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區

椒江區

椒江區(台州話:Tsiao-kông K'ü)是浙江省台州市的一個區。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台州灣入口處,舊稱“海門”,是台州的主城區。1981年建市,因與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同名而改稱椒江,以椒江橫貫市域而名,為浙江省第一個縣級市。椒江區陸地面積2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0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1.4公里,下轄8個街道、1個海島鎮、1個農場和1個漁業總公司,2013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為53.92萬人。2013年椒江區生產總值40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椒江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其中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是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台州海洋世界是中國最高的、浙江省最大的海洋館。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大事記
時間 事件
明洪武二十年(1387) 築城設衛,以御倭寇,始稱海門衛
嘉靖三十六年(1557) 設台, 金嚴 , 參將 ,首任參將戚繼光
清順治十一年(1654) 移定海鎮(兩年後改稱台州鎮)駐海門
康熙二年(1663) 改設水師右路 總兵官 ,八年改為黃岩協,九年改鎮守寧台總兵官,十五年改 水師提督 ,十九年復改海門鎮總兵官,後鎮移黃岩,稱黃岩鎮,在此前後,設 臨海 縣丞衙門于海門。
康熙十八年(1679) 清廷頒布禁海令,沿海居民內遷,海門設台寨駐兵,僅留少數居民
康熙二十二年(1683) 開海禁,復置
道光二十三年(1843) 移台州同知衙門於葭沚,以加強對沿海的統治
光緒二十年 (1894) 開埠通商,發展成為商埠
1928年 建臨海縣, 海門區
1934年 浙江省第七, 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設海門
1941年4月 因日軍竄擾而遷臨海
1949年 建立台州專署直屬海門區,下轄海門、葭沚、三山、山東、湧泉、玉峴、章安、前岸8個鄉鎮。
1950年3月 湧泉、玉峴、章安、前岸劃歸臨海縣管轄。6月,葭南、山東、三山3個鄉劃歸黃巖縣管轄
1952年11月 臨海縣 , 老鼠嶼 ,劃歸海門,翌年6月建立椒江鄉
1955年4月 大陳島 ,劃歸海門,建立辦事處
1956年3月 撤銷直屬海門區,劃歸黃巖縣管轄,為黃巖縣海門區,轄海門,葭沚,大陳3鎮
1958年10月 海門、洪家兩區合併建立海門人民公社。下轄海門、葭沚、大陳、洪家、東山、西山、界牌等7個大隊(管理區)和1個漁業專業大隊。
1959年8月 改為黃巖縣人民委員會海門辦事處
1960年初 原洪家區劃出, 5月, 大陳鎮 從海門劃出,海門辦事處下轄海門鎮、葭沚鎮、柵浦、椒漁等人民公社。6月,改為海門人民公社。
1961年6月 撤銷海門人民公社,恢復海門區公所,下轄柵浦,葭沚, 海門 ,椒漁4個人民公社
1969年 改為海門區, 革命委員會 ,1979年5月撤銷區革命委員會, 恢復 , 區公所
1980年7月 建立 海門特區 ,同時劃入黃巖縣大陳鎮、山東公社及臨海縣前所公社。1981年7月改設椒江市。 1982年1月,劃入黃巖縣界牌公社和臨海縣沿海公社
1984年12月 黃巖縣三甲區及所屬 三甲鎮 、下陳鎮、甲北鄉、水陡鄉、 石柱鄉 、沙北鄉、 椒江農場 和洪家區及所屬 洪家鎮 、靈濟鄉、兆橋鄉、 東山鄉 、 西山鄉 ;臨海縣的章安區及所屬 章安鎮 、梓林鄉、 楊司 鄉,杜橋大汾鄉的五四、七年、橫蔣、橫西4個村和湧泉區所屬的黃礁鄉陸續劃歸椒江市。
1985年7月 增設前岸鄉。12月,建立葭沚區,轄葭沚鎮、柵浦鄉、 界牌鄉 、山東鄉、椒漁 街道辦事處
1986年4月 撤海門鎮,設立海門辦事處,轄椒東,椒南,椒西三個辦事處
1992年5月 撤區並鄉建鎮,撤三甲區,由三甲鎮、石柱鄉、甲北鄉,設立三甲鎮,劃下陳鄉、水陡鄉、沙北鄉,設立下陳鎮。撤洪家區,由洪家鎮、靈濟鄉、兆橋鄉,設立洪家鎮。劃東山鄉、西山鄉,設立 東山鎮 。撤章安區,由章安鄉、梓林鄉、楊司鄉,設立章安鎮。黃礁鄉獨立建制。劃 前所鎮 、沿海鄉、前岸鄉,設立前所鎮。大陳鎮不變。撤 海門街道 辦事處、葭沚區,分設為海門街道、 白雲街道 、 葭沚街道 。至此椒江市轄三個街道、7鎮、1鄉。
1994年8月 撤椒江市,設為, 台州市椒江區 ,為台州市主城區
2001年11月 撤洪家、東山、三甲、下陳、章安、前所6鎮,設為 洪家街道 、 三甲街道 、 下陳街道 、 章安街道 、 前所街道 ,原東山鎮併入葭沚街道、撤黃礁鄉,併入章安街道。
2003年 椒江區下轄海門街道、白雲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下陳街道、三甲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陳鎮、椒江 海洋漁業 總公司、椒江農場。

