山)、14個行政村(茶山、新民、羅山、京山、舜岙、睦州垟、後村、山根、洪殿、河頭潭、羅勝、霞岙、羅豐、銀山)。

南白象街道 面積12.72平方千米,人口1.56萬人。辦事處駐鵝湖村,郵編:325015。轄1個居民區(南白象)、7個行政村(鵝湖、橫港頭、南湖、霞坊、上蔡、金竹、南白象)。

新橋街道 面積7.69平方千米,人口1.72萬人。辦事處駐新橋村,郵編:325006。轄5個社區(新橋、白泉、金蟾、站前、前花)、5個行政村(新橋、山前、三浹、西湖、高翔)。

婁橋街道 面積23.18平方千米,人口2.61萬人。辦事處駐婁橋村,郵編:325016。轄1個居民區(婁橋)、15個行政村(婁橋、下斜、古岸頭、玕西、玕東、玕南、呂家降、東風、上匯、岩頭、前園、社葉、東耕、河莊、安下)。

三垟街道 面積13.10平方千米,人口1.86萬人。辦事處駐垟河村後垟,郵編:325014。轄11個行政村(垟河、黃嶼、沙河、丹東、呂家岸、張嚴馮、上垟、園底、應潭、池底、樟岙)。

瞿溪鎮 面積35.34平方千米,人口2.44萬人。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會昌路76號,郵編:325016。轄1個社區(會昌)、2個居民區(橋下、瞿溪)、(行政村:河頭、埭頭、林橋、橋下、瞿溪、溪頭街、瞿岙、蛟垟、雄溪、大同、雄岙、肇山、北坦、泉東川、大岙、雄河)。

潘橋鎮 面積57.44平方千米,人口3.92萬人。鎮政府駐華亭村,郵編:325018。轄1個居民區(潘新)、24個行政村(華亭、潘橋、仙門、橫塘、河西、林橋頭、丁岙、學士前、橫嶼頭、馬橋、金堡、下岙、岷崗中村、岷崗後村、岷崗前村、屏山、陳莊、焦下、泉塘、東邊、桐嶺、陳岙、方岙、田平)。

郭溪鎮 面積42.59平方千米,人口3.68萬人。鎮政府駐塘下村,郵編:325016。轄1個居民區(塘下)、18個行政村(塘下、郭溪、郭南、曹平、郭西、嶺頭、宋岙底、宋岙河頭、梅園、宋岙前垟、宋岙三合、梅嶼、浦西、浦東、浦北、凰橋、任橋、曹埭)。

麗岙鎮 面積33.00平方千米,人口2.10萬人。鎮政府駐茶堂村,郵編:325202。轄2個居民區(茶堂街、下呈街)、21個行政村(茶堂、葉宅、下川、楊宅、任宅、下呈、河頭、後中、上坦、泊岙、麗塘、王宅、下章、曹建、後東、上勝、梓上、梓河、路溪、林山、姜宅)。

仙岩鎮 面積34.30平方千米,人口3.85萬人。鎮政府駐河口堂村,郵編:325203。轄24個行政村(河口堂、社帆、漁潭、自力、秀垟、盤垟、岩一、岩二、仙北、仙南、東樟、派岩、下林、躍進、穗豐、羅垟、星光、鳳池、大嶺、竹溪、花台、橫坑、李山、沈岙)。

澤雅鎮 面積139.56平方千米,人口5.79萬人。鎮政府駐源口村,郵編:325023。轄2個居民區(源口、林岙)、81個行政村(源口、嶺雪、大川、東山、西山、門檻山、大坪頭、麻芝川、林岙、岙外、石梓、下庵、林岸、龍頭、潘莊、吳坑、上村、中村、下村、李降垟、外坳、岩角山、石榜山、鄭家山、鶴岙、鄭坑、小源、潘宅、吳岙、隔岸、上陳、雙界田、下陳、垟田、天長、戈恬、西岸、垟坑、外水良、橫垟、上潘、水碓坑、下良、下連坑、唐宅、言章、小石垟、黃嶺頭、黃坑、岩門、蘇田、犁頭垟、仙宅山、大石垟、岙底、林垟、嶼山、廟後、廟益、石坑、黃山、外葉、師科垟、安樂溪、胡坦、山後、五鳳垟、黃莊、包岙、李山、石良、基田、桂川、底陳岙、黃降坑、支坑、布袋垟、古聳、庫門坳、坑源、洞橋頭)。

