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成岩

深成岩

深成岩(也作火成岩)是岩漿侵入地殼深層3千米以下,緩慢冷卻相成的火成岩,一般為全晶質粗粒結構。

定義

深成岩(plutonite)
岩漿在地下深處(>3000米)緩慢冷卻、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質粗粒岩石,如花崗岩閃長岩、輝長岩等。近年來,深成岩類以花崗岩類岩石占絕大多數的事實,使多數人認為,花崗岩類是岩漿成因的,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有的花崗岩類岩石是高度變質交代作用的產物。
深成岩(也作火成岩)是岩漿侵入地殼深層3千米以下,緩慢冷卻相成的火成岩,一般為全晶質粗粒結構。

深成岩-內容描述

火成岩(又名岩漿岩)是指岩漿冷卻後(地殼裡噴出的岩漿,或者被融化的現存岩石),成形的一種岩石。現在已經發現700多種岩漿岩,大部分是在地殼裡面的岩石。
常見的岩漿岩有花崗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一般來說,岩漿岩易出現於板塊交界地帶的火山區。
岩漿岩對地質學研究很重要,因為:
它們的礦物和化學結構提供很多關於地殼結構的知識。
學者可以從岩漿岩的存在地點,形成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以及原有的岩石種類中推斷地殼結構。
它們的年齡可以從各種各樣輻射測量斷代法測量,以此和臨近地層年代比較,可以推斷事件發生順序。
它們的特點通常是一個具體構造環境的典型,可以研究板塊構造。
在一些罕見情況下,它會含有重要礦物,例如花崗岩中可能有鎢,錫和鈾。

深成岩-分類

岩漿岩分為火山岩(外部)、淺成岩和深成岩(內部):
淺成岩是岩漿在地下,侵入地殼內部3-1.5千米的深度之間形成的火成岩,一般為細粒、隱晶質和斑狀結構;
深成岩是岩漿侵入地殼深層3千米以下,緩慢冷卻相成的火成岩,一般為全晶質粗粒結構;
火山岩在火山爆發岩漿噴出地面之後,再經冷卻形成,所以又名噴出岩,由於冷卻較快,所以一般形成細粒或玻璃質的岩石。

深成岩-紋理

岩漿岩最明顯的分別是紋理,主要與組成晶子(粒子)的大小和形狀相關。

深成岩-粒度

根據晶子粒的大小,岩漿岩分成五類:
偉晶岩質,有非常大的顆粒
晶岩質,只有大的顆粒
斑狀,有一些大顆粒和一些小顆粒
非顯晶質,只有小顆粒
玻璃狀,沒有顆粒

深成岩-晶體結構

晶體形狀也是紋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此分成三類:
全形:晶體形狀完全保存。
半角:晶體形狀部分保存。
他形:認不出晶體方向。

深成岩-化學成分

岩漿岩以兩種化學成分分類:
二氧化矽的含量:
酸性火成岩含量>66%
中性火成岩含量66%~52%
基性火成岩含量52%~45%
超基性火成岩含量45%~40%
石英,鹼長石和似長石的含量:
長英質:含量很高,一般顏色較淺,密度較低。
鐵鎂質:含量低,顏色深,而且密度較高。

岩石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