行政區劃

椒江區下轄海門街道、白雲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下陳街道、三甲街道、章安街道、前所街道、大陳鎮。共8個街道、一個鎮。

地區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全 區 280.1
海門街道 20.7
白雲街道 12.8
葭沚街道 46.7
洪家街道 28.9
三甲街道 36.8
下陳街道 23.8
前所街道 29.0
章安街道 62.9
大陳鎮 13.6

椒江位於東經121°21’24"~121°32’02"(最東島嶼處121°55’10"),陸域界北緯28 °34’25"~2°846’53"(最南島嶼處28°23’24")。東瀕大海,西接黃岩,北界臨海。陸域東西寬18.8公里,南北長23.0公里。海岸線長22.7公里。總面積343.5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263.49平方公里,海島面積14.96平方公里,灘涂53.2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平方公里,椒江水域16.89平方公里,內河水域面積59.24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

椒江位於東經121°21’24"~121°32’02"(最東島嶼處121°55’10"),陸域界北緯28 °34’25"~2°846’53"(最南島嶼處28°23’24")。東瀕大海,西接黃岩,北界臨海。陸域東西寬18.8公里,南北長23.0公里。

地形

椒江區域屬浙東最大的溫黃平原北部。地貌主要類型為沿海海積平原,占土地總面積的65%。余為低山丘陵、灘涂和海島。

氣候

椒江區屬中亞熱帶季風區,氣候受海洋水體調節,較同緯度內陸地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降水豐沛,熱量充裕且雨熱同季,夏鮮酷暑而冬無祁寒。年平均氣溫17.0℃,1月份平均氣溫6.1℃,7月份平均氣溫27.8℃,無霜期257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椒江是浙江省第三大河流——靈江的下游,上游稱永安溪,中游稱靈江,流域總面積6290平方公里,幹流全長197.7公里,境內河口段長11.7公里,江面寬900—2000米。椒江將轄區分為椒北水系和椒南水系,有主幹河道82條,總長度359.24公里。除椒江系自然河流外,平原河流大多由人工開鑿而成,呈縱橫經緯格局,灌溉方便,一派江南魚米之鄉景象。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2.624億立方米。

海洋資源

椒江出海口稱牛頭頸,兩山夾峙勢成關隘,故古稱海門。大江貫城而過,形成天然良港,向以得舟楫之便,富山海之利,有“台州六邑咽喉”之稱。 沿海灘涂漫漫,海域遼闊,海洋自然資源富饒。大陳漁場為東海第二大漁場,計有魚類、甲殼類、軟體類和貝藻類300餘種,昔以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魚四大經濟魚場著稱。海域環境良好,發展海洋養殖,出產的大陳黃魚已成為著名品牌。

氣候資源

椒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7℃,活動積溫6300℃·日,降水量1500毫米,日照總時數1900小時;最熱月平均氣溫28℃,最冷月平均氣溫6℃,適宜多數喜溫果木生長,全年無休耕期,為傳統農業三熟制地區。

電力資源

椒江區內設有1個火力發電廠。台州發電廠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前所街道,台州發電廠是國家特大型企業,全國一流火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144萬千瓦。台州發電廠歷經30年的建設、發展,昔日荒涼的海濱已矗立起一座現代化大型火力發電廠。

人口民族

人口

境內為漢民族聚居地區。人口繼續保持較低的增長水平。2010年末,全區總人口50.92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0%。其中,男性人口25.75萬人,女性人口25.17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6%和49.4%,男女性別比由上年的102.7∶100下降到102.3∶100。全年出生人口5709人,出生率為11.27‰;死亡人口2759人,死亡率為5.4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2‰。

民族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總人口462846人,其中蒙古族12人,回族63人,藏族3人,維吾爾族4人,苗族368人,彝族59人,壯族48人,布依族107人,朝鮮族3人,滿族31人,侗族68人,瑤族7人,白族11人,土家族103人,哈尼族2人,傣族2人,黎族1人,僳僳族3人,佤族2人,畲族31人,水族5人,土族7人,其他少數民族5人,其他未識別的民族13人。