名字由來

古時候,甌海屬“甌地”一部分,古籍《山海經•海內南經》有“甌居海中”之記載,甌海之名由此而來。

歷史沿革

甌海上古時代屬“甌”地之一部分,據古籍《山海經·海內南經》載:“甌居海中”。甌海之名由此而來。

鷗海區在戰國和秦

甌海區甌海區實際寺
時屬東越地,西漢初屬東甌國地,東漢初為章安縣地,後為永寧縣。隋朝起置永嘉縣,直至民國。

鷗海區在隋朝起置永嘉縣,直至民國。

全國解放後,從1950年至1958年,鷗海區仍隸永嘉縣,1958年劃歸溫州市管轄,1981年12月從溫州市郊區析出,設定甌海縣,1992年4月撤縣設區,2001年8月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

原系溫州市郊區,1981年12月析出建置甌海縣。1992年3月撤縣設區。1998年轄18個鎮、7個鄉和1個街道。2001年,將甌海區的藤橋鎮、上戍鄉、臨江鎮、雙潮鄉、岙底鄉和梧埏鎮的劃龍橋村、上田村、魚鱗浹村、前網村劃歸鹿城區管轄;將甌海區的永中鎮、靈崑鎮、天河鎮、沙城鎮劃歸龍灣區管轄;將瑞安市的仙岩鎮、麗岙鎮劃歸甌海區管轄;甌海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景山街道遷至婁橋鎮。2002年轄1個街道、11個鎮、4個鄉,24個居民區、251個行政村:景山街道梧埏鎮茶山鎮南白象鎮新橋鎮瞿溪鎮潘橋鎮婁橋鎮澤雅鎮郭溪鎮麗岙鎮仙岩鎮三垟鄉西岸鄉北林垟鄉鳳垟鄉

風土人情

甌劇,是流行於浙江南部,以溫州為中心的地方戲。甌劇是在民間土壤上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明末清初,高腔、昆

甌海區溫州甌劇
腔流行於浙南,乾嘉時,亂彈班開始盛行,班社均兼唱高腔崑腔亂彈腔。後又兼唱部分傳自安徽的“徽調”,灘黃,時調。在長期的融合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多聲腔劇種。因為它是一個以唱亂彈腔為主的劇種,故又叫“溫州亂彈”。1959年改稱“甌劇”。

早期的溫州亂彈班,是一種半職業性的戲班組織。農閒時,結班做戲,農忙時,解班務農,俗稱“三月班”。

現在可考的最早班名為“老錦繡”。成立於清乾隆年間。班主洪全本,溫州市郊永強人。他把一批流散在社會上的亂彈藝人收攏成班,主要藝人有“辰生(當家旦)、馮欽(老旦)、巴祖(老外)、茂魁(鼓師)、“番人”(大花臉)。“老錦繡”以唱亂彈腔為主,兼演少數幾本高,崑劇目。其固定劇目有八十四本大戲,故有戲諺,“有戲不清楚,去問老錦繡”。

稍後的班社有“日秀”,“三星”、“小春花”、“八永義”等。至清道光年間,亂彈班曾一度發展到30餘個,亂彈班的戲館有二十多處,其活動區域,除浙南的溫州、台州、處州(今麗水)外,還遠及閩北,並傳至台灣。《台灣省通史》載:“台灣有四平戲,也有溫州亂彈。其區別是溫州亂彈台上寫‘天官賜福’,四平班寫‘當朝一品’”。連橫《台灣通史》也講到溫州亂彈說:“惡言四平,來自潮州,特獎亂彈,”可見溫州亂彈亦深受台灣人民歡迎。

甌劇演出的基地是農村的廟台草台子。浙南農村,每地都有大小廟宇。廟中均有一定的廟產,每年都有固定的酬社活動,短則幾天,長則幾十天。在此期間,結合演戲,四處商販畢集,名日“會市”。如稻熟後,各村農民都要演戲酬神,以慶豐收,有時幾十個戲班子還滿足不了要求。

