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變質岩

接觸變質岩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態的岩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

一般變質岩分為兩大類,大面積變質的岩石為區域性的,但也有局部性的,局部性的如果是因為岩漿湧出造成周圍岩石的變質稱為接觸變質岩;如果是因為地殼構造錯動造成的岩石變質為動力變質岩。

概述

變質岩 分類變質岩 分類

一般變質岩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變質作用作用於岩漿岩(火成岩),形成的變質岩成為正變質岩;另一類是作用於沉積岩,生成的變質岩為副變質岩。
大面積變質的岩石為區域性的,但也有局部性的,局部性的如果是因為岩漿湧出造成周圍岩石的變質稱為接觸變質岩;如果是因為地殼構造錯動造成的岩石變質為動力變質岩
接觸變質岩是一種特殊的儲層類型,發育在純侵入岩到正常沉積圍岩地層的過渡帶上。與常規儲層類型相比,接觸變質岩成分複雜,且極易受後生作用改造,發育裂縫、裂隙、孔隙型儲集空間,有較好的油源,只要有圈閉條件存在,就會形成富集高產油氣流。原來由於研究較少,重視不夠,科技人員對接觸變質岩油藏一直沒有進行系統的評價。

油藏開發

早在上世紀初,日本在火山噴發岩中發現了油氣藏,揭開了這一特殊類型油氣發現的序幕。近20年來,我國也陸續發現了火成岩油氣藏類型,特別是在1996年6月,在惠民凹陷濟陽拗陷商河油田商四區鑽探火成岩構造時,發現沙河街組4套火成岩儲油層系,有的為變質岩、有的為侵入岩。其中,商741井鑽遇E2S1和E3S3中兩套變質岩油層,經斯侖貝謝測井解釋油層19層153.8m,初期僅射開11m,用8mm的油嘴測試求產,獲日產75t/d的高產工業油流。這些說明火成岩(變質岩)油藏具有一定的儲油能力,但這一類型的油氣藏在地質條件、成岩作用、儲油特徵等方面與沉積岩油藏相比,都存在著很大差異。
近年來,隨著勘探程度的不斷深入和原油產量壓力的不斷增加,科技人員逐漸又把目光投入了“接觸變質岩油氣藏”的勘探領域。他們根據現有資料,大膽探索,並針對“接觸變質岩油藏”的特點,優選部署井位,積極開展攻關研究。當原投產的商河油田商741井生產的E3S3中變質岩井段已進入特高含水期,又於2004年11月份,上返E3S3中侵入岩上部的接觸變質岩段1層3m,初期日產油12.1t/d,含水53.6%,到目前該井日產原油仍保持在10t/d以上。
2009年部署勘探的商75-斜2井,鑽至E3S3上侵入岩以上的接觸變質岩井段,漏失泥漿1000餘m3。於2005年4月裸眼投產後,日產原油12t/d,含水40%,目前仍保持穩中有升,收到明顯效果。
如今,地質科技人員正在對侵入岩體的接觸變質岩展開深入勘探、研究、分析,選擇老井試油,以使變質岩油藏的研究、開發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岩石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