地 區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年末人口 (人)

人口密度 (人 / 平方公里)

全 區 280.1 518838 1852
海門街道 20.7 84708 4092
白雲街道 12.8 71725 5604
葭沚街道 46.7 67355 1442
洪家街道 28.9 50100 1734
三甲街道 36.8 61529 1672
下陳街道 23.8 42344 1779
前所街道 29.0 52595 1814
章安街道 62.9 84620 1345
大陳鎮 13.6 3862 284

交通

公路

椒江區公路總里程512.93公里(含通村公路),密度183公里/百平方公里。(數據截至2012年)

椒江區所在高速公路
狀態 名稱
正在運營 甬台溫高速 台金高速
正在建設 浙江沿海高速(甬台溫高速複線)
正在規劃 杭紹台高速

鐵路

台州站離台州市椒江區市中心約10公里。站房主體2層,局部3三層,設正線2條,客車到發線5條,遠期預留到發線1條。已設基本站台1座,中間站台2座,遠期預留基本站台1座,總計4台8線(遠期),總建築面積21388平米。

椒江區所在鐵路
狀態 名稱
正在運營 甬台溫鐵路
正在建設 台金鐵路
正在規劃 杭台溫鐵路

航空

台州路橋機場台州路橋機場

台州路橋機場原名黃岩路橋機場,位於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機場路和東迎賓大道交叉口。機場候機樓建築面積7850平方米,具備保障年旅客吞吐量60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300人的能力。

台州金清機場即台州新機場,台州新機場於2012年開工,2015年底前建成,規模將是現有機場的3倍,航班航線也將復蓋到椒江國主要大中城市。

跨江大橋

椒江大橋

椒江大橋工程是國家交通戰備補助項目、省重點建設項目和台州市重大工程項目。大橋椒江長2587.30米,主橋為五跨430米連續梁,總寬19米,淨寬18米,兩岸接線公路長1538米,連線省道75、82和83線,進而接通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構建成台州沿海通道的基本框架。

椒江二橋

椒江二橋椒江二橋

浙江台州椒江二橋工程位於台州市東部台州灣椒江入海口,橋位距上游的椒江大橋約7

公里。工程椒江長8.09公里,其中主橋橋樑長3702米,椒江線為一級集散雙向六車道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橋樑主跨為480米鑽石型雙塔雙索麵斜拉橋。是浙江省及台州市規劃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戰略性工程。

台州灣大橋(正在建設):

台州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是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沿海高速公路台州段椒江長147公里,估算總投資約399億元,涉及三門、臨海、路橋、溫嶺和玉環6個縣(市、區)的23個鄉(鎮、街道)。

經濟

概況

2012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自身各種困難壓力,全區上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打造“首善之區”為總目標,全力以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區經濟呈現低位開局、穩步回升的發展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2012年,全區生產總值371.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14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50.63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增加值205.83億元,增長7.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03∶42.94∶53.03調整為4.08∶40.53∶55.39。人均生產總值71973元,比上年增長4.3%。

價格水平漲幅趨緩。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0%。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3%,消費品價格上漲2.8%。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081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幫扶5139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4520人,轉移就業2778人。

全區財政總收入5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0.14億元,增長9.5%。全區地方財政支出25.17億元,比上年增長6.2%。

第一產業

2012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7.07億元,增長1.3%;牧業產值2.45億元,增長9.2%;漁業產值20.65億元,增長4.2%。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1.41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67千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播種面積3.37千公頃,比上年下降15.2%。

畜牧業生產平穩。年末生豬存欄5.76萬頭,比上年末下降5.1%;生豬出欄9.23萬頭,比上年增長10.0%。年末家禽存欄61.58萬羽,比上年末增長1.9%;家禽出欄149.55萬羽,比上年增長5.4%。全年肉類總產量1.14萬噸,比上年增長7.4%;禽蛋產量5738噸,比上年增長5.7%;牛奶產量2853噸,比上年下降20.0%。

漁業產量穩定增長。全年水產品總產量26.81萬噸,比上年增長1.5%。其中,海洋捕撈產量26.48萬噸,增長1.6%。

第二產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29.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7家,實現工業增加值89.24億元,比上年增長2.9%。工業產品銷售率96.6%,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2012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40.52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利潤總額26.57億元,增長4.0%。

企業上市工作實現新的突破,信質電機登入深交所中小板,2012年末,我區上市企業增至5家,九洲藥業、新世紀光電已成功報會。

建築業較快發展。全年建築業增加值21.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年末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76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63.73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11.4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8%;竣工面積578.1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0.6%。

