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銅製品

斑銅是雲南特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品,至今上有300多年歷史。斑銅工藝製作複雜而嚴格,採用高品位的銅基合金原料,經過鑄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複雜的後工藝處理製作和成它“妙在有斑,貴在渾厚”,褐紅色的表面呈現出離奇閃爍,硯麗斑駁,變化微妙的斑花而獨樹一幟,堪稱金屬工藝之冠。

製品簡介

斑銅製品斑銅製品

斑銅製品,是我國獨有的工藝品奇葩。早期的斑銅採用雲南東川附近的天然斑銅礦石,用冷鍛成型方法製作。因這種"生斑"礦石比較稀少,斑銅工藝品的發展也極有限。後來藝人經過200多年的實踐摸索,研製出了冶煉熔鑄加工而成的人造斑銅即"熟斑"。現在,昆明斑銅廠生產的產品仍分"生斑"和"熟斑"兩類。"生斑"採用天然斑銅加工而成,"熟斑"紅中透斑,金黃交錯,色彩瑰麗,完全可與"生斑"媲美。其產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及仿古的瓶、、爐、罐、爵等,曾在"國際萬國賽"會上獲獎,一些作品成為國家珍藏品和國際交往的贈品。

分類

斑銅製品斑銅製品

雲南斑銅是我國獨有的金屬工藝品,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我國傳統工藝品中,獨具一格,曾有“九龍鼎”在國際“萬國賽會”上獲獎,斑銅製品,分為“生斑”和“熟斑”兩種。
生斑:即採取天然銅礦石加工而成,斑礦罕得,原料不易,產品甚少,被稱之為稀世珍品。
熟斑:通過獨特的冶煉熔鑄加工而成,工藝雖複雜,但不愁原料,產品較為豐富。斑銅工藝,無論“生斑”還是“熟斑”,自問世之時起,就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藝、優美的神韻使人傾倒。

特點

斑銅製品斑銅製品

雲南斑銅工藝品在造型上不僅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特色,還吸取了雲南青銅和中原青銅文化的藝術營養,並結合現代雕塑手法和先進工藝,在充分顯示斑花特點的前提下輔以簡潔洗鍊的裝飾圖案,使其達到藝術的完美和統一。目前已形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瓶罐、爐尊、壁飾、器皿等六大類的斑銅系列產品。其渾厚古樸,典雅富麗,熠熠生輝的藝術效果,令人愛不釋手,實為中、高檔陳設玩賞之工藝佳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雲南廳里斑銅作為主要陳列品展示了它雋永的藝術魅力。雲南斑銅工藝品多次在國際上獲獎,並定為同外國元首饋贈的國家級禮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爐、孔雀明王、如來佛祖等被國家有關部門定為永久珍品收藏。

製作工藝

斑銅製品斑銅製品

會澤銅輝斑銅工藝製品廠師傅郭德宏說:

“生斑的製作特別講究,必須要用95%的自然,一點一點地鍛打,再用高溫來燒(煉製)斑。有的工序、程式要反覆多次,有十來道(工序)都是靠我們一錘一錘(敲)打出來的,要燒一火,再打一次。可以說,一件產品要燒幾十火,打幾萬錘才能最終成型的。”
據郭德宏師傅介紹,燒斑是最關鍵的一道工藝。燒斑的炭,必須用上好的櫟炭,在屋內堆一大堆,將工件埋置其中;然後,讓其自然燒煉,通風、升溫、時間長短、火候的把握都有嚴格的要求,沒有熟練的操作技術和實踐經驗是無法勝任的。如果溫度過低,原料中的某些成份難以聚集、游離而形成晶斑;溫度過高則工件型毀熔化。過去的銅匠為生計所迫,工序當中的不少關鍵技術,師傅都不傳授給外姓徒弟,同時還有“傳男不傳女”之說,因此,斑銅技術未能推廣。
由於斑銅需要採用高品位的優質天然銅作為原料,而現在很難找到含銅量超過90%的天然生銅,同時,手工煅打斑銅不可能像批量鑄造那樣大規模地生產,即使是打造小豬這樣很小的斑銅工藝品,也需要個把月的時間,這直接導致斑銅成品的稀少。再加上斑銅是全手工打造,每個藝人都有自己的“獨創性”,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會澤煅打斑銅具有相當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製造歷史

雲南斑銅雲南斑銅

昆明青銅製造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西漢時期昆明地區就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奇異的地域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青銅文化。斑銅工藝就是在吸收青銅、銅鼓製作技術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朵奇葩。早在1915年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昆明的斑銅工藝品“九龍鼎”就令世人驚嘆,被重金購走。斑銅製作工藝複雜,它採用獨特的工藝使銅和其他金屬混而不合,呈現出各種瑰麗的棱斑花紋,色彩金黃交錯,華貴高雅,因而取名斑銅。斑銅製品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及仿古製品,又有造型優美的鼎、爐、瓶、罐、爵等靜製品,“孔雀冥王”、“五型薰爐”、“大犀牛”等被列為國家珍品而永久收藏。

雲南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