人文特色

甌海深沉篤厚。在澤雅鎮的全國

甌海區二月初一集市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澤雅“四連碓”,是中國古老造紙術的活化石。在仙岩鎮穗豐村出土過眾多的西周時期青銅器,表明甌海在三千多年前發展就達到了相當高的文明。始建於宋代的“白象塔”里保存過的一系列彩塑,現在成為省、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甌海鍾靈毓秀。南宋陳傅良在仙岩開辦浙南最早的書院,弘一法師曾在茶山寶嚴寺修行,文學大師朱自清在仙岩梅雨潭寫下散文名篇《綠》,台灣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故鄉就在甌海瞿溪。這裡有中共浙南一大會址——仙岩鎮漁潭中村靈佑殿,還有溫州和平解放談判舊址——郭溪鎮嶺頭村景德寺。革命戰爭時期,紅軍領導人粟裕、劉英等在甌海開展過游擊戰爭。1988年,甌海被省政府命名為革命老根據地縣。

甌海文化兼容。甌海是多宗教地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四大宗教。目前,全區共有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257處。各種宗教地位平等、和諧共處,信教與不信教民眾之間彼此尊重,團結和睦。

名優特產

甌海西部為海拔2

甌海區甌海區楊梅
00—1000米的山地,中西部及南部為丘陵地帶,東南部輔以吹台、大羅兩山之水,支流眾多,水網密布。氣候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的優越條件。農副土特產較為豐富,主要有茶山丁岙楊梅、甌海甌柑、“黃葉早”茶葉、澤雅屏紙、三垟菱角等,榮獲“中國楊梅之鄉”和“中國甌柑之鄉”稱號,其中甌海甌柑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全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其中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為國家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建有溫州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溫州市花卉產銷中心和茶山楊梅精品園、三垟甌柑精品園、澤雅高山蔬菜基地、郭溪無公害稻米基地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甌海新城