第三產業

城市建設

按照台州城市群構建戰略的要求,全區以新型城市化為主題,實施“東擴南進、西延改中、跨江發展”戰略。完善城市功能及布局,豐富城市內涵,不斷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成為台州城市群的核心。加快新區開發。加快環綠心等區塊的發展,穩步推進下陳飛躍區塊、洪家星星區塊開發,實現與路橋、開發區的無縫對接。加快繁榮、橋東等西入城口區塊開發。

推進舊城改造。加快中心商務區塊建設,推進環白雲山區塊開發,完成雲西路區塊改造。加快推進老城區東南片改造、青年路南塊拔高、中山西路南片舊城改造、江濱公園西進、葭沚舊城改造等工程建設,啟動橫河區塊改造。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4.65億元,比上年增長27.8%。其中,限額以上投資209.31億元,增長28.4%。其中,工業性投資49.25億元,增長21.0%;基礎設施投資32.73億元,增長96.2%。

全年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1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商品房建築施工面積729.53萬平方米,增長5.6%;商品房竣工面積56.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5%;商品房銷售面積103.2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9%;商品房銷售額108.33億元,比上年增長22.5%。

重點建設項目快速推進。全年列入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6.71億元。椒江二橋及接線工程、椒江至路橋機場公路改建、74、75省道南延、82省道複線、台州市教師公寓等一批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台州市第一中學新疆班交付使用。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持續繁榮。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2%。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20.19億元,增長25.4%;零售業零售額140.52億元,增長14.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3.68億元,增長14.0%。

年末全區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42個,年成交額108.01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額99.14億元,生產資料市場成交額8.8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2%和1.1%。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達11個;其中,年成交額超10億元市場5個。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保持穩定。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6.79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外貿自營出口27.3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2%。按出口企業類型分,外貿企業出口5.0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2.5%;三資企業出口2.4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6.6%;生產企業出口19.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7%。

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加快推進。服務外包註冊企業達15家,契約執行額2687萬美元,占全市的94%。全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2072萬美元。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406.58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7.6%。其中,公路運輸14.0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4.3%;水上運輸392.55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8.2%。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周轉量8.85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0%。其中,公路運輸8.80億人公里,增長1.0%。全年海門港貨物吞吐量1602萬噸,比上年增長5.5%。其中,貨櫃吞吐量112萬噸,增長5.5%。年末全區民用汽車擁有量為10.0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0.0%。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14.66億元,比上年增長40.5%。年末電話交換機裝機總容量達3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22.3萬戶;全年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6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08.07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繼續快速發展,年末用戶數為21.6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2.7%。

旅遊業穩步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798.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0%。其中,國內遊客796.71萬人次,增長7.0%。全年旅遊總收入72.91億元,比上年增長18.0%。

金融業

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繼續擴大。2012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達547.9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4%。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45.6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6%。在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中,單位存款餘額269.10億元,增長5.5%;個人存款餘額222.54億元,增長11.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445.1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2%;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432.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0%;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80.39億元,增長12.5%;中長期貸款餘額143.69億元,增長3.4%。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椒江區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8.0%。年末椒江區幼稚園54所,在園幼兒2.41萬人;國小18所,在校學生3.73萬人;國中12所,在校學生1.71萬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學生8224人。高中段毛入學率達99.8%,聯考重點上線萬人比和重點上線率均居椒江市前列。

1996年被評為“椒江國幼兒教育先進區”,2001年被中國教育學會確定為椒江省唯一的“椒江國教育改革實驗區”,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為“教育強區”,2005年榮獲浙江唯一的“椒江國親職教育示範區”,2006年榮獲“國家基礎教育現代學校制度先進實驗區”。

椒江區境內主要學校
性質 名稱
高級中學 台州市第一中學 三梅中學 洪家中學 椒江職業中專
椒江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台州市書生中學 台州市雙語學校 椒江區育英學校
初級中學 椒江區第二中學 椒江區第五中學 椒江區第六中學 椒江區第八中學
台州市書生中學 台州學院椒江附中 洪家二中 三甲中學
下陳中學 前所中學 章安中學 大陳實驗學校
國小 椒江區實驗國小 椒江區第二實驗國小 椒江區人民國小 雲健國小
海門國小 中山國小 桔園國小 參考資料:

