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石

燧石

燧石俗稱“火石”,般是由隱晶質石英組成,是比較常見的矽質岩石,質密、堅硬,多為灰、黑色,敲碎後具有貝殼狀斷口,根據其存在狀態,分為兩種類型:層狀燧石:多與含磷和含錳的黏土層共生,分層存在,單層厚度不大,但總厚度可達幾百米,有塊狀和鮞狀的區別。結核狀燧石:多產於石灰岩中,有球狀、卵狀、棒狀、盤狀、葫蘆狀、不規則狀等結核體,一般只有5-15厘米,大的可達1-2米。燧石由於堅硬,破碎後產生鋒利的斷口,所以是最早為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所青睞,絕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擊製造的。

基本信息

簡介

燧石燧石

燧石英文名稱Quartzvar.Chert ,俗稱“火石”,是比較常見的矽質岩石,緻密、堅硬,多為灰、黑色。是石英的一種,是非常細的含微量雜質的矽氧礦物。燧石有著均勻且細密的質地,它又硬又脆,斷裂處呈貝殼狀,這些特點被古人所利用而產生了人類使用工具的石器時代。燧石可以用來築路、充當混凝土骨料,人們還用燧石塊當磨料來磨碎其他工業原料,質優的燧石還會被當作低等的寶石。燧石還有一些變種,如碧玉、玉髓、瑪瑙、黑燧石和均密石英岩。在一些岩石中的燧石是一個個結核狀的,當不耐腐蝕的岩石被風化後,抗腐蝕性強的燧石就露出來並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富集區域。 名稱源於未知含義的德文quarz一詞。

化學組成

SiO2、Si46.7%,含不同數量的氣態、液態和固態物質的機械混入物。

光學性質

一軸晶(+),No=1.543-1.545,Ne=1.552-1.554,雙反射率=0.0090.

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廣泛分布。

鑑定特徵

α-石英以其晶形,無解理,貝殼狀斷口,硬度為其特徵,如由β石英轉變而來,則保持六方雙錐的假象;

成因產狀

α-石英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許多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的主要造岩礦物。β-石英產於酸性火成岩或淺成岩中,常以斑晶出現;屬於低溫熱液的膠體成因產物,主要產於噴出岩的孔洞中。

晶體形態

三方偏方面體晶類,常發育成完好柱狀晶體。常見單形有:六方柱m、菱面體r和z、三方雙錐s及三方偏方面體x等,柱面有橫紋。

晶體結構

晶系和空間群:α-石英屬三方晶系,P312;β-石英屬六方晶系,P622;晶胞參數:α-石英:a0=4.91埃,c0=5.40埃;β石英:a0=5.01埃,c0=5.47埃;粉晶數據:3.342(1)4.257(0.22)1.8179(0.14)

分類

用燧石製造的石斧用燧石製造的石斧
燧石(石英變種)Quartzvar.Chert

根據其存在狀態,分為兩種類型:

層狀燧石:多與含磷和含錳的黏土層共生,分層存在,單層厚度不大,但總厚度可達幾百米,有塊狀和鮞狀的區別。

結核狀燧石:多產於石灰岩中,有球狀、卵狀、棒狀、盤狀、葫蘆狀、不規則狀等結核體,一般只有5-15厘米,大的可達1-2米。

主要用途

燧石由於堅硬,破碎後產生鋒利的斷口,所以是最早為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所青睞,絕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擊製造的,燧石和鐵器擊打會產生火花,所以也為古代人用作取火工具,中國古代常用一小塊燧石和一把鋼製的“火鐮”擊打取火,所以燧石也叫作火石,燧石槍也是利用扳機擊打火石引發火藥的。現代利用燧石的堅硬性質,將燧石作為研磨的原料。

歷史記載

燧石燧石
韓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燧人鑽燧取火,無有疑問。然而,關於燧,有人說是燧石,有人說是燧木。正因有人說是燧木,才有了燧人氏鑽木取火之說。說遠古時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稱“燧明國”。

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遺記》:“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中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後世聖人為變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鴞,以口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鑽火,號燧人氏。”這個傳說中的燧明國,有人考證指出,其據地為邰,所依之山為崦嵫。那么邰是在陝西武功縣,崦嵫是在甘肅省,離商丘甚遠。

相關典故

火祖燧人氏取火
關於火祖燧人氏取火的說法,也有兩種。人們認為《韓非子·五蠹》的歷史記載較為權威:“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燧人鑽燧取火,無有疑問。然而,關於燧,有人說是燧石,有人說是燧木。正因有人說是燧木,才有了燧人氏鑽木取火之說。說遠古時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稱“燧明國”。《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遺記》:“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中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後世聖人為變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鴞,以口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鑽火,號燧人氏。”這個傳說中的燧明國在哪裡呢,有人考證說,其據地為邰,所依之山為崦嵫。那么邰是在陝西武功縣,崦嵫是在甘肅省,離我們商丘甚遠。所以我沒有採取鑽木取火之說,而採取鑽燧取火之說,正如1992年《人民日報》上寫的那段話:“傳說遠古的商丘一帶布滿山林,有不少燧石裸露在外。部落成員用石塊追打野獸時,石塊和燧石相撞發出火光,燃著了枯木。他們從中得到啟發,發明鑽燧取火。由於鑽燧取火不易燃著枯木,後來閼伯便把火種取到一塊高地保留,供人們隨時點火來用,造福於人類。”擊燧石取火的方法從遠古到解放初期,商丘一帶的農村一直沿用著,只不過先前的以石擊燧石,到後來改成了以鐵擊燧石,名曰:“火鐮子”。
擊燧石取火也好,擊燧木取火也罷,反正都是摩擦取火。對於它在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恩格斯給了高度評價:“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起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這就是說,火,不僅在生活上促進了人類的文明,而且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上成為巨大的動力。

點聖火

台北時間2012年8月23日,倫敦殘奧會的聖火分別在英國四地(英格蘭的斯科菲爾峰、北愛爾蘭的多納德山、蘇格蘭的本尼維斯山以及威爾斯斯諾登峰)的最高峰點燃。四支小分隊在當天分別登上了這四座最高峰,用燧石取火的方式點燃了聖火。聖火的火種隨後被保存在燈籠內帶下山。

《燧石》雜誌

《燧石》為荷蘭雜誌,自1980年創刊以來,每年出版4期,是歐洲最早開始研究俳句的雜誌。荷蘭雜誌《燧石》是發表俳句的一塊園地。

岩石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