鬧市區大南門站乘坐15路專線公車,

造城市次中心甌海新城整體鳥瞰圖造城市次中心甌海新城整體鳥瞰圖

經過17站,用時50分鐘左右,到達位於甌海潘橋的鐵路溫州南站——城市西部一處有點偏僻的郊區。溫州南站站房是這裡最惹人注目的建築,舉目望去四周是長著荒草的土地。 寧波丁女士夫婦乘坐動車到達溫州後感慨:“怎么感覺到了鄉下,附近什麼都沒有?”丁女士夫婦的感嘆在幾年之後將不復存在。因為他們所處的這片荒涼的土地蘊含著無限能量,眾多項目已經完成前期工作,在明年5月份左右會掀起開工高潮,到時候,這是一片30平方公里的大工地,也就是開發中的甌海新城。處處可見工地 溫州南站站房已經基本成型,南側的橋樑即將開通,以後北側的橋樑將直接連線甌海大道。溫州南站前通往市區的上匯路在加緊施工。 乘公車從婁東大街經甌海大道駛往溫州南站的沿途可以看到不少在建工程,隨處可見簡易的藍白色工棚和藍色隔離板。在婁橋路口公交站至呂家降公交站這短短一段路中,南側可以看到3個大型工程項目部:甌海大道西段拓寬工程項目部、大西洋購物中心工程項目部和甌海中心區商務區一個待建設地塊。這段甌海大道沿線房屋都已經拆遷完畢,道路正在拓寬中。甌海大道跨鐵高架橋也正在施工。現場可以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其中,溫州大西洋購物中心是由外商投資企業——溫州大西洋購物中心建設有限公司,投資6.7億元開發建設的一個具有南美風格的集多種行業、多種商業業態和大面積停車場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目前已破土開工建設。 沿途隨處可見簡易的藍白色工棚和藍色隔離板。 房介所掛規劃圖 房屋介紹所老闆指著規劃圖向顧客描繪甌海新城今後的發展。甌海區各大工程建設直接帶旺了當地的樓市。“投資甌海新區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來不來得及的問題。”一當地人士告訴記者。 在溫州南站旁的溫州繁誠大酒店是附近目前最高檔的酒店,有100多個房間,高6層。這裡的標準間打7折後是238元。據該酒店副總趙張榮說,把酒店選在這裡是看好這裡以後的發展。這裡將是甌海區的中心,商業價值高。
在當地一家房屋介紹所里,記者看到了掛在牆上的一幅巨大的甌海區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圖,上面標註了甌海區在建的幾個大工程。房屋介紹所老闆唐先生指著這張圖向顧客描繪甌海新城今後的發展。甌海區各大工程建設直接帶旺了當地的樓市。 唐先生說,打聽的人不少。溫州南站落成後,有不少市區和周邊縣市的人來打聽投資置業的事情。由於目前出 售的大多是老房子和安置房,無法辦理過戶手續,買的人不多。另一方面,當地人也看好樓市會升值,不願輕易出 售。 記者在採訪時,有一名泰順的女士和其父親一起來購房。她看中當地一間5層樓,總價約60萬元,付了6萬元的定金。該女士表示:“就是擔心將來發展起來,地價漲了,賣家會反悔,協定里可得註明違約金。” 隨後,記者還看到了4名一同來看房的中年女子。她們是市區人,專程來打聽附近的店面和房子。 另一家房屋介紹所老闆透露,近兩個月來,當地房價漲得厲害。端午前6000元/平方米不到的安置房現在漲到1萬元了,房主還是不願意出 售。 在房屋介紹所,記者碰到一名給兒子找婚房的老伯。“這裡以後不比市區差,兒子也願意把婚房安在這裡,可惜沒有好的商品房,老房子也很貴。” 據悉,目前溫州南站前還沒有成熟的商業街可供投資,甌海大道婁橋和潘橋沿線目前也沒有在建大型的高層住宅樓。當地人士說:“想投資火車站商鋪和當地商品房的顧客還得等兩三年。現在能買的是老房子和安置房,不能辦理過戶,儘管收益高,但也存在一定風險。” 打造城市次中心 甌海新城由三大區塊組成,加上零星地塊,初步構建起占地30平方公里的新城框架。 甌海新城由三大區塊組成:7.19平方公里的新行政中心區、16.88平方公里的溫州南站站前區和2平方公里的高新產業園區。加上零星地塊,初步構建起占地30平方公里的甌海新城框架。 甌海城市中心區建設開發指揮部負責人介紹,目前甌海新城有幾大項目在建。甌海區行政管理中心大樓,地下室結構施工已經完成,現主體大樓已建至第5層,預計明年5月結頂;甌海區法院審判大樓,已經完成主體結構和牆體砌築,目前在進行智慧型化、空調、電梯、外牆裝飾燈施工,預計明年5月竣工並投用;園林苗圃遷建工程,科技樓、管理樓一二層主體施工等工程將於年底完成;在道路方面,連線廣化南路到橫嶼路的東二條路已於2009年8月14日進場施工,確保明年10月通車。 甌海商務區塊分3期建設,一期建12幢大樓,有438家企業入駐。12幢大樓統一建一個整體地下室,地下室面積22萬平方米,車位5600個,計畫2010年5月開工建設。 除在建工程外,甌海新城2010年要開工建設的項目有:甌海區審批中心,民眾文化活動中心,中心公園,社會停車場及地下室建設,市民廣場及地下室,公共綠地及地下室,中心區拆遷安置房,甌海區公共衛生大樓,商務區一期道路、廣場及地下空間,東三路一期即甌海大道至秀嶼路。 甌海區一直處於“有區無城”的狀態,缺少應有的集聚效應和輻射能力,從而制約了該區城市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甌海區委書記謝再興說,甌海新城突出商貿特色,突出休閒居住,突出環境打造,走錯位發展之路,實現功能布局合理化、最最佳化,把甌海新城打造成城市的次中心。

旅遊景點

甌海區 吹台山
甌海區 三垟濕地
甌海區 溫瑞塘河
甌海區 白象塔
甌海區 昌河水上公園
甌海區 白象塔系列景點
甌海區 天池
甌海區 雄岙山莊
甌海區 肇山寺
甌海區 五美景區——實際寺
甌海區 臥龍景區-巨鯊捕食
甌海區 花果山景區-黃淮墓

浙江各市縣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風景迷人的“杭州西湖”、古香古色的“嘉興烏鎮”,還可以感到經濟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