文體

2012年椒江區獲省市級以上獎項17項。其中,排舞《藍色婚禮》和《展翅飛翔》分別榮獲2012年浙江省第六屆排舞大賽青年組銅獎和老年A組二等獎、最佳服飾獎,美術《某一天》榮獲2012年浙江省第二屆視覺藝術群體展覽金獎,攝影《駝鈴》獲浙江省第二屆視覺藝術群體展覽金獎,小提琴獨奏《查爾達什》榮獲2012年台州市首屆器樂獨奏大賽金獎。

截至2012年末,椒江區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8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1個。衛生機構年末床位2485張。衛生技術人員4742人,其中醫生1760人,註冊護士1785人。(數據截至2012年)

在國際級比賽中,椒江區區運動員獲得1金1銀2銅。在國家級比賽中,獲15金8銀19銅。在省級比賽中,獲12金6銀8銅。(數據截至2012年)

2012年,結合體育三下鄉,椒江區新建了58條健身路徑,並完成了1個省中心村椒江民健身廣場、1個省中心村體育休閒公園、18個省小康體育村、3個省村級體育俱樂部等體育陣地的創建工作。(數據截至20102年)

社會保障

2012年椒江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

入16010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155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813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3%,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9.7%。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7.2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54.62平方米。

截至2012年末,椒江區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4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3.43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0.26萬人,年末參保人數33.27萬人,參合率達99%,人均籌資水平為580元。

風景名勝

一江山島

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

椒江區椒江區

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是椒江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該景區位於台州市椒江區,已列入國家100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單,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景區由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一江山島登入戰紀念館、大陳島、一江山島等景點構成。整個景區分為市區塊與海島塊。

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區

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區位於台州市椒江區楓山北麓,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04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紅色旅遊基地,05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佇列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解放一江山島登入戰紀念館

解放一江山島登入戰紀念館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興建,建築面積5138平方米,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布展面積2800平方米。

大陳島

椒江區大陳島位於浙江中部台州灣東南洋面,由上、下大陳等29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區29海里。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魚汛期,島四周乾帆雲集,桅檣如林,入夜,漁火萬千,蔚為大觀。素有“東海明珠”之美稱。

海門老街

歷史悠長,是集人文景觀和商業休閒為一體的主題街區,現存多為清未民初所建。此街南北走向,南接中山東路,北至江濱路,原街長470米,今留存有225米長,寬約6-8米不等,石板路面。南端為吊橋頭,系繁華街口;北端有楊府廟,廟北牌樓,上書“海門關”三個大字。它曾是椒江(原為海門)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

台州海洋世界

台州海洋世界是國內最高的海洋館(樓高34米),也是浙江省最大的海洋館,國內首創的都市型水族館,坐落在台州市民廣場西北側,占地15.5畝,建築面積8903平方米,投資額1.2億人民幣。共分五層,是椒江世界唯一兩個從上往下參觀的水族館之一(另一家在美國)。

特色小吃

蛋餅

椒江蛋餅是椒江小吃的一絕,它承載了很多老海門人記憶。 其因製作簡單,材料便宜,味道鮮美,且富含營養而深得百姓喜愛。其主要材料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蛋白質是自然界最優良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同時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家常營養菜。

薑汁核桃調蛋

薑汁核桃調蛋是椒江一大小吃。薑汁核桃調蛋香醇可口的風味小吃,也是營養豐富滋補佳品,具有散寒、止嘔、祛痰、健脾等諸多功效。

薑湯面

薑湯面是椒江的代表性麵食,它的精彩之處除了豐富的澆頭(有蝦乾、豬肉絲、筍絲、香菇、金針菜、荷包蛋、豆腐皮子、青菜、蟶子等),還在於它微辛濃郁的湯——帶著薑汁特有的香味。

食餅筒

食餅筒是浙江台州特有的漢族傳統小吃,節日食俗。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錫餅(麥餅、食餅筒)的風俗。食餅筒,又名五虎擒羊,顧名思義就是把各種美味佳肴用紙樣薄的麥焦皮(也有用米漿烙的米筒)包成筒狀,裡面包有許多菜,例如:胡蘿蔔、肉絲、芹菜等可口鮮美的菜,它又俗稱“麥焦”。

湯圓

同其它地方的湯圓不同,一般在冬至吃,又稱冬至圓。平時主要在定親等喜慶之時,放在川籃(一種柱型有格的竹製品)里同“米糰”配對作為禮物。湫水山下的“圓”是餡料裹外不裹內的,據說也是應了這個典故之故。

雞蛋麻糍

麻糍作為節日食品,在過年、立夏、重陽吃,平時一般為嫁娶、上樑、進住等送禮之用。黃青白相間、色味誘人。

台州其他特色小吃
炊圓 烊糕 骨頭粥 手打面 泡蝦 烏飯麻糍 糖心糕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